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这话套用到闫妮身上,则可以变为“出名要正好”——不紧不满地长大、懵懂的青春年少,年轻时的拼搏和碰壁、而立之年后的幸福家庭,还有一个可以轮松迎送名利的心态,该有的都有了,于是,闫妮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出名了——一部《武林外传》让她一夕间成为全国观众热爱的“佟湘王”,更让她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里成为张艺课钦点的女主角,并由此踏上了前不久举行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的红地毯,她曾说、“生活对我太厚道”,此言着实不虚。
柏林电影节上的“谋女郎”
虽然柏林电影节上一袭梅花长裙的闰妮堪称惊艳,但她还没有学会怎样当一个明星,人一多她就不知道怎么讲话。而因为是“最老的谋女郎”,她觉得自己应该在表演上对得起这称谓。
大年夜,闫妮从春晚的舞台下来后,直接奔向机场飞去了柏林电影节。这是闫妮第一次没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到达柏林的闫妮有些兴奋,还有一如既往的紧张。在媒体从柏林电影节发回的几段视频中,人们看到,穿着拖地礼服的闫妮站在红地毯上颇有些不知所措,完全不似她在银幕上的挥洒自如,局促拘谨得把风情藏得滴水不漏。
在柏林,不止是面对媒体,只要是与陌生人相对,闫妮总会有些腼腆害羞。“在国内早就背下了几句话:‘Nice to meet you,l am Yanni,a chinese actress……’见谁都是这几句话,反正也看见别人在点头,他们说的我也没听懂……”闫妮的英文里有点软绵绵的陕西味,还有点懒散,这点很像她的性格——“无论什么东西,给到我,我就会特别认真对待;不给我,我也不会强求。”
尽管闫妮在红毯上颇有些诚惶诚恐,但在柏林,“谋女郎”的身份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就算在柏林的商场,当地的店员听到这个身份,也会露出惊喜的表情。
而谈到张艺谋,闰妮流露出极大的尊重,“导演很认真,很执着,我不知道自己到了他的年纪能不能有他那样的激情。”闰妮不介意“谋女郎”的称谓,不在意别人把她和其他“谋女郎”相比较,“就像我自己也曾经跟导演说过,我是‘最大年龄的谋女郎’,在所有的‘谋女郎’里我长得最不好看,所以表演上要对得起他。”
至于“谋女郎”通常只在大银幕驰骋的先例,对闫妮来说这是个不在考虑范围的问题,“以后的戏,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都会演。”在她看来,电影“发掘出自己更多的东西,但电视剧则让老百姓喜欢、高兴。”至于电视剧和电影的区别,闫妮引用了张艺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其实这个东西不用你来考虑,是导演来考虑的。我倒觉得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在用演员最真的东西诠释人物和故事。”
“闫大腕”的诞生
闰妮从成为演员的第一天起就在努力,不过方式却有些笨,有些迂回,好在她一直坚持,挂了多年“闫大腕”的绰号后,终于成为真正的“大腕”。
翻开闫妮的履历,你会惊讶地发现,在成名作《武林外传》之前,她已经出演过几十部影视剧,更不要说舞台剧和小品。张艺谋说闰妮:“你20多岁时干什么去了?你应该早点出来!”——其实,闫妮一直都在努力,甚至已经被叫“大腕”很多年。
