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我国高校的管理逐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校园及周边环境也日趋复杂,给校园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也对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高校的和谐与稳定。高校应建立安全教育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受应试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内容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性存在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生理与安全的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即是指把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以维护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知识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没有安全,谈何和谐。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之后按照江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新生参加全省的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期间,偶尔有防地震演习或者小范围的消防演习(教部分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整体而言,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形式主义严重
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的安全知识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基本上是一个学院的新生在一起听,老师单一的灌输一些基本知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效果差强人意。江西省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安全知识大赛都是开卷,由大一新生参加。这样的安全教育模式,形式大于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学校则强调由辅导员自行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安全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的平安我做主》,主要由学校保卫处牵头,临时组织相关师资力量给大一新生安排了9课时的课程,其中涉及法制、公共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其课任教师既有保卫处工作人员和其他非教学部门的教职工,也有专职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也没有规定统一的师资资格要求,似乎谁都可以给大学生上安全知识的课。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课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课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而宣讲式的教育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作任务去完成。实践中,很少有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安全技能,学生难以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另外,开课单位没有提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没有安排统一备课,备课由教师自行完成,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四)教学经费不足,缺少模拟环节
在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中,教师使用与学生相同的书本作为教材,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没有正规的教研室。而且,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部分章节必须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真实可信。但由于教学经费不足,教师无法开展模拟教育,只能在教室里单一的灌输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高校领导层重视
众所周知,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既影响学生个人及家庭幸福,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严重的安全事件甚至会对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高校领导层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教育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和职责,高校应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安全教育有关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如教务部门,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备课工作、教学资料的购买等,充分保障教学质量。保卫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的安全巡逻,完善防盗的技术手段,提高破案工作能力与手段,做好消防的演习工作等。学工部门,应利用已有的学工队伍,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宣传部门,利用校内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增设安全教育的版块,特别是安全教育日活动,或安全教育周活动等。网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适宜大学生观看的暴力网站、色情网站进行相应的干预,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的监管。后勤部门,加强对校内食堂、超市、摊点的监督管理,对违规使用或销售不合格肉产品、蔬菜、食品等的,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二)多层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走上专业化道路,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潜心钻研与自己学校匹配的安全教育模式,并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以达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受众应该是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而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仅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定的选拔机制,组建一支由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乃至校外安全教育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对于充实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夯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高校应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手段的提高和相关教学场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讲授的并不全面。从本校安全教育的实际出发,确定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建设安全教育专用模拟教学场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火灾逃生模拟教学,模拟车祸现场进行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唐荣宁,吴胜利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2期.
[2]华小丽,孙侃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下.
[3]容岚.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4]朱兴华.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5]张钟元.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探索[J].高等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
李 芳(1984.10—)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宜春学院专职辅导员、三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大学生思政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受应试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内容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性存在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生理与安全的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即是指把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以维护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知识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没有安全,谈何和谐。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之后按照江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新生参加全省的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期间,偶尔有防地震演习或者小范围的消防演习(教部分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整体而言,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形式主义严重
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的安全知识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基本上是一个学院的新生在一起听,老师单一的灌输一些基本知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效果差强人意。江西省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安全知识大赛都是开卷,由大一新生参加。这样的安全教育模式,形式大于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学校则强调由辅导员自行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安全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的平安我做主》,主要由学校保卫处牵头,临时组织相关师资力量给大一新生安排了9课时的课程,其中涉及法制、公共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其课任教师既有保卫处工作人员和其他非教学部门的教职工,也有专职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也没有规定统一的师资资格要求,似乎谁都可以给大学生上安全知识的课。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课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课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而宣讲式的教育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作任务去完成。实践中,很少有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安全技能,学生难以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另外,开课单位没有提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没有安排统一备课,备课由教师自行完成,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四)教学经费不足,缺少模拟环节
在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中,教师使用与学生相同的书本作为教材,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没有正规的教研室。而且,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部分章节必须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真实可信。但由于教学经费不足,教师无法开展模拟教育,只能在教室里单一的灌输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高校领导层重视
众所周知,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既影响学生个人及家庭幸福,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严重的安全事件甚至会对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高校领导层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教育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和职责,高校应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安全教育有关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如教务部门,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备课工作、教学资料的购买等,充分保障教学质量。保卫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的安全巡逻,完善防盗的技术手段,提高破案工作能力与手段,做好消防的演习工作等。学工部门,应利用已有的学工队伍,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宣传部门,利用校内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增设安全教育的版块,特别是安全教育日活动,或安全教育周活动等。网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适宜大学生观看的暴力网站、色情网站进行相应的干预,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的监管。后勤部门,加强对校内食堂、超市、摊点的监督管理,对违规使用或销售不合格肉产品、蔬菜、食品等的,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二)多层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走上专业化道路,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潜心钻研与自己学校匹配的安全教育模式,并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以达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受众应该是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而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仅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定的选拔机制,组建一支由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乃至校外安全教育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对于充实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夯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高校应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手段的提高和相关教学场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讲授的并不全面。从本校安全教育的实际出发,确定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建设安全教育专用模拟教学场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火灾逃生模拟教学,模拟车祸现场进行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唐荣宁,吴胜利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2期.
[2]华小丽,孙侃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下.
[3]容岚.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4]朱兴华.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5]张钟元.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探索[J].高等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
李 芳(1984.10—)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宜春学院专职辅导员、三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