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读《三国演义》还是看戏听书,人们对诸葛亮总是充满了赞美,夸他不负刘备重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取荆州、气死周瑜、攻夺益州,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均传为佳话。但仔细研究诸葛亮,特别是从管理的角度看待诸葛亮,却会发现他是一个刚愎自用、屡犯重大错误、并且不敢承担领导责任的人。
诸葛亮处于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激烈动荡的年代,他行军布阵确有一套,但作为战略指挥家,他的气度则明显不足,他在指挥重大战役中往往犯下不可估量的错误,使三分一统的契机每每失之交臂。但是诸葛亮为人过分聪明,每次自己犯下的错误都要由别人来为他承担。比如馬谡失街亭被斩,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谡这个人,马谡在《三国演义》中被人描述成一个“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人物,甚至成了臭名昭著的典型,大家把失街亭的责任一古脑儿地推在了他的身上。而诸葛亮作为领军作战的挂帅人物,用人之短导致全军溃败,却不受任何舆论谴责,这是极不公正的。实际上马谡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类人物,那实在是罗贯中有意要把诸葛亮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替他开脱罪名。“马谡好诡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如诸葛亮在蜀国平定南中,就是听从了马谡以征服人心为主的战略建议才得以成功,足以证明马谡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但马谡的能力在于运筹帷幄,却不能带兵打仗,因为他缺乏前线作战的经验,他的职责就是当好参谋,偏偏诸葛亮让他亲率重兵进入战略要地,马谡的全军覆没与失掉街亭就可想而知了。
街亭失掉了,诸葛亮本该主动承担起用人失察的责任,但他以“挥泪斩马谡”这一幕把自己扮演成一个秉公执法的高大全形象,不敢承担战争失败的主要责任,让马谡成为他保全面子的替死鬼。
如果有人认为我这样评价诸葛亮有失公允的话,那我们再看,诸葛亮首出祁山时,久经沙场的魏延就曾建议出兵奇袭长安,会师潼关,轻取咸阳以西之地的大胆战略,但均未被军师采纳,从中反映出诸葛亮刚愎自用的一面。
《三国志》中引用了一段蒋琬劝阻诸葛亮的话,蒋琬说:“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当时的蜀汉人才十分短缺,蒋琬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诸葛亮不听劝言,以斩杀马谡力挽自己用人失察的面子,这是没有气度的表现。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屡犯大错,如“大意失荆州”,他明知关羽有刘备的这座靠山,会遗误军机,却偏派了关羽去守荆州,事实又一次证明诸葛亮错了,只不过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弟兄,况且人也死了。但他同样应承担用人失察的责任,而且,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责任,关羽被吕蒙所斩,致使蜀汉政权永远失去了经略江汉、问鼎中原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在辅佐刘备上是有贡献的,但他在战略上的多次失误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尴尬局面,他自己只赚取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虚名。
由此我想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做为决策者,走一点弯路,犯一些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更谈不上耻辱,因为每一人都不是完人,就是圣人也难免要犯下错误,只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国家、企业和他人的利益,尽量地少犯错误,并且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讲,管理者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方能显示自己的大度、豁达,不仅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还能达到以德服人的良好结果。那种遇到荣誉就抢、遇到责任就推的人是无法获得尊重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首先要履行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信赖,即使你推卸了责任,也难逃背后别人对你的评论。一个企业领导人要想在事业中有所作为,率领你的团队走向成功,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只有具备责任心的人才能出色地行使自己的使命。诸葛亮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他的事业最终以惨败告终。
(责任编辑:郝幸田)
诸葛亮处于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激烈动荡的年代,他行军布阵确有一套,但作为战略指挥家,他的气度则明显不足,他在指挥重大战役中往往犯下不可估量的错误,使三分一统的契机每每失之交臂。但是诸葛亮为人过分聪明,每次自己犯下的错误都要由别人来为他承担。比如馬谡失街亭被斩,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谡这个人,马谡在《三国演义》中被人描述成一个“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人物,甚至成了臭名昭著的典型,大家把失街亭的责任一古脑儿地推在了他的身上。而诸葛亮作为领军作战的挂帅人物,用人之短导致全军溃败,却不受任何舆论谴责,这是极不公正的。实际上马谡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类人物,那实在是罗贯中有意要把诸葛亮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替他开脱罪名。“马谡好诡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如诸葛亮在蜀国平定南中,就是听从了马谡以征服人心为主的战略建议才得以成功,足以证明马谡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但马谡的能力在于运筹帷幄,却不能带兵打仗,因为他缺乏前线作战的经验,他的职责就是当好参谋,偏偏诸葛亮让他亲率重兵进入战略要地,马谡的全军覆没与失掉街亭就可想而知了。
街亭失掉了,诸葛亮本该主动承担起用人失察的责任,但他以“挥泪斩马谡”这一幕把自己扮演成一个秉公执法的高大全形象,不敢承担战争失败的主要责任,让马谡成为他保全面子的替死鬼。
如果有人认为我这样评价诸葛亮有失公允的话,那我们再看,诸葛亮首出祁山时,久经沙场的魏延就曾建议出兵奇袭长安,会师潼关,轻取咸阳以西之地的大胆战略,但均未被军师采纳,从中反映出诸葛亮刚愎自用的一面。
《三国志》中引用了一段蒋琬劝阻诸葛亮的话,蒋琬说:“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当时的蜀汉人才十分短缺,蒋琬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诸葛亮不听劝言,以斩杀马谡力挽自己用人失察的面子,这是没有气度的表现。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屡犯大错,如“大意失荆州”,他明知关羽有刘备的这座靠山,会遗误军机,却偏派了关羽去守荆州,事实又一次证明诸葛亮错了,只不过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弟兄,况且人也死了。但他同样应承担用人失察的责任,而且,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责任,关羽被吕蒙所斩,致使蜀汉政权永远失去了经略江汉、问鼎中原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在辅佐刘备上是有贡献的,但他在战略上的多次失误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尴尬局面,他自己只赚取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虚名。
由此我想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做为决策者,走一点弯路,犯一些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更谈不上耻辱,因为每一人都不是完人,就是圣人也难免要犯下错误,只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国家、企业和他人的利益,尽量地少犯错误,并且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讲,管理者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方能显示自己的大度、豁达,不仅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还能达到以德服人的良好结果。那种遇到荣誉就抢、遇到责任就推的人是无法获得尊重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首先要履行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信赖,即使你推卸了责任,也难逃背后别人对你的评论。一个企业领导人要想在事业中有所作为,率领你的团队走向成功,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只有具备责任心的人才能出色地行使自己的使命。诸葛亮足智多谋,但他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他的事业最终以惨败告终。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