闫妮是大器晚成型的人。早在高二那年,她就决心走表演的路,于是去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结果却名落孙山,只好乖乖地按部就班上了非艺术类的大学。直到两年后,她幸运地赶上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招团员的机会,才最终得以吃上了演员这碗饭。
1994年初,闫妮从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转到空政话剧团。闫妮发现这里跟之前歌舞团的气氛完全不同,这里大腕很多,而且个个都很忙。年轻的闰妮想,至少该在忙碌上与前辈们保持一致吧。于是从那时开始,她不间断地演戏,“四处串戏,不管角色多小”。有朋友说:“你整天拍戏,什么时候能成为闫大腕啊?”闰妮听了遂自动给自己挂上“闫大腕”的绰号,于是“闫大腕”就叫开了,但一直到若干年后,《武林外传》风靡全国,这个“闫大腕”才算名副其实。
2004年,演过太多小角色的闰妮,正在无比期待主角的节骨眼儿上,一天,同为空政话剧团的导演尚敬打来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出演一个老板娘的角色,在确认是主角之后,闫妮一口答应。尚敬说,“老板娘要风情万种,你看过《新龙门客栈》吗?能演出那种感觉来吗?”闫妮说:“张曼玉那个肯定演不出来,不是那样的话你就让我演吧。”这样的回答当初极可能让尚敬犹疑了一阵,好在闫妮没有辜负他,后来的“佟湘玉”别树一帜,自成一派风情。及至今日,“风情”已然成为闫妮的标签,不枉宁才神曾经一句话——闫妮有风情的种子。
《武林外传》让闰妮一夜成名。佟湘玉至今仍是无数观众最喜爱的影视形象之一,无论曾看了多少遍,只要有电视台重播,仍会有人追着看。而那位风情万种的老板娘佟湘玉也是闫妮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她坦承:“虽然每个角色我都倾注了很多心血,但佟湘玉展示了我更多的东西吧。”
出演《武林外传》之后,闫妮的事业稳步向前,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虽然与“佟湘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角色,但却同样打动了观众的心。有位大姐曾经专门打电话感谢闫妮,她说,因为看《北风那个吹》而让多年的家庭矛盾得以解决,“牛鲜花”让她学会了宽容。
“牛鲜花”拓宽了闫妮的戏路,从喜剧到悲情,闫妮甚至没有让观众意识到她原来也“成功转型”了。而闫妮在大银幕上的演出也开始获得关注和认可,2009年在电影《斗牛》中她扮演的泼辣小寡妇九儿让她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就在同一年,《武林外传》的第N次重播在某个深夜被张艺谋无意中看到,于是《三枪拍案惊奇》的老板娘就这样被敲定,据说在此之前,这个角色本来确定了由赵本山旗下的一名二人转女演员出演,而闰妮意外的横空出世,也让她成为《三枪》最后进组的主演。
关于《三枪》的后续故事尽人皆知,在这部影片不多的正面效应中,有一个确定无疑——《三枪》成就了闫妮。
成功需要一股憨劲
闫妮是那种既活在戏里也活在戏外的人,所以她会说,“演员是用最真的东西在演戏”,她也会说,“保持童真对演员非常重要”。
闫妮说自己最快乐的时候是在片场,一旦上了妆,进入那个环境,她马上就像换了一个人,不再害羞、不再腼腆。“片场”成了让闫妮一想到就会有些兴奋的词,对她而言,那里甚至是某种精神所在。
闫妮的表演总是从揣摩剧本开始,她有个习惯,接戏前一定要先把剧本从头到尾看一遍。她很在意对角色的第一感觉,她甚至靠直觉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角色。而一旦决定接演某个角色,她第一个工作就是精研剧本,她手里的剧本往往写满了批注,如在哪场戏里配什么动作,演到什么地方要给个什么眼神等等。一次在《北风那个吹》的片场,她正照常为剧本加注释,被夏雨看到,问她;“你是A型血吧?”
