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完成作文之后,往老师那里一送,便万事大吉了。而老师在作文批改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费尽心力地在作文本上划出分数等级,找出字、词、句、段等方面的错误,写上“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等诸如此类的评语。可是,学生并不买账,拿回批改完的作文后,往往只是扫视一下评语,就放在一边,不作修改。这样一来,批改成了老师辛辛苦苦的独角戏。
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讲评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或者说只是强调了老师的“批”,而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竟然“缺席”了。而实际上“改”的意义是大于“批”的。因为“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光小说的开头就改了十二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
作文的批改应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分享情感体验、交流思想的过程。如果教师以欣赏风景的姿态去面对作文,那么学生会乐意与老师一起面对自己作文,参与并分享批改的过程,进而产生让自己的作文更完美的愿望。
一、 采用小组批改
大部分学生成长经历是相似的。但每个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电影界有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等奖项,小组批改作文时也可以模仿这种做法,评出最优文面奖、最佳结构奖、最佳创意奖等,这样尽量多层次地挖掘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学习到他人的思想情感的写作特色,促进心灵的丰富发展。
二、互批互改和自批自改相结合
1.作文写得好的与作文写得不够好的互相批改。水平高的当“老师”,水平低的当“学生”,便于“教学相长”。
2.写同一作文题目的学生互相批改(我布置作文时,常提供五个以上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批改中或者发现对方独特的写作视角,或者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3.写作水平“旗鼓相当”的两个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便于互相借鉴,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写作动机。
三、老师批改也非常重要
老师的批改代表一种权威,学生是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认定的。除了老师的当面指导,作文的批语应多种多样。
1.点拨式批语
曾在一篇作文开头写下这样的批语:“感情充沛,入题自然,可是对照全篇,这段内容是不是太臃肿了,显得整篇文章有些头重脚轻了呢?”这种委婉轻柔的提醒比起直截了当的指点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2.交流式批语
在题为《距离》的作文后,笔者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这篇作文进步很大,我看到一只蹒跚学步的小鸭就要变成振翅高飞的天鹅了。文章中关于人生的议论为什么这样忧伤?能告诉我吗?希望你我心灵之间不要有距离哟!”这种批语往往启动了师生对话,促进了师生感情的交流。
3.拓展式批语
大多数高中要求学生一律穿校服,在一篇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的议论文中,一些学生看法是:高中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这种穿校服的要求过于死板。我在一篇作文的后面写了这样的批语:“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的规定,甚至有部分中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此举受到了九成以上的富裕家庭的家长的欢迎。在崇尚个性解放的美国,绝大多数州也这样要求。”这样的批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常常启动下一轮思想辩论。
4.作文批改要精炼,不要面面俱到
尽量保留学生作文中最原始的思路,这种思路往往代表着他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去改善这种思路而不要轻易去改变。
对写作水平低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留出学生心灵生长的足够空间。医院给一个身体有多处毛病的人动手术,有时要先摘除对身体妨碍最大的病患,待病人体力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去除其他病患,这样病人才不至于元气大伤。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道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允许他们作文中的不完美,不能把学生的作文批得“遍体鳞伤”,使他们觉得自己作文一无是处而放弃修改。
没有谁能拒绝鼓励,拒绝成长。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一定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面对学生的作文,如果作文的批改是师生共同分享的过程,那么学生会乐于参与到批改的环节中,乐于在写作中追求完美。
四、作文批改还应该分享师生的思想观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精神需要,就会高度地发挥有效的作用。”
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绝大部分作文能反映作者的思想观、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就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引导他们倾吐对生活的感悟。这样学生逐渐地把作文与自己切身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作文是表达思想的手段,那么讲评作文的意义就更加深刻。
五、用作文批改去促进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写作个性的形成
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师长的鼓励和肯定,这种鼓励肯定就是一种牵引,促使人走向成熟。作文是依附于心灵的东西,所以我的做法是:不只批改作文,还要对习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另类“知人论世”吧。无论是对文章还是对作者本人的讲评,都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和独特的写作个性。
