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技术逐渐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了其相应的作用。在农田的水利工程中,信息技术也被用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高效性,进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作用,进而从灌溉区水利、园区灌溉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52-01
我国农业引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然而在不断地实践和研发中,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部分方面的技术已经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切实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作用。近几年信息技术更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更为深化,其作用也更为凸显,因此研究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为中心,从作用和内容两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促进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作用
将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继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水效益,帮助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 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发挥综合效益
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传递实时性、监测数据精准性等特点,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时能够有效地结合气象、水文等检测数据实现大农田水利工程大数据的整合分析,进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相关决策的科学化,确保灌溉区的用水合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 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提升工作效率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区通常线长、点多、面广,因此传统的人工检测、涵闸、巡视以及水泵管理工作的效果较低,同时这些工作的工作环境也很差。然而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实现以上工作的自动化,进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的工作效率,并且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1]。
(三) 利于精细化灌溉,实现高效节水
人口基数大,人均占地少以及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水的利用有效系数不到0.52,属于严重浪费的情况,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信息化的技术和灌溉、防渗渠道、微管、喷灌以及滴管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依据灌溉区土壤的情况以及空气湿度和植被需水量,进而合理的进行灌溉作业,大幅度的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水利用的有效率,实现高效节水。
(四) 利于农业用水计量,推动水利改革
长期以来为了保护我国农业生存和照顾农民,我国的农业用水价格一直很低,因此难以从农业生产者的主观意识中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地节水机制,而这其中最大的阻碍之一便是农田灌溉的实际用水量难以精准计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之中,可以实现农田灌溉用水的精准计量,进而为水费收取提供一个信任度极高的依据,继而推动水利用水的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以及管护机制。
二、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灌溉区水利具体内容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的水利信息化,其一是体现在实行科学、合理的配水和用水功能;其二是为实现灌溉区的现代化运行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先进、科学以及可靠安全的技术支撑。为了实现以上功能,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2]。
(一) 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水量的分配、灌溉的镇村范围,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以及面积,作物土壤情况,水利设备的供水及蓄水情况,各个渠道的实际运作信息等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该系统,可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各类实时信息、历史资料以及业务信息的随时调控,进而为调度决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其组成包括农田水利工程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以及存檔等部分,是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二) 调度运行系统
建立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田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系统,其运行模式为在来需水预测以及各种实时信息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多水源的联合优化调度。其通过电脑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计算,进而生成最合适的调度方案,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调度运行系统的组成为多水源联合优化调配、实施灌溉预报、不同保障率灌溉配水、渠系水量和流量实施调控、水资源管理以及多目标的分析等电脑模型组成[3]。
(三) 检测及运行控制系统
检测及运行控制系统主要是对灌溉区的各个遥测点的降水量、主要支渠和以上渠道进水口即其他税源出水口的水流量以及水位进行检测。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干渠渠道节制闸门、进水闸门、重点支渠以及水源的渠首闸门进行相应的远程管理和控制,进而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用水的高效益化[4]。
(四) 水务公开系统
水务公开系统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一大主要表现,其主要是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灌溉区内所有用户的用水量以及相应税费缴纳信息和水资源的统一化管理。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水量、应缴水费、单位水价、用水时间以及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相关的政策、水价调整以及水量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以上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记录、凭证等均统一由计算机进行相关的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查询系统。
三、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园区灌溉具体内容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园区灌溉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主要为了实现菜园、果园、花卉园以及现代农业园等在农田水利方面条件较好园区的技术和管理精细化,进而解决农业作物的生长需水问题。在园区灌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主要是通过建立以下两个系统实现[5]。
(一)环境检测系统
环境检测系统是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园区灌溉中的应用的主要体现。该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农田以及温室的生产条件以及环境实现计算机的全程自动监控,并且将相关的检测数据通过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进一步的生产控制和自动调节。
(二)自动控制系统
在园区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其自身的联网感知原件以及检测仪器实现园区数据的采集,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园区的科学化施肥、浇水量以及时间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实现园区管理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合理科学的运用有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发挥综合效益、工作环境的改善,提升工作效率、精细化灌溉,实现高效节水以及农用水计量,推动水利改革。信息化技术在农田的具体应用内容上,其在灌溉区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调度运行系统、检测及运行控制系统以及水务公开系统,而在园区灌溉中可建立环境检测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及时灌溉、提高效率和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 马传波,陈丹.节水灌溉示范区中心试验站综合信息化技术研究与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21(5):93-97.
[2] 冯策.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31):51.
[3] 王彦飞.信息管理技术和农田水利整合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7):187.
[4] 马秀英.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现实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1541.
