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工业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采用科学栽培技术,切实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主要分析了玉米自身具备的特点,细致地整理了高产种植技术手段,以此提升了玉米的产量、质量,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户对新品种玉米的培育栽种热情,但在种植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品种挑选不合理、技术手段不够现代化等,都会阻碍作物的高产。
玉米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够作为粮食,还是工业上的优秀原材料,使得其产出的数量与工业进步产生联系。为此,必须要通过先进的种植手段,才能种植出高产、高效的作物。
1 种植土地
1.1 深耕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需要对土地进行深层次的翻动,保持土壤的疏松性,不仅要让土壤内部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还要使酸碱值处于适宜范围内,对玉米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种植前应逐年增加耕作深度,并施加有机肥料,提升土地的蓄水能力,为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1.2 整地
在玉米播种前进行整理土地工作,通過精准细致的翻整,让土壤间的缝隙变得愈加疏松,并将以往处于根部位置的死土转变成为活土,不断增加根系的覆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通过整地还能增添微生物量,提高土地本身的肥力,提高总体养分含量,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营养,还能消灭土壤中的草种子、害虫卵,使其不会在生长阶段对玉米造成伤害。在整地过程中还需要留意中间、田边沟道的挖掘情况,如发现其中容易堆积水源的区域时,需要重新种植玉米,有助于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基肥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营养。为了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质量,需要在准备种植土地时施足底肥。底肥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磷钾等。在施撒肥料的过程中,需要将种植的单位面积、养分吸收情况、土壤本身养分含量等因素作为基础,再展开相应的工作。
2 品种挑选
供选择的玉米品种较多,但是在选用过程中,主要考虑该区域内的降水总量、日照时间长短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总产量高、抗倒伏的优良种类,并保证精确度达到91%左右。在开展玉米播种工作前,需要在阳光下晾晒72 h,并不定时地进行翻动,提升其表面的温度,及内部的酶活力,增加种子出芽的概率,消灭内部的病毒、细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 播撒种子
3.1 种植时间
在种植春玉米时,外界温度能够影响发芽率,一般在距地表6~11 cm处平均温度超过11 ℃时进行大面积播种,一般在4月5日左右。夏玉米必须要抢时间种植,最为适宜的播种时间是6月15日左右,一旦发生延迟或提前的情况,作物不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容易对玉米的发育产生恶劣影响。
3.2 种植方式
在选择种植方法时,一定要合理考虑当地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品种决定植株间距,保证玉米都能够拥有充足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
播种的规格应分析玉米品种、植株参数、播种时间、栽培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合理的种植密度,增大叶面系数,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1]。
叶面较为紧凑的玉米品种,其株距应保持在15~17 cm,种植数量为4 500~5 500株/667 m2;种植平展型玉米时,株距一般在20 cm,种植株数可达3 500~4 000株/667 m2。
3.3 提高质量
为了让玉米长出的幼苗达到整齐的效果,种子大小、每株行距都应相同,玉米在适宜的环境内才能有效提升总体产量。由于玉米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较多,在玉米发芽出苗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垄沟,尽量使用机器设备播种,保证种植的深度和数量等条件一致,从而提升玉米的出苗效果。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天气和环境原因或栽种过程中操作的影响,种子的发芽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存在未能成功萌发或死苗的情况。种植人员应定期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结合实际出苗效果补充空余区域,一旦出现烂种,及时完成补种工作。
4.2 间苗定苗
玉米长出3片真叶后就能对其开展间苗与定苗工作,该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种子生长的稳定性。如果幼苗自身的叶片宽大、颜色浓厚,根须发达健壮,会提升幼苗发育成为优质玉米的概率。在该阶段中,需要清理掉生长状态较弱的幼苗。在发现缺苗的情况时,应选择需要去除的壮苗进行移栽,以提高玉米产量。
4.3 科学施肥
提供充足的有机肥,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增加作物吸收的总量。在有机肥料施用的过程中,注重氮、磷、钾的协调性,优化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在拔节期到开花期的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较快,应加强综合肥料的施加;在大喇叭口期,应增加穗肥施加量,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灌浆期应增加花粒肥,使玉米灌浆的效果得到提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苗期的生长速度较慢,对营养需求较少,应合理增加钾肥的比例,加快根部的发育速度,提升玉米对倒伏的抵抗效果。在玉米种植初期,可以增加钾肥的用量,适当延长施用氮肥,确保玉米生长后期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不仅需要施肥,还要在此基础上合理追加肥料,以此达到玉米生长中的营养需求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沟施或穴施等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4 灌溉排涝
