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向西开放的三大优势
《对外传播》:今年9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召开,与阿拉伯国家举办国家层面的经贸论坛,这是第一次。请您谈谈宁夏具有怎样的优势召开这样的盛会?
王正伟:在向西开放的大战略下,中阿经贸论坛这个国家级国际盛会,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之所以确定每年定期在宁夏举办,我认为宁夏具有几个特别的优势。 一是回族优势。科威特及其他一些伊斯兰国家很多部长级官员来到宁夏,他们不相信回汉民族会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得这么好,但他们在宁夏看到了这一切,感觉非常好。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来看,宁夏具备了向西开放、向中东开放的条件,因为有这样的人文优势环境。这种优势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回族的先民来中国定居下来,形成一个民族,而且回民族也善于经商。 二是区位优势。宁夏的地理位置不沿海也不沿边,我们过去一直认为这是劣势。但如果从向西开放来看,宁夏的区位正好处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在东亚范围内,包括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宁夏也处于中心地带。或者说,宁夏在国内1800公里内是中心区域,在东亚3000公里以内也是中心区域。如果从这里开通中国向西,乃至欧洲航线,宁夏是最便捷的通道,从时间上可以节约两个小时,从货运成本上到阿拉伯国家可节约成本1.5-20%,宁夏实际上是中国到中东最好的货运通道。
三是产业优势。宁夏已经具备清真产业和穆斯林产品基础的优势。宁夏的食品中,目前清真食品已经占到80%,自治区这儿年确立了两个工业园区,一个是银川德盛工业园,全部是做清真产品,很多产品都出口。还有一个是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工业园区,随着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这里投资。
以论坛为载体, 打造宁夏成为五大中心
《对外传播》:中阿经贸论坛将对宁夏的经济贸易有哪些促进作用?对我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有哪些影响?
王正伟: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分为三大系列:一是论坛系列。包括给阿拉伯国家政要与中国沟通提供一个舞台,还包括专题论坛和专家学者论坛。二是商品交易平台。让阿拉伯国家的“国家馆”来展示他们的产品,除了宁夏以外,中国西部甚至全国带有伊斯兰特色的产品也充分展现,另外,组织国际上的生产商和采购商都来参加。三是投资合作。宁夏土地便宜、能源便宜、劳动力便宜,而阿拉伯国家建厂制造清真食品成本很高,穆斯林有57个国家,市场潜力非常大。
通过论坛和商品交易平台展示,把全国各地的产品聚集在宁夏,成为集散地,再通过开通的航线,送到阿拉伯国家去。可以说,三大系列活动,由虚到实,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希望以中阿经贸论坛为载体,广泛推进中国与全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助这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把宁夏打造成世界清真产业和穆斯林用品的设计中心、生产中心、认证中心、博览中心和物流中心;打造成承接东部地区和阿拉伯国家产业转移的基地;打造成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合作的前沿阵地。
《对外传播》:针对阿拉伯国家打造清真产品规模等方面有哪些设想和思路?
