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意“字理”与学生心理,教学环节构建合理的“字理”教学,会让课堂更为精彩。
关键词:课题;生字;课文;字理;精彩
字理既符合汉字构形规律,又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再加上字能构成词,词能连成句,因此在各教学环节中也能灵活运用。字理+学生心理的课堂将是精彩的课堂。在“字理”研究的过程中,将“理”与“课”有效融合在一起,演绎着课堂的精彩!
1揭示课题融“字理”,课开伊始的精彩。
有些课题是文章的文眼,解题时候适当的运用字理对课题进行阐释,抓住课文的主线,理解课文。课题揭示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要学习课文的欲望。
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认真的看我写“自豪”一词,大声读这个词。接着,分析“豪”字是“豕”字底,指豪猪身上坚硬的毛,所以这个字给人刚硬、气魄的感觉,又齐读这个词,从而理解“自豪”的意思,而不是生硬的讲解。最后齐读课题时,学生们很有感受的自信满满的朗读了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立即抓住学生的情绪,提出疑问,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大声的朗读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如教学《三顾茅庐》,导入课题《三顾茅庐》后,先抓住题眼“顾”字入手,运用字理引导学生理解“顾”在文中的意思。出示“顾”字,同学们看这个生字,是什么意思?出示“顾”字图与小篆顾,它是形声字,页表意,像突出了头部的人形,表示回头看;雇表声,雇本指一种候鸟,古时农民回头看见雇回来,即开始农耕,因此顧表示回头看。顧简化为顾,本义是回头看,后引申为探望、拜访等义。“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对,是拜访。那课文中是说谁去拜访谁呢?接着引导学生采用“题目扩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起学生学的兴趣。
2初读生字融“字理”,演绎识认的精彩
字理的运用,我觉得并不是在最后识记书写时,集中的讲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并且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集中讲解的单一和枯燥。下面主要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文中一共有7个生字,分别是“游、穿、蝈、眨、伞、柄、戏。在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习惯的要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在读到“眨眼”一词时,我想,这个词在并不抽象,离开课文也能理解,于是,我就说:“看看这个词中的两个字的偏旁,你想到什么?”学生很快的就说出“眨眼”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在读到“伞柄”一词时,我那出一把伞,指着伞柄对学生讲解伞柄的位置和作用,还提出“为什么‘柄’字是‘木’字旁呢?”学生说,古时候的人一定是用木头做伞柄的。我说:“对呀,所以‘柄’字是‘木’字旁,但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用金属代替了木头。”在第一次读生字的时候,我就把一些和课文结合得不是那么紧密的,独立性比较强的字、词利用偏旁理解了、识记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3讲读课文融“字理”,阅读感悟的精彩
在讲读课文时,字理知识巧妙的在课文中讲解,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在讲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讲到“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句时,我是这样上的:
师:你还想变什么?
生:我想变一条小鱼在小河里游。
师:这就是“游”字,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同学们看“游”字,是什么旁?和什么有关?
生:和水有关,偏旁是三点水。
师:对,在这样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河流、游泳场,一定要大人带着小孩子去。所以,“游”字右边上面是卧人旁,下面是孩子的“子”字。
师:但小鱼不一样,它可以在水里自由的游,它在水里游会想什么呢?
……
在教“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一句时,我这样进行:
师:变成了蝴蝶在花丛里穿梭,“穿”字是穴宝盖,一般是说穿过一些孔洞、洞穴、缝隙。在这里,是什么有缝隙呀?
生:是花丛。
师:对,蝴蝶就像小梭子,在花丛中穿过来,穿过去。它多快乐呀!
对“游”字、“穿”字的教学,我就把它们穿插在讲解课文中,过渡得也比较巧妙,既不影响破坏课文思路的完整性,也不觉得阻碍了学生思维。反而对理解课文有帮助,让学生记住了“游”“穿”字的字形,还和字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走入了生活。
4析解词语融入“字理”,理解感悟的精彩。
全国著名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一个字理识字教学片段,真是让人叫绝。教学中,通过简洁的对话语言和简单的电视场景回忆,引导学生直接触摸汉字。教师通过画、演、讲,使学生在掌握“奴”、“仆”二字的字形的同时,理解了其字义,领悟到了“奴仆”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师:同学们,“奴仆”你们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然后教师侧身站着,低頭、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做“女”字状)这是什么人哪?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是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
师:(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男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指着黑板上的象形文字“奴”、“仆”)这样的女人加上这样的男人,这叫什么?
生:奴仆。
师:奴仆在古代是不被当人看的,他们没有安全保障,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稍有反抗,稍有不顺从,就要被杀头。所以做“奴仆”,对一个人来讲是一种——
生:耻辱、屈辱、侮辱
此时“奴仆”二字在学生眼里绝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受难的图画,一个屈辱的故事。学生在浑然不觉中沐浴着祖国璀璨的文化,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理”+心理=合理,合理的运用字理的课堂教学是可以演绎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课题;生字;课文;字理;精彩
字理既符合汉字构形规律,又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再加上字能构成词,词能连成句,因此在各教学环节中也能灵活运用。字理+学生心理的课堂将是精彩的课堂。在“字理”研究的过程中,将“理”与“课”有效融合在一起,演绎着课堂的精彩!
