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之刚果(金)维和行动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y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和前奏曲
  
  刚果(金)全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地处非洲中西部,面积约2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 920万人。1961年2月20日同我国建交,自1972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领导人互访不断。刚果(金)现任总统约瑟夫·卡比拉和他的父亲、2001年1月遇刺身亡的前任总统洛朗·卡比拉,都曾先后留学中国,分别在南京某军事院校和国防大学进修,父子两任总统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8年8月,刚果(金)与乌干达、卢旺达的一场武装冲突,不仅打破了社会的安定,而且迅速演化为多个国家参与的地区性战争,致使数十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交战各方先后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了和平协议和停火协议,推动了该地区的和平进程。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联合国的维和事务,在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务中发挥应有作用,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军组建了一支维和待命部队。一旦赋予维和任务,可以随时出发。
  2002年8月20日,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格诺先生来到中国军营,实地考察了维和待命部队——总参某工程兵旅的训练成果、工程装备、营区设施和官兵素质。在演示现场中,全旅官兵进行了机械推、挖、装、平、压和探、排、扫雷表演。推土机手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在眼睛看不到地上砖头的情况下,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凭着过硬的技术,推砖自如——一块,两块……,分毫不差。见此情景,格诺禁不住站起身激动地鼓掌。他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中国军人的优秀素质、精良的装备以及过硬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合国希望和中国军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 英国惠特利将军、联合国维和部斯达特中校也相继到这个工程兵旅进行考察,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2年12月6日,联合国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函告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要求中国派遣一个工兵连和一所二级医院参加联合国驻刚果(金)特派团第三阶段部署。
  
  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机制及人员构成
  
  联合国早在1994年就建立了待命安排机制。参加待命安排的部队平时在本国待命,一旦有维和任务,即在规定时间内(30~90天)抵达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目前,有73个国家参加了待命安排机制。其中23个国家加入第一级待命安排机制, 12个国家加入第二级,38个国家加入第三级。2002年2月,中国外交部正式通告联合国,同意加入第一级维和待命机制。2002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分队组建方案。可以在联合国需要时派遣一个工兵营(525人),一个医疗分队(35人)和两个运输连(各80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加维和行动执勤的人员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装备轻武器用于自卫的维和部队,一般以营为单位;二是不带任何武器的军事观察员;三是工兵、医疗、运输等后勤分队。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亦是其本国军队的成员,受派遣国军事法规、条令、条例的约束,在维和行动中受联合国的指挥。
  
  集结待命 整装待发
  
  2002年12月9日,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组建工作拉开序幕。总参某工程兵旅作为我国惟一一支维和待命工兵部队,担负起了组建这支维和部队的任务。这支部队是创建于1948年的“老牌工兵”,先后在平津战役、西北剿匪、抗美援朝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又转战南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足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把这支部队锤炼得钢铁般坚强。
  
  在国家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铁道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和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从接到命令到集结完毕,全连175名官兵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到位;60余台(部)大型机械装备,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7类2 300余种近40个集装箱的物资器材仅用7天时间就准备就序。
  这支维和连队设有1个指挥组,下设3个分队:道桥分队、建筑分队和支援分队。主要担负工程保障、居住区和作业区探雷排障、武器销毁、修建机场和道路以及修建和维护联合国公共设施等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维和任务,全连官兵进行了3个月的封闭集训。集训内容除了正常的一日生活制度以外,主要有政治教育、战术、排雷、军事地形学、体能、急救知识和如何应付突发事件等,另外维和工兵连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应急机动、野战抢修和环境适应等一系列强化训练。同时根据行动的特殊性还安排了一些强化性的学习科目,如外语、《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刚果(金)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
  维和工兵连针对任务区的地理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围绕提高“五种能力”做好准备工作。
  生存能力:人均9平方米制式活动板房、先进的国产空调和净水设备、必备的医疗器材和药品、新型野战炊事车以及3个月的野战食品,确保官兵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自卫能力:维和官兵配备有手枪、微型冲锋枪、班用机枪和先进的夜视器材,以“预防在先、防御在先”为指导思想,拟制了多种作战方案。
  输送能力:制定了海陆空、大中小型飞机的输送方案,具备转场部署的能力。
  
  指挥控制能力:大功率电台保障连队与国内随时联系,先进的指挥车辆提高了连队移动作战的能力,各种通信器材一应俱全,具备了一支“数字化”分队的作战能力。
  工程作业能力:先进的国产工程装备器材,具备修复机场、构筑道路、架设桥梁、建设房屋的能力;排除爆炸物器材,能够扫雷和排除任务区内的爆炸物。
  
