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体育课堂上合理运用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在实际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因此体育游戏的引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将对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对体育游戏的具体运用情況进行分析,并探究当前体育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体育游戏在运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体育游戏;运用效果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他们很难意识到体育学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加上体育课程内容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学生对体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体育教学的展开应当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具体运用
首先是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的肌肉、韧带以及身体各器官都能做好准备,避免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在教学活动正式展开以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传统的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压腿等,形式与内容都单一,而将体育游戏引入后,准备活动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抢凳子、听数抱团、传球接力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热身。
其次是技能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技能教学形式为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单纯重复一个或几个动作,学生会感觉到单调与枯燥,而在游戏教学中枯燥的教学过程会变得丰富多样,例如在讲解跑步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抽签选择号码,然后开展听号追人的游戏;排球的发球教学则可以以发球打点的游戏形式进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与技巧。
再次是身体素质练习,旨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往的联系内容主要为跑步、跳绳等,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蛙跳接力或者传球接力等游戏,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丰富游戏形式。
最后是整理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如果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整理,那么就很可能影响接下来课程的学习,因此此时的游戏设置不宜太过激烈,应当主要以呼吸操为主。
二、体育游戏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体育游戏的设置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例如在中学体育课堂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模仿动物的游戏,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游戏过于幼稚,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
第二是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是学生的实际参与度不高,其能力与素质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课堂中有教师让学生以跳“兔子舞”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但是就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来看,小学体育应当将提高学生的柔韧性、灵活度等作为素质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兔子舞则意在培养下肢的力量,因此学生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三是教学目标并未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并没有在游戏中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指导。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游戏在课堂中耗费的时间较多,因此教学进度有时会被拖慢,在进行游戏时学生还没有熟练的掌握运动技能与技巧,学生的技术不够规范。例如在进行排球发球训练时,很多学生还存在着曲臂、手臂未加紧等现象,此时进行发球打点的游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是教学节奏不符合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应当逐步进行,首先将学生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达到兴趣点,最后在将学生的情绪舒缓下来。但是有时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顺序的重要性,在课堂一开始就安排强度较大的竞技活动,如接力赛等,而到课堂中后期,学生很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体育游戏在运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凸显游戏的目的性
虽然游戏对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盲目设置游戏,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游戏设置的基础,凸显出游戏的价值与实际意义,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例如,蛙跳接力就体现了对学生韧性、反应速度等素质的培养;跑步接力赛体现了对学生反应能力与速度的锻炼;传球游戏等体现了对学生传接球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游戏的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共鸣。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模仿能力强,但是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小学体育课的游戏设置应当对运动量与运动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学生出现过度疲劳等现象,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一类的游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鼓励与引导;而中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与思维都相对较强,但是对情绪的控制力却较差,心理上较为敏感,且男女生对游戏的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因此必要时可以设计适用于男女生的不同游戏;如男生可以进行篮球比赛,女生则可进行体操比赛。
(三)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骨骼的韧性与弹性相对较好,但是易发生骨骼变形与肌肉疲劳现象,因此游戏的难度与强度不宜过大,蛙跳等游戏不适合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展开;中学生的肌肉与骨骼的生长都极为迅速,但是也极易疲劳,因此游戏量也不宜过大。
体育游戏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感,同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游戏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不符合教学规律、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对体育教学予以反思,在游戏设置中严格遵守相关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喆.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分析[J].家教世界,2013(12).
[2]李素萍.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07).
[3]马小英.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好家长,2015(15).
作者简介:
李哲学(1983.3.17~),男,朝鲜族,大学本科,吉林延边敦化市,初级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学,敦化市第二中学校,体育组。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体育游戏;运用效果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他们很难意识到体育学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加上体育课程内容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学生对体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体育教学的展开应当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具体运用
首先是准备活动,为了使学生的肌肉、韧带以及身体各器官都能做好准备,避免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在教学活动正式展开以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传统的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压腿等,形式与内容都单一,而将体育游戏引入后,准备活动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抢凳子、听数抱团、传球接力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热身。
其次是技能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技能教学形式为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单纯重复一个或几个动作,学生会感觉到单调与枯燥,而在游戏教学中枯燥的教学过程会变得丰富多样,例如在讲解跑步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抽签选择号码,然后开展听号追人的游戏;排球的发球教学则可以以发球打点的游戏形式进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与技巧。
再次是身体素质练习,旨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往的联系内容主要为跑步、跳绳等,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蛙跳接力或者传球接力等游戏,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丰富游戏形式。
最后是整理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如果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整理,那么就很可能影响接下来课程的学习,因此此时的游戏设置不宜太过激烈,应当主要以呼吸操为主。
二、体育游戏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体育游戏的设置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例如在中学体育课堂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模仿动物的游戏,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游戏过于幼稚,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
第二是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是学生的实际参与度不高,其能力与素质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课堂中有教师让学生以跳“兔子舞”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但是就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来看,小学体育应当将提高学生的柔韧性、灵活度等作为素质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兔子舞则意在培养下肢的力量,因此学生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三是教学目标并未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并没有在游戏中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指导。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游戏在课堂中耗费的时间较多,因此教学进度有时会被拖慢,在进行游戏时学生还没有熟练的掌握运动技能与技巧,学生的技术不够规范。例如在进行排球发球训练时,很多学生还存在着曲臂、手臂未加紧等现象,此时进行发球打点的游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是教学节奏不符合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应当逐步进行,首先将学生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达到兴趣点,最后在将学生的情绪舒缓下来。但是有时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顺序的重要性,在课堂一开始就安排强度较大的竞技活动,如接力赛等,而到课堂中后期,学生很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体育游戏在运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凸显游戏的目的性
虽然游戏对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盲目设置游戏,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游戏设置的基础,凸显出游戏的价值与实际意义,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例如,蛙跳接力就体现了对学生韧性、反应速度等素质的培养;跑步接力赛体现了对学生反应能力与速度的锻炼;传球游戏等体现了对学生传接球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游戏的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共鸣。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模仿能力强,但是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小学体育课的游戏设置应当对运动量与运动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学生出现过度疲劳等现象,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一类的游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鼓励与引导;而中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与思维都相对较强,但是对情绪的控制力却较差,心理上较为敏感,且男女生对游戏的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因此必要时可以设计适用于男女生的不同游戏;如男生可以进行篮球比赛,女生则可进行体操比赛。
(三)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骨骼的韧性与弹性相对较好,但是易发生骨骼变形与肌肉疲劳现象,因此游戏的难度与强度不宜过大,蛙跳等游戏不适合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展开;中学生的肌肉与骨骼的生长都极为迅速,但是也极易疲劳,因此游戏量也不宜过大。
体育游戏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感,同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游戏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不符合教学规律、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对体育教学予以反思,在游戏设置中严格遵守相关原则。
参考文献:
[1]陈喆.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分析[J].家教世界,2013(12).
[2]李素萍.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07).
[3]马小英.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好家长,2015(15).
作者简介:
李哲学(1983.3.17~),男,朝鲜族,大学本科,吉林延边敦化市,初级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学,敦化市第二中学校,体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