1揭示课题融“字理”,课开伊始的精彩。
有些课题是文章的文眼,解题时候适当的运用字理对课题进行阐释,抓住课文的主线,理解课文。课题揭示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要学习课文的欲望。
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认真的看我写“自豪”一词,大声读这个词。接着,分析“豪”字是“豕”字底,指豪猪身上坚硬的毛,所以这个字给人刚硬、气魄的感觉,又齐读这个词,从而理解“自豪”的意思,而不是生硬的讲解。最后齐读课题时,学生们很有感受的自信满满的朗读了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立即抓住学生的情绪,提出疑问,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大声的朗读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如教学《三顾茅庐》,导入课题《三顾茅庐》后,先抓住题眼“顾”字入手,运用字理引导学生理解“顾”在文中的意思。出示“顾”字,同学们看这个生字,是什么意思?出示“顾”字图与小篆顾,它是形声字,页表意,像突出了头部的人形,表示回头看;雇表声,雇本指一种候鸟,古时农民回头看见雇回来,即开始农耕,因此顧表示回头看。顧简化为顾,本义是回头看,后引申为探望、拜访等义。“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对,是拜访。那课文中是说谁去拜访谁呢?接着引导学生采用“题目扩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起学生学的兴趣。
2初读生字融“字理”,演绎识认的精彩
字理的运用,我觉得并不是在最后识记书写时,集中的讲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并且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集中讲解的单一和枯燥。下面主要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文中一共有7个生字,分别是“游、穿、蝈、眨、伞、柄、戏。在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习惯的要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在读到“眨眼”一词时,我想,这个词在并不抽象,离开课文也能理解,于是,我就说:“看看这个词中的两个字的偏旁,你想到什么?”学生很快的就说出“眨眼”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在读到“伞柄”一词时,我那出一把伞,指着伞柄对学生讲解伞柄的位置和作用,还提出“为什么‘柄’字是‘木’字旁呢?”学生说,古时候的人一定是用木头做伞柄的。我说:“对呀,所以‘柄’字是‘木’字旁,但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用金属代替了木头。”在第一次读生字的时候,我就把一些和课文结合得不是那么紧密的,独立性比较强的字、词利用偏旁理解了、识记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3讲读课文融“字理”,阅读感悟的精彩
在讲读课文时,字理知识巧妙的在课文中讲解,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在讲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讲到“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句时,我是这样上的:
师:你还想变什么?
生:我想变一条小鱼在小河里游。
师:这就是“游”字,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同学们看“游”字,是什么旁?和什么有关?
生:和水有关,偏旁是三点水。
师:对,在这样有水的地“方”,特别是河流、游泳场,一定要大人带着小孩子去。所以,“游”字右边上面是卧人旁,下面是孩子的“子”字。
师:但小鱼不一样,它可以在水里自由的游,它在水里游会想什么呢?
……
在教“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一句时,我这样进行:
师:变成了蝴蝶在花丛里穿梭,“穿”字是穴宝盖,一般是说穿过一些孔洞、洞穴、缝隙。在这里,是什么有缝隙呀?
生:是花丛。
师:对,蝴蝶就像小梭子,在花丛中穿过来,穿过去。它多快乐呀!
对“游”字、“穿”字的教学,我就把它们穿插在讲解课文中,过渡得也比较巧妙,既不影响破坏课文思路的完整性,也不觉得阻碍了学生思维。反而对理解课文有帮助,让学生记住了“游”“穿”字的字形,还和字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走入了生活。
4析解词语融入“字理”,理解感悟的精彩。
全国著名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一个字理识字教学片段,真是让人叫绝。教学中,通过简洁的对话语言和简单的电视场景回忆,引导学生直接触摸汉字。教师通过画、演、讲,使学生在掌握“奴”、“仆”二字的字形的同时,理解了其字义,领悟到了“奴仆”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师:同学们,“奴仆”你们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然后教师侧身站着,低頭、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做“女”字状)这是什么人哪?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是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
师:(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男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指着黑板上的象形文字“奴”、“仆”)这样的女人加上这样的男人,这叫什么?
生:奴仆。
师:奴仆在古代是不被当人看的,他们没有安全保障,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稍有反抗,稍有不顺从,就要被杀头。所以做“奴仆”,对一个人来讲是一种——
生:耻辱、屈辱、侮辱
此时“奴仆”二字在学生眼里绝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受难的图画,一个屈辱的故事。学生在浑然不觉中沐浴着祖国璀璨的文化,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理”+心理=合理,合理的运用字理的课堂教学是可以演绎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