闫妮确实有股憨劲,表演当然需要灵气, 但有时候还需要耐力。《三枪拍案惊奇》里,小沈阳被射杀后闫妮的那场哭戏,她接连哭了十几分钟,“把一辈子能哭的方法都用了”。据张艺谋统计,闰妮哭了17遍,是他见过的最能哭的女演员。闫妮不怕让自己“受罪”的导演,“那些执着而认真的导演们总是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来,直到他们认为最满意为止”。在拍《斗牛》时,闫妮曾经端着盛满牛奶的盆跑了四十几遍,“那个盆很重,到最后觉得自己真快不行了。但是预备开始那一刻,导演说,你还能行吗?我总是说,还行。”
闫妮说,卡梅隆剧组的成员,衣服上都印着同一句话“和卡梅隆合作过,我还怕什么?”她认为和这些看上去很苛求的导演合作,让自己更有自信了。至于片场所谓的苦,比起自己过后的好心情,全都微不足道。
但她自己也说,成名后她反而能更轻松对待演戏。从前她更希望得到肯定,每次演完了。她都会忐忑不安,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但现在她却有了充足的自信,可以很自在地和导演、作者讨论剧本了。
2010年,闫妮最新的一部电视作品是和台湾偶像男星立威廉一起主演的《张小五的春天》,在里面她演绎的又是一个年届三十的女老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部剧是一个标准的都市灰姑娘励志剧,甚至被称之为偶像剧。
在这部剧的剧组里,闫妮遇到一个曾经的同事,她一路走来的变化,这位同事都看在眼里。“她跟我说:‘闫妮,看其他戏时还觉得你是在演,但这部戏你放下了,反而出来的东西更有力量,你成长了。’我有点得意,说,‘你的意思是我既简单又深刻啊?’”闫妮现在说起这件事情还是觉得很开心。
“晕人”闫妮
生活中的闫妮是个“晕人”,她绝不会盯着一个目标,然后不惜一切走向它。她一贯的做法是跟着生活走,听生活的安排。到最后,竟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闰妮有一大群的粉丝,而且和许多年轻偶像的粉丝团一样,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闫帮。他们还有自己的口号——“世上女子千千万,惟有闰妮最好看!”——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们总会异口同声将这句话喊得贼响。有粉丝的明星很多,粉丝成团的明星也不在少数,但就像俞白眉曾经说的——像闰妮这样有了一定年龄的人,长得也不是特别漂亮,却仍有如此规模和热情的粉丝团实属少见。
闫妮是这样一种演员,每个角色中都有很多她自己,她用“真实”演戏,结果也让观众信服。人们真诚地相信,在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闫妮。也因此,影迷们在认识闫妮本人之前,就先透过角色和她建立起了感情。人们喜欢的闫妮是那个乐观的、幽默的、贴心的、宽容的、风情的……那个从许多个故事中走出的率性又善良的女人。也因此,闰妮总觉得影迷是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孩子,就像她身为妈妈,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看,影迷对她简直有宠爱和纵容的意思了。让闫妮印象深刻的是,她曾给一个老太太写了一张纸条,结果这张纸条被老人装在相框里,这件事让闫妮突然意识到,影迷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亲人一样看待的。
不过在生活中,本来的闫妮是这样的:常开车却总也不认识路,常常会忘了关后备箱,就那样一路敞着,从一个地方开到另一个地方;不会穿衣,能从一堆衣服中挑出最不靠谱的一件……在朋友眼里,她就是个“晕人”。
闫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甚至12岁的女儿都要比她有主意。女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两人在一起时,她们的角色往往有点互换的意思:女儿常常提醒她不要丢三落四,还帮她挑选衣服,大有安排她生活的意思,而她呢,不是很擅长家务,也不会做饭,给女儿最多的就是“陪她玩儿”。不过女儿却非常满意这个妈妈,大概是闫妮远比一般的妈妈要随意——“我对教育孩子也没有什么规划,没什么总体的想法,让她自然长大,身心健康,快快乐乐就好了,学习嘛,中等就好,中等偏上是最好的。”
但朋友又评价说她是内方外圆——外面看上去随着生活走,但心里面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的时候,人要相信生活的安排,生活中我就是个很随意的人,我不会特别苛求什么,即使内心很渴望的,我也不会强求。”闫妮如是说,“我对自己也没有过太多想法,做梦也没想过会像现在这样(成为明星),我最初的想法就是这辈子能有个作品留下。今天能这样,我非常感谢生活,生活对我太厚道。但是,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最精彩的时候,你要把握住,同时人生还有其他时刻,起起落落,都得接受它。”
