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社会生活异彩纷呈,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流行语通过影视、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逐步走入学生的生活,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等载体上。
一、社会流行语介入学生作文的原因
大量的社会流行语能够介入学生作文,学生喜欢运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对“创新”思想的片面理解和对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抵触情绪,增强了学生吸收社会流行语的愿望。
2.影视文化、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当代浓厚英文学习氛围的影响。随着影视文化、网络文学的兴起,它们在丰富文学样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词汇、语法的变异。
3.社会流行语大量介入学生作文,反映了学生趋时求异的心理。
二、大量社会流行语介入学生作文的利弊
“有文采”,是好作文在语言上的一个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社会流行语进入学生作文,确实可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活力。
1.一些专业术语、广告语以及传统用语等被学生赋予新的内涵,引入作文,不仅增强了语言表现力,而且使文章语言内涵丰富,回味无穷。如,把广告语“我们一直在努力”引入作文,就展示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天天去,早请示,晚汇报”这种本来含有庄严感的政治用语,在作文中引用,也产生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
2.有些社会流行语,学生引入作文,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学生以之表述心志。比如,学生对崇敬的人常会来一句“世界因你而精彩”,这种引用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取得千言万语无法言明的效果。受网络文学风格影响,学生作文中许多词汇意义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这在客观上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产生了很大益处。
当然,中学生对社会流行语并不能有明确的理性认识,大量的社会流行语进入作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明显。
1.学生对明知违反语言运用规则的用语也不愿纠正,甚至有意为“标新立异”而出错,致使语言表达粗俗化,不中不西。如:“他这个野人,这次考试居然囊括各科第一。”
2.把“废物”捡来当时髦,视一些品位低俗的社会流行语为“新潮”,片面求异,以为“求异”就是有“个性”,如,用“恐龙”来称呼相貌丑的同学,开口“哇塞”,闭口“真爽”,这种种表现,不仅造成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规范的语言推波助澜。
三、规范作文中的社会流行语
写作是学生生活的反映,写作语言不能一味拒绝社会流行语,但对社会流行语完全吸收,也是一种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一方面大力提倡恰到好处地引用生活中鲜活的社会流行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学生作文中的社会流行语仔细考察,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情达意,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的审美感受等多种角度出发来全面认识社会流行语,力求使学生能自觉抵制粗俗化的社会流行语。下面谈几点我们的思考:
1.从文章中具体的社会流行语入手,建立社会流行语的使用档案。对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流行语,我们主要从社会、道德和审美的因素来具体剖析,使学生了解其基本内涵和一般使用的范围以及程度,对作文中使用不恰当的社会流行语,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辨别。
2.根据文章整体表情达意的需要,要谨慎地引入社会流行语。对于学生作文来说,其语言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它是否较好地完成了表情达意的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语言首先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在此基础上,方可进一步追求文章语言的“有个性特征”、“生动形象”等。如果是为了显示个性而大量使用新潮词语,不仅不能增强表达效果,还会因“采”害意。
3.对新词语的引用以规范化的表述为准则。在作文中我们明确要求,使用统一规范的词语,除非出于修辞效果的需要,或由于现有词语难以表达的原因,一般不提倡使用“另创”的新词、新语,以至于文章语言似通非通,故弄玄虚。■
一、社会流行语介入学生作文的原因
大量的社会流行语能够介入学生作文,学生喜欢运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对“创新”思想的片面理解和对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抵触情绪,增强了学生吸收社会流行语的愿望。
2.影视文化、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当代浓厚英文学习氛围的影响。随着影视文化、网络文学的兴起,它们在丰富文学样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词汇、语法的变异。
3.社会流行语大量介入学生作文,反映了学生趋时求异的心理。
二、大量社会流行语介入学生作文的利弊
“有文采”,是好作文在语言上的一个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社会流行语进入学生作文,确实可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活力。
1.一些专业术语、广告语以及传统用语等被学生赋予新的内涵,引入作文,不仅增强了语言表现力,而且使文章语言内涵丰富,回味无穷。如,把广告语“我们一直在努力”引入作文,就展示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天天去,早请示,晚汇报”这种本来含有庄严感的政治用语,在作文中引用,也产生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
2.有些社会流行语,学生引入作文,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学生以之表述心志。比如,学生对崇敬的人常会来一句“世界因你而精彩”,这种引用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取得千言万语无法言明的效果。受网络文学风格影响,学生作文中许多词汇意义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这在客观上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产生了很大益处。
当然,中学生对社会流行语并不能有明确的理性认识,大量的社会流行语进入作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明显。
1.学生对明知违反语言运用规则的用语也不愿纠正,甚至有意为“标新立异”而出错,致使语言表达粗俗化,不中不西。如:“他这个野人,这次考试居然囊括各科第一。”
2.把“废物”捡来当时髦,视一些品位低俗的社会流行语为“新潮”,片面求异,以为“求异”就是有“个性”,如,用“恐龙”来称呼相貌丑的同学,开口“哇塞”,闭口“真爽”,这种种表现,不仅造成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规范的语言推波助澜。
三、规范作文中的社会流行语
写作是学生生活的反映,写作语言不能一味拒绝社会流行语,但对社会流行语完全吸收,也是一种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一方面大力提倡恰到好处地引用生活中鲜活的社会流行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学生作文中的社会流行语仔细考察,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情达意,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的审美感受等多种角度出发来全面认识社会流行语,力求使学生能自觉抵制粗俗化的社会流行语。下面谈几点我们的思考:
1.从文章中具体的社会流行语入手,建立社会流行语的使用档案。对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流行语,我们主要从社会、道德和审美的因素来具体剖析,使学生了解其基本内涵和一般使用的范围以及程度,对作文中使用不恰当的社会流行语,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辨别。
2.根据文章整体表情达意的需要,要谨慎地引入社会流行语。对于学生作文来说,其语言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它是否较好地完成了表情达意的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语言首先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在此基础上,方可进一步追求文章语言的“有个性特征”、“生动形象”等。如果是为了显示个性而大量使用新潮词语,不仅不能增强表达效果,还会因“采”害意。
3.对新词语的引用以规范化的表述为准则。在作文中我们明确要求,使用统一规范的词语,除非出于修辞效果的需要,或由于现有词语难以表达的原因,一般不提倡使用“另创”的新词、新语,以至于文章语言似通非通,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