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的《山爷爷》是虞运来作家所写的一首儿歌,它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语言清新,贴近现实生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学生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制定了该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及环境的保护作用,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行为,收获如下。
一、激趣导入,在情景中教学
在教学中,给学生各方面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能形象化的东西尽可能形象化。直接促进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同时有利于精神思维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这些,我十分重视课文的导入。导入的方式多样,有听歌、猜谜语、讲故事和设悬念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在教学《山爷爷》一课时,我先故作神秘:“今天老师邀请到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在瞬间被激活,孩子们纷纷举手猜测。此时,我再利用课件展示逼真图画,一位慈祥、伟岸的山爷爷出现在大家面前。“山爷爷要带我们进行一次登山比赛,比比1234大组的小朋友谁在课堂上表现得最好就最先把红旗插上属于它们的那个顶峰。”无疑,低年级的孩子是最喜欢竞赛的,面对如此有趣味有意思的大组登山比赛,还有哪个孩子不被驱动,不被兴奋的呢?开课时的情景营造,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引导发现,在自主中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內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在《山爷爷》一课中,有不少的生字读音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自已去发现,自已去强化。“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新伙伴,在这其中你认为哪个是最难读好的,教教大家。”孩子是最渴望扮演老师这一角色的,课堂中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孩子自主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能巧妙地变被动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我的话音刚落,大家的兴致异常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从中提取了难读易错的翘声音字、前鼻音字,甚至还发现了“植、织、淋、烈、袍、眯”这一组字形字音与字义上有一定相同特点的形声字。
汉字只有通过识记最终才能真正被掌握。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记字方法的传授与点拨,让学生在逐步掌握中形成独立的识字本领。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在《山爷爷》生字教学中,我启发孩子:“想与汉字娃娃交朋友,光会读还不行,能记住它的样子,下次碰到面儿才能叫出它的名字来。看看,这些汉字中,哪个最难记,动脑筋选一种方法教大家记住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生马上举手:“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教大家记‘件’,‘人’加‘牛’就是‘件’”。话音刚落,另一生接着说:“我用‘比一比’的方法教大家区别“植”和“织”,木字旁与树木有关,是植树的“植”,绞丝旁与毛巾有关,是织毛衣的“织”。瞧,孩子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智慧的火花再次迸发出它独有的美丽。
三、图文结合,在朗读中感悟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一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彩色版面编排,并配制了若干情景图与语境图,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等能力。《山爷爷》一课,文中配了两幅插图,文中是这样写的第一幅图:“山爷爷,年纪老,岩石多,树木少,大雨淋,烈日烤,山爷爷,受不了。”图画更是形象,通过山爷爷那沧桑的样子以及愁眉苦脸的面容可以形象地看出山爷爷那备受间煎熬的难受心情。充分表现了山爷爷没被绿化之前的样子。“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山爷爷穿了眯眯笑。”课文插图中,山爷爷变了样,山上长满了绿树,山爷爷仿佛穿上了一件绿长袍,鸟儿在山爷爷的周围欢快的飞来飞去,我们可以看出山爷爷那开心的笑容。教学中,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两幅图画,再启发他们合理想象:两种状态下山爷爷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会开口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领孩子步步走进文本,用心体会,唤起心灵的共鸣,最后再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加以表达升华,融情融景,在朗读中明白环保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该堂课的设计与实践中均有诸多不足。
一、 教学内容过多过繁,落实性不够
本堂课在学字、读文、明理等几方面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但一堂课仅有40分钟,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过多、教学内容过繁,造成该课在几个重要的环节有蜻蜓点水一过了之的现象。另外,在个别环节,学生反应末达预设时,教师有心急、不信任学生、越俎代刨的表现。这一系列的快节奏,造成课堂教学落实性不够,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有“食而不知其味”的情况。
二、教学形式模式化,游戏设计的花样性新鲜感不够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变机械枯燥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对识字兴趣盎然。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虽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但过于模式化、程序化,缺乏新意。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课堂中虽有游戏设计,但均是一些大众化、陈旧化的再运用,对孩子来说,游戏的花样性不足、新鲜感不够。这样,课堂效果也因此打折。