用闫妮的话说。她每天都“乐乐呵呵”的,有时候连她自己也会感到纳闷。偶然的一次,她问马未都:“马老师,我怎么成天乐乐呵呵的?”对方告诉她:“你想的少,得到的多,所以就乐呵呗。”
闫妮:成名要正好
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这话套用到闫妮身上,则可以变为“出名要正好”——不紧不满地长大、懵懂的青春年少,年轻时的拼搏和碰壁、而立之年后的幸福家庭,还有一个可以轮松迎送名利的心态,该有的都有了,于是,闫妮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出名了——一部《武林外传》让她一夕间成为全国观众热爱的“佟湘王”,更让她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里成为张艺课钦点的女主角,并由此踏上了前不久举行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的红地毯,她曾说、“生活对我太厚道”,此言莆实不虚。
编辑 文颖
柏林电影节上的“谋女郎”
虽然柏林电影节上一袭梅花长裙的闰妮堪称惊艳,但她还没有学会怎样当一个明星,人一多她就不知道怎么讲话。而因为是“最老的谋女郎”,她觉得自己应该在表演上对得起这称谓。
大年夜,闫妮从春晚的舞台下来后,直接奔向机场飞去了柏林电影节。这是闫妮第一次没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到达柏林的闫妮有些兴奋,还有一如既往的紧张。在媒体从柏林电影节发回的几段视频中,人们看到,穿着拖地礼服的闫妮站在红地毯上颇有些不知所措,完全不似她在银幕上的挥洒自如,局促拘谨得把风情藏得滴水不漏。
在柏林,不止是面对媒体,只要是与陌生人相对,闫妮总会有些腼腆害羞。“在国内早就背下了几句话:‘Nice to meet you,l am Yanni,a chinese actress……’见谁都是这几句话,反正也看见别人在点头,他们说的我也没听懂……”闫妮的英文里有点软绵绵的陕西味,还有点懒散,这点很像她的性格——“无论什么东西,给到我,我就会特别认真对待;不给我,我也不会强求。”
尽管闫妮在红毯上颇有些诚惶诚恐,但在柏林,“谋女郎”的身份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就算在柏林的商场,当地的店员听到这个身份,也会露出惊喜的表情。
而谈到张艺谋,闰妮流露出极大的尊重,“导演很认真,很执着,我不知道自己到了他的年纪能不能有他那样的激情。”闰妮不介意“谋女郎”的称谓,不在意别人把她和其他“谋女郎”相比较,“就像我自己也曾经跟导演说过,我是‘最大年龄的谋女郎’,在所有的‘谋女郎’里我长得最不好看,所以表演上要对得起他。”
至于“谋女郎”通常只在大银幕驰骋的先例,对闫妮来说这是个不在考虑范围的问题,“以后的戏,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我都会演。”在她看来,电影“发掘出自己更多的东西,但电视剧则让老百姓喜欢、高兴。”至于电视剧和电影的区别,闫妮引用了张艺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其实这个东西不用你来考虑,是导演来考虑的。我倒觉得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在用演员最真的东西诠释人物和故事。”
“闫大腕”的诞生
闰妮从成为演员的第一天起就在努力,不过方式却有些笨,有些迂回,好在她一直坚持,挂了多年“闫大腕”的绰号后,终于成为真正的“大腕”。
翻开闫妮的履历,你会惊讶地发现,在成名作《武林外传》之前,她已经出演过几十部影视剧,更不要说舞台剧和小品。张艺谋说闰妮:“你20多岁时干什么去了?你应该早点出来!”——其实,闫妮一直都在努力,甚至已经被叫“大腕”很多年。
闫妮是大器晚成型的人。早在高二那年,她就决心走表演的路,于是去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结果却名落孙山,只好乖乖地按部就班上了非艺术类的大学。直到两年后,她幸运地赶上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招团员的机会,才最终得以吃上了演员这碗饭。
