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职业高中网络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本文认为改变现状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新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普教改革中“尝试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的成功经验,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职高网络基础教学策略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职高 网络基础教育 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
一、职高网络基础教育的现状
1.职高网络基础的作用
职业高中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学生课后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网络基础教学所面临的现状
(1)网络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重在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这些课程都是教师在教室讲授理论,学生作记录,课后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和体现,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厌学的学生和学生并不光彩的学业成绩,总是抱怨学生太差,“他不学,我也没有办法”。教师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生一方,而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坚信不疑,教师要求学生改变自身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观念的思想还相当普遍。
(3)职高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差,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感性认识,学习也抓不住重点,上课觉得枯燥乏味,认为学不懂或不值得学,都会觉得无事可做,于是便影响课堂纪律,如:学生讲话、开小差和睡觉现象普遍。
(4)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的教师就强迫学生打起精神听讲,常常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教师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则听之任之,任由学生睡觉、讲话,造成想学习的学生不能听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学生则“沉默”地坐在教室,对老师讲授内容漠不关心,不闻也不问,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二、职高网络教学策略改革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境对人有暗示作用,“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所学课题的“问题悬念”,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学生的需要来促进产生学习的驱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是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二是在整个活动中间让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对现象的观察,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三是在一个主题下,教师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把活动分为若干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将这些活动列为教师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四是整体地安排整个“情景教学”活动方案,使每项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五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活动的整个过程;六是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同时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2.提出问题,尝试解决,体验成功
在问题情境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探索活动之中。提出的问题,对于人类来说是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涉”,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准备练习。为学生进行尝试做知识的铺垫准备,再“以旧引新”。
(2)出示尝试题。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3)自学课本。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
(4)尝试练习。这是学生进行尝试活动的主要环节。
(5)学生讨论。对在尝试中得到的不同答案和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6)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尝试活动的情况和教材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7)第二次尝试。让学生在得到问题解答之后,让学生重新尝试,验证提高。
3.分组实践,讨论总结
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组是否能够快速、正确的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往往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好坏。要能够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同时,小组之间为了能够争取最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互相竞争,形成相互赶超的局面。
4.点拨提高、深化认识
学生的尝试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中还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有的学生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并不能完全领会,不知其所以然,“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如果此时教师不将“谜底”点破,不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还比较凌乱,未归纳整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例如,老师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周期性地回顾和总结,也可以通过在学生中作广泛的民意调查,找出学生的学习盲点和疑惑之处,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做出整理和解答。
5.积极评价,维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外在动机。职高的学生,由于在升学和学习中多次遭遇失败,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失败一直伴随着他的学业,他们在学习中渴望能够得到一句赞许和肯定的评价,渴望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的积极表现、进步和成功给予积极评价,以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机制,针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或进步给与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包括口头表扬、班级或学校通报表扬、评奖、评优等方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2]常利梅.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学模式浅析.课程教材教法,1999,2.
[3]李宝敏,王吉庆.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4]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2001,5.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大碶社区教育学院)
[关键词]职高 网络基础教育 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
一、职高网络基础教育的现状
1.职高网络基础的作用
职业高中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学生课后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网络基础教学所面临的现状
(1)网络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重在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这些课程都是教师在教室讲授理论,学生作记录,课后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和体现,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厌学的学生和学生并不光彩的学业成绩,总是抱怨学生太差,“他不学,我也没有办法”。教师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生一方,而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坚信不疑,教师要求学生改变自身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观念的思想还相当普遍。
(3)职高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差,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感性认识,学习也抓不住重点,上课觉得枯燥乏味,认为学不懂或不值得学,都会觉得无事可做,于是便影响课堂纪律,如:学生讲话、开小差和睡觉现象普遍。
(4)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的教师就强迫学生打起精神听讲,常常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教师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则听之任之,任由学生睡觉、讲话,造成想学习的学生不能听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学生则“沉默”地坐在教室,对老师讲授内容漠不关心,不闻也不问,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二、职高网络教学策略改革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境对人有暗示作用,“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所学课题的“问题悬念”,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学生的需要来促进产生学习的驱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是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二是在整个活动中间让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对现象的观察,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三是在一个主题下,教师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把活动分为若干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将这些活动列为教师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四是整体地安排整个“情景教学”活动方案,使每项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五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活动的整个过程;六是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同时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2.提出问题,尝试解决,体验成功
在问题情境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探索活动之中。提出的问题,对于人类来说是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涉”,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准备练习。为学生进行尝试做知识的铺垫准备,再“以旧引新”。
(2)出示尝试题。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
(3)自学课本。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
(4)尝试练习。这是学生进行尝试活动的主要环节。
(5)学生讨论。对在尝试中得到的不同答案和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6)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尝试活动的情况和教材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7)第二次尝试。让学生在得到问题解答之后,让学生重新尝试,验证提高。
3.分组实践,讨论总结
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组是否能够快速、正确的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往往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好坏。要能够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同时,小组之间为了能够争取最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会互相竞争,形成相互赶超的局面。
4.点拨提高、深化认识
学生的尝试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中还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有的学生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并不能完全领会,不知其所以然,“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如果此时教师不将“谜底”点破,不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还比较凌乱,未归纳整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例如,老师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周期性地回顾和总结,也可以通过在学生中作广泛的民意调查,找出学生的学习盲点和疑惑之处,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做出整理和解答。
5.积极评价,维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外在动机。职高的学生,由于在升学和学习中多次遭遇失败,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失败一直伴随着他的学业,他们在学习中渴望能够得到一句赞许和肯定的评价,渴望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的积极表现、进步和成功给予积极评价,以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机制,针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或进步给与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包括口头表扬、班级或学校通报表扬、评奖、评优等方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2]常利梅.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学模式浅析.课程教材教法,1999,2.
[3]李宝敏,王吉庆.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4]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2001,5.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大碶社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