  奔赴维和前线
  
  2003年4月1日下午,出征官兵在“八一”军旗引导下,背负着人类和平事业的嘱托,飞向遥远的非洲大地。
  刚果(金)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政治,将给远道而去的中国维和军人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晚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用来形容中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驻地的气候状况一点也不夸张。中国军队驻地布卡武位于刚果(金)东部山区,海拔1 500m左右,昼夜温差近40℃。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是骄阳似火、炙热难耐,一会儿是乌云密布、倾盆大雨。那里的阳光紫外线很强,人在太阳下不到两小时皮肤就会被严重灼伤,到了晚上就会红肿疼痛,要不了两三天,皮肤上就会长出小水泡,接下来就变黑、脱皮。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兵连的同志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有的同志还开玩笑说,黑一点没关系,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当地的群众中去,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
  高原缺氧也是维和官兵遇到的一个难题。布卡武纬度低、海拔高,氧气含量只有北京市的三分之二。由于缺氧,部队刚驻扎布卡武时,部分战士就出现了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
  食品供应不足是赴刚维和工兵连遇到的另一个突出困难。一是联刚团供给的食品,如米、面、油、肉等不够。二是供应的蔬菜、水果存在严重的腐烂变质现象,有时腐烂的食品近半数。有的同志因吃不上蔬菜而口腔溃疡。刚果(金)由于战乱连连,生活品十分匮乏,维和部队食用的蔬菜、水果大多来自南非。
  战乱和冲突对维和官兵以及当地居民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交火事件时有发生,死伤人数不断增加。
  
  作为和平、文明使者的中国军人,他们的选择和付出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和拥护。在中国维和部队进驻过程中,当地群众自发地在路上夹道欢迎,不少人竖起大拇指用法语高喊“中国人”,还有的用汉语说“你好”,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中国军人的由衷敬意。在维和工兵连执行任务过程中,总有一些当地的小伙子义务为他们担任警戒。
  
  中国速度
  
  中国维和军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强烈愿望和工作能力。
  从4月3日到14日,赴刚维和官兵用短短12天时间,建成了装配式活动板房 48间共1 231平方米,浇注水泥混凝土地430平方米,平整场地3 000平方米,修建水泥净水池1个,安装净水设备1套。基本完成了中国维和部队在布卡武驻地的军营建设工作。
  联合国官员来到工兵连的驻地进行视察时,看到前些天还光秃秃的地方现在竟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营房,感到不可思议,称之为“中国速度”。联刚团特别代表莉娜松德女士说:“我一走进营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中国工兵果然名不虚传。有你们这么一支工兵部队编在联刚团,将会使我们的决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邻近营地的乌拉圭警卫部队官兵来到中国营区散步时,对一夜崛起的中国营地也感到十分震惊。路过此地的非洲朋友还冲着工兵连官兵喊“OK,西诺瓦!”更有甚者对工兵连官兵顶礼膜拜,认为只有中国工兵才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在这次维和行动中,广大官兵不辱使命,艰苦奋斗,克服天气炎热、疾病流行、环境恶劣等困难,先后完成土方作业量52 500立方米,修筑道路36.5千米,勘察道路400余千米,修建机场1个,修建联刚团维和部队营地5个,平整场地34 340平方米,清运大型机械残骸400余吨,安全销毁武器4批,为刚果(金)的和平与重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异国土地上展示了中国军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
  
  时刻准备为世界和平再次出征
  
  第二批赴刚果(金)维和的工程兵连队已经顺利回国。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仍然在继续。过去,他们曾经在亚洲的土地上撒播和平的花朵;今天,他们在非洲的土地上担负和平的使者;将来,他们或许还会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传递和平的福音。只要战争和灾难还在,只要世界需要,他们就会义无返顾地出征。他们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今,第三批赴刚果(金)维和的官兵已经赴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
其他文献
枪榴弹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杀伤和破甲为主,照明、纵火、烟幕为辅的各种枪榴弹.从单兵使用的武器系统来看,枪榴弹只占有微乎其微的地位,但若从特定条
带缓冲装置的反坦克步枪--英国0.55英寸博伊斯反坦克步枪rn0.55英寸(13.97mm)博伊斯反坦克步枪是1930年代中期由英国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工厂研制生产的,设计者是英国轻武器委
2004年5月,荷兰皇家第12陆军营在德国卑尔根地区首次实弹发射了以色列拉菲尔公司设计的“吉尔”中程反坦克导弹,该导弹的商业名称是“长钉”中程反坦克导弹。   “吉尔” 中程反坦克导弹将首先取代在荷兰第11空中突击旅中服役的所有 “陶”式和多数“龙”式反坦克导弹,最终将取代在荷兰皇家陆军和皇家海军中服役的所有“陶”式和“龙”式反坦克导弹。第12陆军营将首先装备18套“吉尔” 中程导弹,接着是第1、
期刊
研制背景rn二战结束后,奥地利联邦国防军建立之初,曾使用过美制7.62mm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狙击步枪,后来又采用了德制装配4倍瞄准镜的7.92mm毛瑟98K卡宾枪,该枪在奥地利被称
澳大利亚负责陆地125和132工程的国防科技组织在经过一系列测试后,决定澳大利亚陆军将从2005年开始装备以色列设计的增强型作战头盔。   增强型作战头盔从4种已经通过初审的头盔中选出,并将取代现役的头盔。该增强型头盔对以色列现役的RBH 303型头盔加以改进,以适应澳大利亚军方的需求。   头盔的改进之处包括增强了防弹性能,对内部的衬垫和支撑物进行改进,去掉了头盔前部的凸缘,减小了护耳部分,以便
期刊
1865年英国人博克萨发明金属弹壳枪弹,两年后挪军选用发射这种弹的步枪作制式,这就是挪成引进的美国雷明顿枪机下转式单发步枪.后来受欧洲军用步枪发展影响,挪威制式步枪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