玉米幼苗生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为此,在玉米种植时期,需要细致认真地完成排灌工作。尤其是在拔节、灌浆两个重要时期。一旦长时间降水便极容易出现积水状况,这时需要立刻开展排涝工作,防止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4.5 去雄增产
对玉米进行隔行去雄时,虽然使用的手法简单,但能够满足节省成本、增产的效果。合理使用该方式,能够保证内部养分得到有效分配,加快雌穗的发育速度,同时还能提升内部通风透光效果,减少花期时间,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在进行去雄时,需要在晴天的11:00 AM~2:00 PM开展,不仅加快愈合使用的时间,还能避免真菌感染。同时经过去雄的玉米不仅会变矮、减轻自身体重,还能够防止倒伏情况的发生。
4.6 病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的病害包括小斑病、褐斑病和玉米锈病[2],小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阶段均会发生,患病后叶片的边缘呈现褐色圆形病斑,导致整片叶片干枯,影响玉米的灌浆和成熟,使产量下降。褐斑病主要在玉米的生长中后期为害玉米的叶鞘和中脉。玉米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苞叶等部位,同时能够感染雄穗,使叶片发生干枯早衰的情况,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为了避免病害侵蚀,可以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或先去除病叶,再使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灯蛾等,会蛀食玉米的心叶和茎秆等,导致玉米减产或者品质下降的情况。在防治时,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白僵菌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或增加玉米灯蛾的天敌数量。使用化学药剂的方法,如使用50%辛硫磷、杀虫双、杀螟颗粒等进行喷洒,对虫害进行杀灭。同时,使用农业防治技术对田间进行处理,如深耕、除草、土壤消杀、施加毒土等,减少虫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3]。
5 适时采收
玉米成熟时苞叶相对短一些,裸露出的部分极容易受到天气变化产生的影响,例如长时间连续大雨,可能会引发籽粒霉变,从而影响玉米整体的质量。如将采收的时间向后推延,还会对后期作物的播种产生影响。为此,在玉米成熟后需要立即采收,最适宜采收的状态是植株上的叶片变得干枯泛黄、籽粒坚硬饱满时。如果是覆膜种植的作物,需要在采收完成后清理地上的覆膜,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收完成后,不能立即存储、运送。要将其充分晾晒,在水分仅有14%时再运输,保证玉米的质量。
6 结语
想要提升玉米的总产出数量,需要打好相应的基础。优秀的玉米是保障产量、质量的关键技术,其中涉及玉米种植土地、品种挑选、播撒种子等。通过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玉米总体的产出数量、质量,达到玉米高产的目标,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车树平.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5(7):46.
[ 2 ] 黃芳.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0-91.
[ 3 ] 吴锐.玉米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0(14):66.
关键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户对新品种玉米的培育栽种热情,但在种植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品种挑选不合理、技术手段不够现代化等,都会阻碍作物的高产。
玉米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够作为粮食,还是工业上的优秀原材料,使得其产出的数量与工业进步产生联系。为此,必须要通过先进的种植手段,才能种植出高产、高效的作物。
1 种植土地
1.1 深耕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需要对土地进行深层次的翻动,保持土壤的疏松性,不仅要让土壤内部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还要使酸碱值处于适宜范围内,对玉米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种植前应逐年增加耕作深度,并施加有机肥料,提升土地的蓄水能力,为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1.2 整地
在玉米播种前进行整理土地工作,通過精准细致的翻整,让土壤间的缝隙变得愈加疏松,并将以往处于根部位置的死土转变成为活土,不断增加根系的覆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通过整地还能增添微生物量,提高土地本身的肥力,提高总体养分含量,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营养,还能消灭土壤中的草种子、害虫卵,使其不会在生长阶段对玉米造成伤害。在整地过程中还需要留意中间、田边沟道的挖掘情况,如发现其中容易堆积水源的区域时,需要重新种植玉米,有助于排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基肥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营养。为了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质量,需要在准备种植土地时施足底肥。底肥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磷钾等。在施撒肥料的过程中,需要将种植的单位面积、养分吸收情况、土壤本身养分含量等因素作为基础,再展开相应的工作。
2 品种挑选
供选择的玉米品种较多,但是在选用过程中,主要考虑该区域内的降水总量、日照时间长短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总产量高、抗倒伏的优良种类,并保证精确度达到91%左右。在开展玉米播种工作前,需要在阳光下晾晒72 h,并不定时地进行翻动,提升其表面的温度,及内部的酶活力,增加种子出芽的概率,消灭内部的病毒、细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 播撒种子
3.1 种植时间
在种植春玉米时,外界温度能够影响发芽率,一般在距地表6~11 cm处平均温度超过11 ℃时进行大面积播种,一般在4月5日左右。夏玉米必须要抢时间种植,最为适宜的播种时间是6月15日左右,一旦发生延迟或提前的情况,作物不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容易对玉米的发育产生恶劣影响。