1994年初,闫妮从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转到空政话剧团。闫妮发现这里跟之前歌舞团的气氛完全不同,这里大腕很多,而且个个都很忙。年轻的闰妮想,至少该在忙碌上与前辈们保持一致吧。于是从那时开始,她不间断地演戏,“四处串戏,不管角色多小”。有朋友说:“你整天拍戏,什么时候能成为闫大腕啊?”闰妮听了遂自动给自己挂上“闫大腕”的绰号,于是“闫大腕”就叫开了,但一直到若干年后,《武林外传》风靡全国,这个“闫大腕”才算名副其实。
2004年,演过太多小角色的闰妮,正在无比期待主角的节骨眼儿上,一天,同为空政话剧团的导演尚敬打来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出演一个老板娘的角色,在确认是主角之后,闫妮一口答应。尚敬说,“老板娘要风情万种,你看过《新龙门客栈》吗?能演出那种感觉来吗?”闫妮说:“张曼玉那个肯定演不出来,不是那样的话你就让我演吧。”这样的回答当初极可能让尚敬犹疑了一阵,好在闫妮没有辜负他,后来的“佟湘玉”别树一帜,自成一派风情。及至今日,“风情”已然成为闫妮的标签,不枉宁才神曾经一句话——闫妮有风情的种子。
《武林外传》让闰妮一夜成名。佟湘玉至今仍是无数观众最喜爱的影视形象之一,无论曾看了多少遍,只要有电视台重播,仍会有人追着看。而那位风情万种的老板娘佟湘玉也是闫妮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她坦承:“虽然每个角色我都倾注了很多心血,但佟湘玉展示了我更多的东西吧。”
出演《武林外传》之后,闫妮的事业稳步向前,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虽然与“佟湘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角色,但却同样打动了观众的心。有位大姐曾经专门打电话感谢闫妮,她说,因为看《北风那个吹》而让多年的家庭矛盾得以解决,“牛鲜花”让她学会了宽容。
“牛鲜花”拓宽了闫妮的戏路,从喜剧到悲情,闫妮甚至没有让观众意识到她原来也“成功转型”了。而闫妮在大银幕上的演出也开始获得关注和认可,2009年在电影《斗牛》中她扮演的泼辣小寡妇九儿让她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就在同一年,《武林外传》的第N次重播在某个深夜被张艺谋无意中看到,于是《三枪拍案惊奇》的老板娘就这样被敲定,据说在此之前,这个角色本来确定了由赵本山旗下的一名二人转女演员出演,而闰妮意外的横空出世,也让她成为《三枪》最后进组的主演。
关于《三枪》的后续故事尽人皆知,在这部影片不多的正面效应中,有一个确定无疑——《三枪》成就了闫妮。
成功需要一股憨劲
闫妮是那种既活在戏里也活在戏外的人,所以她会说,“演员是用最真的东西在演戏”,她也会说,“保持童真对演员非常重要”。
闫妮说自己最快乐的时候是在片场,一旦上了妆,进入那个环境,她马上就像换了一个人,不再害羞、不再腼腆。“片场”成了让闫妮一想到就会有些兴奋的词,对她而言,那里甚至是某种精神所在。
闫妮的表演总是从揣摩剧本开始,她有个习惯,接戏前一定要先把剧本从头到尾看一遍。她很在意对角色的第一感觉,她甚至靠直觉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角色。而一旦决定接演某个角色,她第一个工作就是精研剧本,她手里的剧本往往写满了批注,如在哪场戏里配什么动作,演到什么地方要给个什么眼神等等。一次在《北风那个吹》的片场,她正照常为剧本加注释,被夏雨看到,问她;“你是A型血吧?”
闫妮确实有股憨劲,表演当然需要灵气, 但有时候还需要耐力。《三枪拍案惊奇》里,小沈阳被射杀后闫妮的那场哭戏,她接连哭了十几分钟,“把一辈子能哭的方法都用了”。据张艺谋统计,闰妮哭了17遍,是他见过的最能哭的女演员。闫妮不怕让自己“受罪”的导演,“那些执着而认真的导演们总是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来,直到他们认为最满意为止”。在拍《斗牛》时,闫妮曾经端着盛满牛奶的盆跑了四十几遍,“那个盆很重,到最后觉得自己真快不行了。但是预备开始那一刻,导演说,你还能行吗?我总是说,还行。”
闫妮说,卡梅隆剧组的成员,衣服上都印着同一句话“和卡梅隆合作过,我还怕什么?”她认为和这些看上去很苛求的导演合作,让自己更有自信了。至于片场所谓的苦,比起自己过后的好心情,全都微不足道。
但她自己也说,成名后她反而能更轻松对待演戏。从前她更希望得到肯定,每次演完了。她都会忐忑不安,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但现在她却有了充足的自信,可以很自在地和导演、作者讨论剧本了。
2010年,闫妮最新的一部电视作品是和台湾偶像男星立威廉一起主演的《张小五的春天》,在里面她演绎的又是一个年届三十的女老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部剧是一个标准的都市灰姑娘励志剧,甚至被称之为偶像剧。