王正伟:国家把宁夏誉为清真美食之乡,这里的清真牛羊肉好吃。有信仰习俗做基础,阿訇宰,并有清真认证,宁夏的清真食品被伊斯兰国家广泛认可。 宁夏要打造全方位开放、竞争有序、结构合理、统一高效的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包括在穆斯林国家设立商品贸易境外销售中心,政府“以奖代补”,鼓励宁夏企业“走出去”,把宁夏产品带入阿拉伯市场;鼓励走出的企业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开拓阿拉伯市场,如劳务市场、建筑市场等;大力培养外语人才,目前,宁夏已获得国家许可,同迪拜大学签署合作项目,在迪拜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同时在宁夏大学设立阿拉伯学院,打造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阿拉伯语人才,等等。
坚持恢复生态环境
《对外传播》: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宁夏的社会和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生态环境上也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变。宁夏在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王正伟:西部大开发十年,宁夏得到的实惠非常多,国家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宁夏高速公路即将达到1300公里。西部的生态环境脆弱,宁夏干旱少雨,年降水量才200毫米,国家给了补偿政策,老百姓积极栽树,开始恢复生态环境。对于宁夏来说,宁可牺牲一点GDP,也不可以污染环境。到宁夏来的企业,我们先了解他们有没有污染,有污染的我们不要,这样拒绝了很多企业。为什么?宁夏有一片塞上江南,不能让一些污染企业糟蹋了,不能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另外,我们现有的企业很多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还需要下工夫改造,不能再要类似的企业。我认为,抓环保本身就是抓发展,这与人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环境保护上,宁夏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是第一家定了十条铁律,同时集中财力每年解决十件环保实事,已经连续解决了4年。十件实事不是一般的事情,都是大事,如臭水沟、排水沟和污染黄河的治理。宁夏在全国首次出台节能减排三十条意见,环保做得好有奖励,做不好有处罚。
另外,在全国省一级第一个全面分散圈牧的就是宁夏。过去羊满山跑被认为省事,现在全部圈养起来,这样坚持下来是不容易的,就是为了生态环境。羊破坏生态很严重,有的草长出来,它们把草根都拔出来吃,所以羊还得圈养,哪怕把草割下来给它们吃。现在来看,羊不但没少,环境也好了,老百姓养羊的数量多了,老百姓收入也增加了。
还有,宁夏专门搞了六大生态工程,包括防沙治沙一百万亩、抗旱枣树一百万亩、湿地治理一百万亩、贺兰山东部防护林一百万亩等六个一百万亩,对生态环境、节能减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宁夏被中国确定防沙治沙示范省区,联合国组织几十个国家来考察学习。
宁夏在环境保护方面任务还很重,宁夏降雨量小,栽l棵树比在南方栽100棵树要难。所以宁夏搞生态环境的成本很大,也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坚持在做,宁夏在生态环保方面是下了工夫的。尽管降低了一点GDP,但老百姓生活质量好就行,幸福指数还不错,老百姓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比较满意。
《对外传播》:今年9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召开,与阿拉伯国家举办国家层面的经贸论坛,这是第一次。请您谈谈宁夏具有怎样的优势召开这样的盛会?
王正伟:在向西开放的大战略下,中阿经贸论坛这个国家级国际盛会,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之所以确定每年定期在宁夏举办,我认为宁夏具有几个特别的优势。 一是回族优势。科威特及其他一些伊斯兰国家很多部长级官员来到宁夏,他们不相信回汉民族会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得这么好,但他们在宁夏看到了这一切,感觉非常好。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来看,宁夏具备了向西开放、向中东开放的条件,因为有这样的人文优势环境。这种优势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回族的先民来中国定居下来,形成一个民族,而且回民族也善于经商。 二是区位优势。宁夏的地理位置不沿海也不沿边,我们过去一直认为这是劣势。但如果从向西开放来看,宁夏的区位正好处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在东亚范围内,包括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宁夏也处于中心地带。或者说,宁夏在国内1800公里内是中心区域,在东亚3000公里以内也是中心区域。如果从这里开通中国向西,乃至欧洲航线,宁夏是最便捷的通道,从时间上可以节约两个小时,从货运成本上到阿拉伯国家可节约成本1.5-20%,宁夏实际上是中国到中东最好的货运通道。
三是产业优势。宁夏已经具备清真产业和穆斯林产品基础的优势。宁夏的食品中,目前清真食品已经占到80%,自治区这儿年确立了两个工业园区,一个是银川德盛工业园,全部是做清真产品,很多产品都出口。还有一个是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工业园区,随着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这里投资。
以论坛为载体, 打造宁夏成为五大中心
《对外传播》:中阿经贸论坛将对宁夏的经济贸易有哪些促进作用?对我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有哪些影响?
