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痛药物方案治疗下肢缺血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警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不同镇痛药物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下肢缺血性疼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镇痛药物方案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组患者71例,按照镇痛方案分阿片类药物组30例、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组(NSAIDs)32例和坐骨神经阻滞组9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及吸烟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阻滞组VAS评分下降值和阿片类药物组、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667±1.658 vs 3.567±0.817,t=7.716,P <0.001;6.667±1.658 vs 3.938±0.982,t=6.271,P <0.001)。阿片类药物组和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缺血性疼痛镇痛药物方案有多种模式,相对于单用阿片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联用NSAIDs,坐骨神经阻滞的应用在患者疼痛主诉和VAS评分下降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田世信的少数民族题材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此类雕塑的空间结构和风格形式入手,对其数十年的作品进行分期,并将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放入各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展开形式探讨与分析,尝试初步把握其不同时期少数民族题材雕塑作品特征的变化情况。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由于艺术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表达形式,能够直白或隐晦地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因此,第一章以田世信成长的时代环境为研究
学位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对城市的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不仅美化了城市空间,更重要的是视觉化地体现城市精神和城市品位,是塑造城市形象重要手段之一。铜陵作为具有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面对城市化进程,铜陵在城市形象、城市品牌、人文环境优化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如何将铜都重塑个性、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
学位
生物艺术作为一个前沿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生物艺术的界定往往会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以至于至今对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植物艺术归属于生物艺术,而大多数人对其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植物艺术建构一个清晰的认知。生态植物艺术强调从“生态”一词去探讨植物艺术在新时代下所被赋予的新义,摆脱生物学上对植物的元论述和规定范式。不仅仅是寻求技术上的更新,更需要对植物认知
学位
本文对元末重要的文人画家张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内容涵盖他的籍贯,生平行迹、诗画交游、存世画迹的品评与考证等。第一章主要考证张渥的籍贯及其生平事迹,梳理其诗画作品,还原张渥博学明经,追慕高洁的文人形象。第二章主要对张渥数件传世的画作进行个案研究,由此凸显出玉山雅集等文人交游活动对张渥书画实践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竹石幽兰》卷,《竹西草堂图》卷和《渊明小像》图的详细考证。《九歌图》版本较多,情况复杂,第
学位
“衣物”作为服装和服饰的代名词,囊括了身体上所有的遮蔽物与装饰物。衣物可以传达出人们共同的特征,也能体现人们独特的个性。当衣物作为一种与人密切相关的纤维织物出现在艺术创作中时,它体现了其穿戴者背后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以及更深层的文化隐喻。也正是因为衣物本身具有时间性、观念性,艺术家们才能通过衣物的各种元素将情感物化,用艺术表现力唤起观者的共鸣。日常的生产生活赋予衣物的外在属性及内在人文内涵,驱动着衣物
学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先锋派艺术在艺术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也成为我们了解俄罗斯艺术的一个主要切入点。在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艺术史叙述中,俄罗斯艺术常常被纳入“第三世界”的艺术,但是这并不会遮蔽它们在艺术世界的影响力。俄罗斯观念主义艺术的奠基人——伊利亚·卡巴科夫,出生在前苏联的乌克兰,由他提出的“总体装置“艺术概念中,首次将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多种叙事方式纳入装置艺术体系。从他对装置空
学位
18世纪,伴随着古物研究的发展以及建筑手册的出现,英国学界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研究日趋成熟,最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英国的乡村建筑中。草莓山庄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继承了英国自中世纪以来哥特式建筑传统,更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学界称之为“哥特式复兴”。本文主要从趣味与时尚的关系角度,分析霍拉斯沃波尔的草莓山庄之于“哥特式复兴”的具体内涵。英国乡绅霍拉斯·沃波尔,身为草莓山庄的所有者、
学位
在光媒介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艺术家使用影子、反射得到的镜像、透镜成像等等基于光媒介技术手段所成的“像”作为表达的媒介。本文结合现有相关作品从“像”的表现形式与“像”的表达特点两点出发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探讨造“像”的形式可能与媒介特点,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被艺术家所运用。由于成像方式的多样性,在运用不同的成像方法时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视觉可能。在艺术表达的环节中,“像”有着不同于传统艺术门
学位
通过对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的解读,笔者发现谢赫的“应物象形”创作思路对石雕创作思路有可借鉴之处,石雕需要创新发展,更需要继承与传承优秀的本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自己的,中国的雕塑始终是要回归到东方的文化历史传承中。本文通过探索石雕中“应物象形”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在石雕创作中“应物象形”的美学追求,笔者把其大致分为自然天成的材质之美、“天人合一”的生命“活”态两种类型。笔者认为这些美学思想影响着
学位
弗里达.卡洛、费尔南多.博特罗、鲁菲诺.塔马约是三位拉丁美洲艺术家,他们都公然反对外界对他们的标签,申明自己的艺术创作只忠实于自己对于艺术的初衷。他们的作品丰富而具有某种探索性,记忆是他们艺术的主题。他们通过对于记忆所带来的“熟悉感”的寻找和堆叠,从而在艺术中建立起了独立的“自我”。本文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出发,展开论证三人艺术中记忆主题的使用,并证明记忆主题能为艺术家的个人身份探寻提供重要线索,他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