[5] 王昕,于志刚,吴芳等.信息化技术在商河县小农水建设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14,14(5):3-4.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52-01
我国农业引用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然而在不断地实践和研发中,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部分方面的技术已经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切实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作用。近几年信息技术更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更为深化,其作用也更为凸显,因此研究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为中心,从作用和内容两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促进信息化技术更好的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作用
将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继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水效益,帮助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 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发挥综合效益
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传递实时性、监测数据精准性等特点,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时能够有效地结合气象、水文等检测数据实现大农田水利工程大数据的整合分析,进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相关决策的科学化,确保灌溉区的用水合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 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提升工作效率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区通常线长、点多、面广,因此传统的人工检测、涵闸、巡视以及水泵管理工作的效果较低,同时这些工作的工作环境也很差。然而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实现以上工作的自动化,进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的工作效率,并且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1]。
(三) 利于精细化灌溉,实现高效节水
人口基数大,人均占地少以及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水的利用有效系数不到0.52,属于严重浪费的情况,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信息化的技术和灌溉、防渗渠道、微管、喷灌以及滴管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依据灌溉区土壤的情况以及空气湿度和植被需水量,进而合理的进行灌溉作业,大幅度的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水利用的有效率,实现高效节水。
(四) 利于农业用水计量,推动水利改革
长期以来为了保护我国农业生存和照顾农民,我国的农业用水价格一直很低,因此难以从农业生产者的主观意识中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地节水机制,而这其中最大的阻碍之一便是农田灌溉的实际用水量难以精准计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之中,可以实现农田灌溉用水的精准计量,进而为水费收取提供一个信任度极高的依据,继而推动水利用水的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以及管护机制。
二、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灌溉区水利具体内容
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的水利信息化,其一是体现在实行科学、合理的配水和用水功能;其二是为实现灌溉区的现代化运行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先进、科学以及可靠安全的技术支撑。为了实现以上功能,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2]。
(一) 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水量的分配、灌溉的镇村范围,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以及面积,作物土壤情况,水利设备的供水及蓄水情况,各个渠道的实际运作信息等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该系统,可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各类实时信息、历史资料以及业务信息的随时调控,进而为调度决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其组成包括农田水利工程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以及存檔等部分,是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二) 调度运行系统
建立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田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系统,其运行模式为在来需水预测以及各种实时信息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多水源的联合优化调度。其通过电脑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计算,进而生成最合适的调度方案,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调度运行系统的组成为多水源联合优化调配、实施灌溉预报、不同保障率灌溉配水、渠系水量和流量实施调控、水资源管理以及多目标的分析等电脑模型组成[3]。
(三) 检测及运行控制系统
检测及运行控制系统主要是对灌溉区的各个遥测点的降水量、主要支渠和以上渠道进水口即其他税源出水口的水流量以及水位进行检测。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干渠渠道节制闸门、进水闸门、重点支渠以及水源的渠首闸门进行相应的远程管理和控制,进而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区用水的高效益化[4]。
(四) 水务公开系统
水务公开系统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一大主要表现,其主要是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灌溉区内所有用户的用水量以及相应税费缴纳信息和水资源的统一化管理。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水量、应缴水费、单位水价、用水时间以及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相关的政策、水价调整以及水量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以上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记录、凭证等均统一由计算机进行相关的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查询系统。
三、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园区灌溉具体内容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园区灌溉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主要为了实现菜园、果园、花卉园以及现代农业园等在农田水利方面条件较好园区的技术和管理精细化,进而解决农业作物的生长需水问题。在园区灌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主要是通过建立以下两个系统实现[5]。
(一)环境检测系统
环境检测系统是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园区灌溉中的应用的主要体现。该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农田以及温室的生产条件以及环境实现计算机的全程自动监控,并且将相关的检测数据通过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进一步的生产控制和自动调节。
(二)自动控制系统
在园区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其自身的联网感知原件以及检测仪器实现园区数据的采集,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园区的科学化施肥、浇水量以及时间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实现园区管理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合理科学的运用有利于水资源的调度,发挥综合效益、工作环境的改善,提升工作效率、精细化灌溉,实现高效节水以及农用水计量,推动水利改革。信息化技术在农田的具体应用内容上,其在灌溉区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调度运行系统、检测及运行控制系统以及水务公开系统,而在园区灌溉中可建立环境检测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及时灌溉、提高效率和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 马传波,陈丹.节水灌溉示范区中心试验站综合信息化技术研究与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21(5):93-97.
[2] 冯策.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31):51.
[3] 王彦飞.信息管理技术和农田水利整合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7):187.
[4] 马秀英.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现实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1541.
[5] 王昕,于志刚,吴芳等.信息化技术在商河县小农水建设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14,1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