在这部剧的剧组里,闫妮遇到一个曾经的同事,她一路走来的变化,这位同事都看在眼里。“她跟我说:‘闫妮,看其他戏时还觉得你是在演,但这部戏你放下了,反而出来的东西更有力量,你成长了。’我有点得意,说,‘你的意思是我既简单又深刻啊?’”闫妮现在说起这件事情还是觉得很开心。
“晕人”闫妮
生活中的闫妮是个“晕人”,她绝不会盯着一个目标,然后不惜一切走向它。她一贯的做法是跟着生活走,听生活的安排。到最后,竟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闰妮有一大群的粉丝,而且和许多年轻偶像的粉丝团一样,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闫帮。他们还有自己的口号——“世上女子千千万,惟有闰妮最好看!”——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们总会异口同声将这句话喊得贼响。有粉丝的明星很多,粉丝成团的明星也不在少数,但就像俞白眉曾经说的——像闰妮这样有了一定年龄的人,长得也不是特别漂亮,却仍有如此规模和热情的粉丝团实属少见。
闫妮是这样一种演员,每个角色中都有很多她自己,她用“真实”演戏,结果也让观众信服。人们真诚地相信,在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闫妮。也因此,影迷们在认识闫妮本人之前,就先透过角色和她建立起了感情。人们喜欢的闫妮是那个乐观的、幽默的、贴心的、宽容的、风情的……那个从许多个故事中走出的率性又善良的女人。也因此,闰妮总觉得影迷是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孩子,就像她身为妈妈,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看,影迷对她简直有宠爱和纵容的意思了。让闫妮印象深刻的是,她曾给一个老太太写了一张纸条,结果这张纸条被老人装在相框里,这件事让闫妮突然意识到,影迷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亲人一样看待的。
不过在生活中,本来的闫妮是这样的:常开车却总也不认识路,常常会忘了关后备箱,就那样一路敞着,从一个地方开到另一个地方;不会穿衣,能从一堆衣服中挑出最不靠谱的一件……在朋友眼里,她就是个“晕人”。
闫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甚至12岁的女儿都要比她有主意。女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两人在一起时,她们的角色往往有点互换的意思:女儿常常提醒她不要丢三落四,还帮她挑选衣服,大有安排她生活的意思,而她呢,不是很擅长家务,也不会做饭,给女儿最多的就是“陪她玩儿”。不过女儿却非常满意这个妈妈,大概是闫妮远比一般的妈妈要随意——“我对教育孩子也没有什么规划,没什么总体的想法,让她自然长大,身心健康,快快乐乐就好了,学习嘛,中等就好,中等偏上是最好的。”
但朋友又评价说她是内方外圆——外面看上去随着生活走,但心里面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的时候,人要相信生活的安排,生活中我就是个很随意的人,我不会特别苛求什么,即使内心很渴望的,我也不会强求。”闫妮如是说,“我对自己也没有过太多想法,做梦也没想过会像现在这样(成为明星),我最初的想法就是这辈子能有个作品留下。今天能这样,我非常感谢生活,生活对我太厚道。但是,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最精彩的时候,你要把握住,同时人生还有其他时刻,起起落落,都得接受它。”
用闫妮的话说。她每天都“乐乐呵呵”的,有时候连她自己也会感到纳闷。偶然的一次,她问马未都:“马老师,我怎么成天乐乐呵呵的?”对方告诉她:“你想的少,得到的多,所以就乐呵呗。”
闫妮:成名要正好
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这话套用到闫妮身上,则可以变为“出名要正好”——不紧不满地长大、懵懂的青春年少,年轻时的拼搏和碰壁、而立之年后的幸福家庭,还有一个可以轮松迎送名利的心态,该有的都有了,于是,闫妮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出名了——一部《武林外传》让她一夕间成为全国观众热爱的“佟湘王”,更让她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里成为张艺课钦点的女主角,并由此踏上了前不久举行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的红地毯,她曾说、“生活对我太厚道”,此言莆实不虚。
编辑 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