一、激趣导入,在情景中教学
在教学中,给学生各方面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能形象化的东西尽可能形象化。直接促进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同时有利于精神思维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这些,我十分重视课文的导入。导入的方式多样,有听歌、猜谜语、讲故事和设悬念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在教学《山爷爷》一课时,我先故作神秘:“今天老师邀请到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在瞬间被激活,孩子们纷纷举手猜测。此时,我再利用课件展示逼真图画,一位慈祥、伟岸的山爷爷出现在大家面前。“山爷爷要带我们进行一次登山比赛,比比1234大组的小朋友谁在课堂上表现得最好就最先把红旗插上属于它们的那个顶峰。”无疑,低年级的孩子是最喜欢竞赛的,面对如此有趣味有意思的大组登山比赛,还有哪个孩子不被驱动,不被兴奋的呢?开课时的情景营造,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引导发现,在自主中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內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在《山爷爷》一课中,有不少的生字读音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自已去发现,自已去强化。“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新伙伴,在这其中你认为哪个是最难读好的,教教大家。”孩子是最渴望扮演老师这一角色的,课堂中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孩子自主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能巧妙地变被动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我的话音刚落,大家的兴致异常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从中提取了难读易错的翘声音字、前鼻音字,甚至还发现了“植、织、淋、烈、袍、眯”这一组字形字音与字义上有一定相同特点的形声字。
汉字只有通过识记最终才能真正被掌握。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记字方法的传授与点拨,让学生在逐步掌握中形成独立的识字本领。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在《山爷爷》生字教学中,我启发孩子:“想与汉字娃娃交朋友,光会读还不行,能记住它的样子,下次碰到面儿才能叫出它的名字来。看看,这些汉字中,哪个最难记,动脑筋选一种方法教大家记住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生马上举手:“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教大家记‘件’,‘人’加‘牛’就是‘件’”。话音刚落,另一生接着说:“我用‘比一比’的方法教大家区别“植”和“织”,木字旁与树木有关,是植树的“植”,绞丝旁与毛巾有关,是织毛衣的“织”。瞧,孩子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智慧的火花再次迸发出它独有的美丽。
三、图文结合,在朗读中感悟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一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彩色版面编排,并配制了若干情景图与语境图,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等能力。《山爷爷》一课,文中配了两幅插图,文中是这样写的第一幅图:“山爷爷,年纪老,岩石多,树木少,大雨淋,烈日烤,山爷爷,受不了。”图画更是形象,通过山爷爷那沧桑的样子以及愁眉苦脸的面容可以形象地看出山爷爷那备受间煎熬的难受心情。充分表现了山爷爷没被绿化之前的样子。“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山爷爷穿了眯眯笑。”课文插图中,山爷爷变了样,山上长满了绿树,山爷爷仿佛穿上了一件绿长袍,鸟儿在山爷爷的周围欢快的飞来飞去,我们可以看出山爷爷那开心的笑容。教学中,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两幅图画,再启发他们合理想象:两种状态下山爷爷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会开口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领孩子步步走进文本,用心体会,唤起心灵的共鸣,最后再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加以表达升华,融情融景,在朗读中明白环保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该堂课的设计与实践中均有诸多不足。
一、 教学内容过多过繁,落实性不够
本堂课在学字、读文、明理等几方面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但一堂课仅有40分钟,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过多、教学内容过繁,造成该课在几个重要的环节有蜻蜓点水一过了之的现象。另外,在个别环节,学生反应末达预设时,教师有心急、不信任学生、越俎代刨的表现。这一系列的快节奏,造成课堂教学落实性不够,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有“食而不知其味”的情况。
二、教学形式模式化,游戏设计的花样性新鲜感不够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变机械枯燥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对识字兴趣盎然。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虽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但过于模式化、程序化,缺乏新意。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课堂中虽有游戏设计,但均是一些大众化、陈旧化的再运用,对孩子来说,游戏的花样性不足、新鲜感不够。这样,课堂效果也因此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