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享型的作文批改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完成作文之后,往老师那里一送,便万事大吉了。而老师在作文批改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费尽心力地在作文本上划出分数等级,找出字、词、句、段等方面的错误,写上“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等诸如此类的评语。可是,学生并不买账,拿回批改完的作文后,往往只是扫视一下评语,就放在一边,不作修改。这样一来,批改成了老师辛辛苦苦的独角戏。
  传统的作文批改和讲评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或者说只是强调了老师的“批”,而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竟然“缺席”了。而实际上“改”的意义是大于“批”的。因为“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光小说的开头就改了十二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
  作文的批改应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分享情感体验、交流思想的过程。如果教师以欣赏风景的姿态去面对作文,那么学生会乐意与老师一起面对自己作文,参与并分享批改的过程,进而产生让自己的作文更完美的愿望。
  一、 采用小组批改
  大部分学生成长经历是相似的。但每个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电影界有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等奖项,小组批改作文时也可以模仿这种做法,评出最优文面奖、最佳结构奖、最佳创意奖等,这样尽量多层次地挖掘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学习到他人的思想情感的写作特色,促进心灵的丰富发展。
  二、互批互改和自批自改相结合
  1.作文写得好的与作文写得不够好的互相批改。水平高的当“老师”,水平低的当“学生”,便于“教学相长”。
  2.写同一作文题目的学生互相批改(我布置作文时,常提供五个以上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让学生在批改中或者发现对方独特的写作视角,或者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3.写作水平“旗鼓相当”的两个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便于互相借鉴,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写作动机。
  三、老师批改也非常重要
  老师的批改代表一种权威,学生是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认定的。除了老师的当面指导,作文的批语应多种多样。
  1.点拨式批语
  曾在一篇作文开头写下这样的批语:“感情充沛,入题自然,可是对照全篇,这段内容是不是太臃肿了,显得整篇文章有些头重脚轻了呢?”这种委婉轻柔的提醒比起直截了当的指点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2.交流式批语
  在题为《距离》的作文后,笔者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这篇作文进步很大,我看到一只蹒跚学步的小鸭就要变成振翅高飞的天鹅了。文章中关于人生的议论为什么这样忧伤?能告诉我吗?希望你我心灵之间不要有距离哟!”这种批语往往启动了师生对话,促进了师生感情的交流。
  3.拓展式批语
  大多数高中要求学生一律穿校服,在一篇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的议论文中,一些学生看法是:高中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这种穿校服的要求过于死板。我在一篇作文的后面写了这样的批语:“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的规定,甚至有部分中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此举受到了九成以上的富裕家庭的家长的欢迎。在崇尚个性解放的美国,绝大多数州也这样要求。”这样的批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常常启动下一轮思想辩论。
  4.作文批改要精炼,不要面面俱到
  尽量保留学生作文中最原始的思路,这种思路往往代表着他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去改善这种思路而不要轻易去改变。
  对写作水平低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留出学生心灵生长的足够空间。医院给一个身体有多处毛病的人动手术,有时要先摘除对身体妨碍最大的病患,待病人体力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去除其他病患,这样病人才不至于元气大伤。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道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允许他们作文中的不完美,不能把学生的作文批得“遍体鳞伤”,使他们觉得自己作文一无是处而放弃修改。
  没有谁能拒绝鼓励,拒绝成长。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一定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面对学生的作文,如果作文的批改是师生共同分享的过程,那么学生会乐于参与到批改的环节中,乐于在写作中追求完美。
  四、作文批改还应该分享师生的思想观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精神需要,就会高度地发挥有效的作用。”
  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绝大部分作文能反映作者的思想观、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就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引导他们倾吐对生活的感悟。这样学生逐渐地把作文与自己切身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作文是表达思想的手段,那么讲评作文的意义就更加深刻。
  五、用作文批改去促进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写作个性的形成
  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师长的鼓励和肯定,这种鼓励肯定就是一种牵引,促使人走向成熟。作文是依附于心灵的东西,所以我的做法是:不只批改作文,还要对习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另类“知人论世”吧。无论是对文章还是对作者本人的讲评,都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和独特的写作个性。
  这种富有实效性的批改,不仅是学生写作方法上的交流,还是他们精神盛宴的分享,使学生在写作中大有收获、充满快乐。
其他文献
师:苏轼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认为,教科书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秋思》的意境呢?  田雅琪:我认为这幅画画得非常紧凑,非常淡雅,但是有些纰漏。  师:“紧凑”“淡雅”与否暂不评价,先按行文顺序来找找纰漏。  宋美佳:我认为“枯藤”是干枯的枝蔓,而远处的树却画得生机盎然的样子,有点太不合诗意了,因为诗中是一种忧郁的感觉。  宋奕洁:诗中的环境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笔下无内容,感情不真挚,缺少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观察生活经常是平面的,尚未注意有创意地去表达;写作个人化倾向比较严重。更让人不解的是许多学生失去了精神追求,他们似乎不具备发现幸福的能力,也没有勇气正视苦难,对社会关注甚少。从技能方面看,相当多的学生还不懂得搜集、占有真实而丰富的写作材料,往往不知从何处落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淮南子·论训》中强调“故圣人以身体之”,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古代大学问家荀子曾谆谆告诫他的学生“笃志而体,君子也”。他认为,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这种“圣人”“君子”所为,是值得现代人效仿的。因为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多给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是培養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创新意识的渗透策略做出阐述,包括转化传统教学观念、改善师生之间关系、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善于想象以及发挥教师评价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科学创新;意识渗透]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因此,数
高三语文复习课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教材复习更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总结多年的经验,我得出了一套符合自己的教材梳理方法。那就是:整合所有人教版必修选修教材,从同类中找出个性,从共性中找出个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为阅读欣赏、语言表达提供材料,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写作素材。具体做法就是,由老师提出专题复习计划,为学生命制相应的题目。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归纳。老师在检
《棋王》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小说单元中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作家阿城《棋王》第四章。小说《棋王》,获1984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作家的成名作,也是新时期“文化寻根”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下乡列车上,从小家贫、痴迷下象棋的王一生与“我”邂逅,王一生因“棋呆”的种种经历传说,让“我”好奇。不久,王一生在“我”工作的农场里认识了棋坛世家后人倪斌,两人因下棋成为挚友。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长亭送别》是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文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主要是想让他们比较《长亭送别》这一文章(或者中国文学),从表达方式、语言、文学意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社会意义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另外我在网上看到一首英文诗歌,有不同的译文,也让学生试着翻译,感受中文的巨大魅力。  教下来有很大的收获,也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底蕴是欠缺的,要多努力,多读书。
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一大薄弱环节。学生在散文面前往往思路模糊、毫无头绪,因而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必须引领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让学生领悟赏析散文之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散文教学。  一、利其器,知道散文是什么  《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散文阅读要做好的准备就是先让学生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培养具有初步鉴赏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也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笔者认为读诗重在“品”,即:品赏诗味,反复诵读;品味意象,把握情感;品析手法,领悟旨趣。  一、品赏诗味,反复诵读  读是理解诗歌最直接的方式。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注重课堂的导入。所谓课堂导入,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阶段,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导入方法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下面谈谈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复习旧课导入法  子曰:“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