王正伟: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分为三大系列:一是论坛系列。包括给阿拉伯国家政要与中国沟通提供一个舞台,还包括专题论坛和专家学者论坛。二是商品交易平台。让阿拉伯国家的“国家馆”来展示他们的产品,除了宁夏以外,中国西部甚至全国带有伊斯兰特色的产品也充分展现,另外,组织国际上的生产商和采购商都来参加。三是投资合作。宁夏土地便宜、能源便宜、劳动力便宜,而阿拉伯国家建厂制造清真食品成本很高,穆斯林有57个国家,市场潜力非常大。
通过论坛和商品交易平台展示,把全国各地的产品聚集在宁夏,成为集散地,再通过开通的航线,送到阿拉伯国家去。可以说,三大系列活动,由虚到实,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希望以中阿经贸论坛为载体,广泛推进中国与全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助这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把宁夏打造成世界清真产业和穆斯林用品的设计中心、生产中心、认证中心、博览中心和物流中心;打造成承接东部地区和阿拉伯国家产业转移的基地;打造成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合作的前沿阵地。
《对外传播》:针对阿拉伯国家打造清真产品规模等方面有哪些设想和思路?
王正伟:国家把宁夏誉为清真美食之乡,这里的清真牛羊肉好吃。有信仰习俗做基础,阿訇宰,并有清真认证,宁夏的清真食品被伊斯兰国家广泛认可。 宁夏要打造全方位开放、竞争有序、结构合理、统一高效的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包括在穆斯林国家设立商品贸易境外销售中心,政府“以奖代补”,鼓励宁夏企业“走出去”,把宁夏产品带入阿拉伯市场;鼓励走出的企业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开拓阿拉伯市场,如劳务市场、建筑市场等;大力培养外语人才,目前,宁夏已获得国家许可,同迪拜大学签署合作项目,在迪拜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同时在宁夏大学设立阿拉伯学院,打造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阿拉伯语人才,等等。
坚持恢复生态环境
《对外传播》: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宁夏的社会和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生态环境上也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变。宁夏在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王正伟:西部大开发十年,宁夏得到的实惠非常多,国家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宁夏高速公路即将达到1300公里。西部的生态环境脆弱,宁夏干旱少雨,年降水量才200毫米,国家给了补偿政策,老百姓积极栽树,开始恢复生态环境。对于宁夏来说,宁可牺牲一点GDP,也不可以污染环境。到宁夏来的企业,我们先了解他们有没有污染,有污染的我们不要,这样拒绝了很多企业。为什么?宁夏有一片塞上江南,不能让一些污染企业糟蹋了,不能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另外,我们现有的企业很多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还需要下工夫改造,不能再要类似的企业。我认为,抓环保本身就是抓发展,这与人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环境保护上,宁夏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是第一家定了十条铁律,同时集中财力每年解决十件环保实事,已经连续解决了4年。十件实事不是一般的事情,都是大事,如臭水沟、排水沟和污染黄河的治理。宁夏在全国首次出台节能减排三十条意见,环保做得好有奖励,做不好有处罚。
另外,在全国省一级第一个全面分散圈牧的就是宁夏。过去羊满山跑被认为省事,现在全部圈养起来,这样坚持下来是不容易的,就是为了生态环境。羊破坏生态很严重,有的草长出来,它们把草根都拔出来吃,所以羊还得圈养,哪怕把草割下来给它们吃。现在来看,羊不但没少,环境也好了,老百姓养羊的数量多了,老百姓收入也增加了。
还有,宁夏专门搞了六大生态工程,包括防沙治沙一百万亩、抗旱枣树一百万亩、湿地治理一百万亩、贺兰山东部防护林一百万亩等六个一百万亩,对生态环境、节能减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宁夏被中国确定防沙治沙示范省区,联合国组织几十个国家来考察学习。
宁夏在环境保护方面任务还很重,宁夏降雨量小,栽l棵树比在南方栽100棵树要难。所以宁夏搞生态环境的成本很大,也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坚持在做,宁夏在生态环保方面是下了工夫的。尽管降低了一点GDP,但老百姓生活质量好就行,幸福指数还不错,老百姓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