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风流-张渥书画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moo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元末重要的文人画家张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内容涵盖他的籍贯,生平行迹、诗画交游、存世画迹的品评与考证等。第一章主要考证张渥的籍贯及其生平事迹,梳理其诗画作品,还原张渥博学明经,追慕高洁的文人形象。第二章主要对张渥数件传世的画作进行个案研究,由此凸显出玉山雅集等文人交游活动对张渥书画实践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竹石幽兰》卷,《竹西草堂图》卷和《渊明小像》图的详细考证。《九歌图》版本较多,情况复杂,第三章主要着眼于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三幅张渥《九歌图》之间的对比,从而探究张渥可靠的绘画风格面貌,并借此来分析两件疑似张渥《九歌图》的优劣。最后探讨李公麟《九歌图》对张渥的影响,分析张渥钟情于《九歌图》的原因。通过上述方法,本文将着力于描写玉山雅集等文会盛况,借此反映出元末苏、杭一带厚重的人文积淀。希望结合时代背景与环境,呈现出张渥书画所独有的气息,还原更真实,丰富而饱满的画家形象。
其他文献
梁绍基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创作探求生命与自然的内涵,强调艺术与自然的互动,他的作品与生物学等跨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形而上哲思与诗性冥想贯穿着梁绍基的艺术创作生涯,他用自己的作品追问着生命的起始和终结。本文希望通过对梁绍基艺术作品的研究,来探寻艺术家在作品中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以及艺术作品和生命体的结合方式。梁绍基的作品以生命为核心要义,使用蚕这一微小生物作为媒介,以桑蚕吐丝的生命活动为
学位
本文拟用“五代与两宋时期盘车图与行旅图的画种之辨”、“山水画常见点景意象渔樵耕读中‘耕种之人’的缺席”、“‘长安画派’对于劳动者的表现”、以及“以山水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创作中身体的消失”这四个较为典型的个案,组织本研究。通过梳理传统山水画中的身体符号、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主体进入山水画状况以及当代艺术以山水为母体的创作中“劳动身体”的呈现方式和文化背景,来分析形式背后隐含着的,山水画对于“劳动身体”的
学位
本文对犹太裔的美国导演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监制剧集《冰血暴》的叙事进行研究,该剧集从2014年到2020年总共推出四季,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切入,以彼得·F.帕沙尔在2017年提出的复合叙事的概念为方法,运用电影叙事学对已推出的四个季《冰血暴》剧集的总叙事进行分析,通过“时间、空间、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在日常的创作中养成多维、多线思索和跨学科融合的学术思维,如何有效的解决多线性叙事的时空转
学位
汉代画像石的建造遵循着彼时的生死观以及伦理尊卑体系,而武梁祠画像石作为山东地区画像石的代表,其画面整体构成蕴含了特殊的秩序与逻辑,具有典型性。作为墓室系统的一部分,武梁祠画像石通过多层空间的组合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形成了有条不紊的升仙体系,在造型手段上也具有高度的统一。然在具体的画面制作以及表达方式上,武梁祠的工匠们能不拘泥于范式,根据不同的画面需求来调整和经营位置,形成了武梁祠特有的画像风格。本文
学位
进入后现代语境后的亚文化已展现出了与上世纪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不同的风貌,其局限的物理地域属性在赛博时代已显得颇具争议。与当时极具亚文化特征的“朋克”一样,电子舞曲作为一种中国当下青年群体的新兴文化形式也承载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亚文化特质。本文从个人实践出发,以青年亚文化理论为依据,辅以电子乐技术知识,探究当下亚文化电子乐场景中线上与线下的各自地域属性,以及在线与离线地域身份的流动关系。并且对亚文化电
学位
爱丽丝·凯特(Alice Kettle)是一位英国当代艺术家。她的创作形式早期以绘画为主,后来转变为机绣并延续至今;她以抒情、怜悯及女性化和精神化的眼光,运用纤维与机绣的语言绣制和折射出一系列现实问题,她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引发了观者的情感共鸣。本文通过探索爱丽丝的机绣艺术,探究其艺术思考与线索的轨迹,特别关注人作为主体的心理感受和物理体验,以及线和针迹与人类、历史、文化和生活的关联性。从
学位
实证检验核心竞争力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心竞争力能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通过提升主业业绩、扩大企业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收益率之差,降低金融化的“套利动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金融化的“预防动机”,进而抑制金融化行为。研究结果丰富了核心竞争力经济后果及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亦对如何规避企业“脱实向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期刊
本文以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田世信的少数民族题材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此类雕塑的空间结构和风格形式入手,对其数十年的作品进行分期,并将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放入各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展开形式探讨与分析,尝试初步把握其不同时期少数民族题材雕塑作品特征的变化情况。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由于艺术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表达形式,能够直白或隐晦地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因此,第一章以田世信成长的时代环境为研究
学位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对城市的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不仅美化了城市空间,更重要的是视觉化地体现城市精神和城市品位,是塑造城市形象重要手段之一。铜陵作为具有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面对城市化进程,铜陵在城市形象、城市品牌、人文环境优化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如何将铜都重塑个性、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
学位
生物艺术作为一个前沿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生物艺术的界定往往会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以至于至今对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植物艺术归属于生物艺术,而大多数人对其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植物艺术建构一个清晰的认知。生态植物艺术强调从“生态”一词去探讨植物艺术在新时代下所被赋予的新义,摆脱生物学上对植物的元论述和规定范式。不仅仅是寻求技术上的更新,更需要对植物认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