这种富有实效性的批改,不仅是学生写作方法上的交流,还是他们精神盛宴的分享,使学生在写作中大有收获、充满快乐。
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讲评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或者说只是强调了老师的“批”,而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竟然“缺席”了。而实际上“改”的意义是大于“批”的。因为“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光小说的开头就改了十二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
作文的批改应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分享情感体验、交流思想的过程。如果教师以欣赏风景的姿态去面对作文,那么学生会乐意与老师一起面对自己作文,参与并分享批改的过程,进而产生让自己的作文更完美的愿望。
一、 采用小组批改
大部分学生成长经历是相似的。但每个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电影界有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等奖项,小组批改作文时也可以模仿这种做法,评出最优文面奖、最佳结构奖、最佳创意奖等,这样尽量多层次地挖掘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学习到他人的思想情感的写作特色,促进心灵的丰富发展。
二、互批互改和自批自改相结合
1.作文写得好的与作文写得不够好的互相批改。水平高的当“老师”,水平低的当“学生”,便于“教学相长”。
2.写同一作文题目的学生互相批改(我布置作文时,常提供五个以上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批改中或者发现对方独特的写作视角,或者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3.写作水平“旗鼓相当”的两个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便于互相借鉴,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写作动机。
三、老师批改也非常重要
老师的批改代表一种权威,学生是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认定的。除了老师的当面指导,作文的批语应多种多样。
1.点拨式批语
曾在一篇作文开头写下这样的批语:“感情充沛,入题自然,可是对照全篇,这段内容是不是太臃肿了,显得整篇文章有些头重脚轻了呢?”这种委婉轻柔的提醒比起直截了当的指点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2.交流式批语
在题为《距离》的作文后,笔者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这篇作文进步很大,我看到一只蹒跚学步的小鸭就要变成振翅高飞的天鹅了。文章中关于人生的议论为什么这样忧伤?能告诉我吗?希望你我心灵之间不要有距离哟!”这种批语往往启动了师生对话,促进了师生感情的交流。
3.拓展式批语
大多数高中要求学生一律穿校服,在一篇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的议论文中,一些学生看法是:高中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这种穿校服的要求过于死板。我在一篇作文的后面写了这样的批语:“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的规定,甚至有部分中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此举受到了九成以上的富裕家庭的家长的欢迎。在崇尚个性解放的美国,绝大多数州也这样要求。”这样的批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常常启动下一轮思想辩论。
4.作文批改要精炼,不要面面俱到
尽量保留学生作文中最原始的思路,这种思路往往代表着他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去改善这种思路而不要轻易去改变。
对写作水平低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留出学生心灵生长的足够空间。医院给一个身体有多处毛病的人动手术,有时要先摘除对身体妨碍最大的病患,待病人体力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去除其他病患,这样病人才不至于元气大伤。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道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允许他们作文中的不完美,不能把学生的作文批得“遍体鳞伤”,使他们觉得自己作文一无是处而放弃修改。
没有谁能拒绝鼓励,拒绝成长。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一定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面对学生的作文,如果作文的批改是师生共同分享的过程,那么学生会乐于参与到批改的环节中,乐于在写作中追求完美。
四、作文批改还应该分享师生的思想观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精神需要,就会高度地发挥有效的作用。”
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绝大部分作文能反映作者的思想观、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就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引导他们倾吐对生活的感悟。这样学生逐渐地把作文与自己切身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作文是表达思想的手段,那么讲评作文的意义就更加深刻。
五、用作文批改去促进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写作个性的形成
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师长的鼓励和肯定,这种鼓励肯定就是一种牵引,促使人走向成熟。作文是依附于心灵的东西,所以我的做法是:不只批改作文,还要对习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另类“知人论世”吧。无论是对文章还是对作者本人的讲评,都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和独特的写作个性。
这种富有实效性的批改,不仅是学生写作方法上的交流,还是他们精神盛宴的分享,使学生在写作中大有收获、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