3.2 种植方式
在选择种植方法时,一定要合理考虑当地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品种决定植株间距,保证玉米都能够拥有充足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
播种的规格应分析玉米品种、植株参数、播种时间、栽培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合理的种植密度,增大叶面系数,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1]。
叶面较为紧凑的玉米品种,其株距应保持在15~17 cm,种植数量为4 500~5 500株/667 m2;种植平展型玉米时,株距一般在20 cm,种植株数可达3 500~4 000株/667 m2。
3.3 提高质量
为了让玉米长出的幼苗达到整齐的效果,种子大小、每株行距都应相同,玉米在适宜的环境内才能有效提升总体产量。由于玉米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较多,在玉米发芽出苗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垄沟,尽量使用机器设备播种,保证种植的深度和数量等条件一致,从而提升玉米的出苗效果。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天气和环境原因或栽种过程中操作的影响,种子的发芽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存在未能成功萌发或死苗的情况。种植人员应定期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结合实际出苗效果补充空余区域,一旦出现烂种,及时完成补种工作。
4.2 间苗定苗
玉米长出3片真叶后就能对其开展间苗与定苗工作,该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种子生长的稳定性。如果幼苗自身的叶片宽大、颜色浓厚,根须发达健壮,会提升幼苗发育成为优质玉米的概率。在该阶段中,需要清理掉生长状态较弱的幼苗。在发现缺苗的情况时,应选择需要去除的壮苗进行移栽,以提高玉米产量。
4.3 科学施肥
提供充足的有机肥,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增加作物吸收的总量。在有机肥料施用的过程中,注重氮、磷、钾的协调性,优化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在拔节期到开花期的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较快,应加强综合肥料的施加;在大喇叭口期,应增加穗肥施加量,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灌浆期应增加花粒肥,使玉米灌浆的效果得到提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苗期的生长速度较慢,对营养需求较少,应合理增加钾肥的比例,加快根部的发育速度,提升玉米对倒伏的抵抗效果。在玉米种植初期,可以增加钾肥的用量,适当延长施用氮肥,确保玉米生长后期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不仅需要施肥,还要在此基础上合理追加肥料,以此达到玉米生长中的营养需求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沟施或穴施等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4 灌溉排涝
玉米幼苗生长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为此,在玉米种植时期,需要细致认真地完成排灌工作。尤其是在拔节、灌浆两个重要时期。一旦长时间降水便极容易出现积水状况,这时需要立刻开展排涝工作,防止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4.5 去雄增产
对玉米进行隔行去雄时,虽然使用的手法简单,但能够满足节省成本、增产的效果。合理使用该方式,能够保证内部养分得到有效分配,加快雌穗的发育速度,同时还能提升内部通风透光效果,减少花期时间,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在进行去雄时,需要在晴天的11:00 AM~2:00 PM开展,不仅加快愈合使用的时间,还能避免真菌感染。同时经过去雄的玉米不仅会变矮、减轻自身体重,还能够防止倒伏情况的发生。
4.6 病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的病害包括小斑病、褐斑病和玉米锈病[2],小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阶段均会发生,患病后叶片的边缘呈现褐色圆形病斑,导致整片叶片干枯,影响玉米的灌浆和成熟,使产量下降。褐斑病主要在玉米的生长中后期为害玉米的叶鞘和中脉。玉米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苞叶等部位,同时能够感染雄穗,使叶片发生干枯早衰的情况,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为了避免病害侵蚀,可以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或先去除病叶,再使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灯蛾等,会蛀食玉米的心叶和茎秆等,导致玉米减产或者品质下降的情况。在防治时,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白僵菌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或增加玉米灯蛾的天敌数量。使用化学药剂的方法,如使用50%辛硫磷、杀虫双、杀螟颗粒等进行喷洒,对虫害进行杀灭。同时,使用农业防治技术对田间进行处理,如深耕、除草、土壤消杀、施加毒土等,减少虫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3]。
5 适时采收
玉米成熟时苞叶相对短一些,裸露出的部分极容易受到天气变化产生的影响,例如长时间连续大雨,可能会引发籽粒霉变,从而影响玉米整体的质量。如将采收的时间向后推延,还会对后期作物的播种产生影响。为此,在玉米成熟后需要立即采收,最适宜采收的状态是植株上的叶片变得干枯泛黄、籽粒坚硬饱满时。如果是覆膜种植的作物,需要在采收完成后清理地上的覆膜,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收完成后,不能立即存储、运送。要将其充分晾晒,在水分仅有14%时再运输,保证玉米的质量。
6 结语
想要提升玉米的总产出数量,需要打好相应的基础。优秀的玉米是保障产量、质量的关键技术,其中涉及玉米种植土地、品种挑选、播撒种子等。通过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玉米总体的产出数量、质量,达到玉米高产的目标,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车树平.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5(7):46.
[ 2 ] 黃芳.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0-91.
[ 3 ] 吴锐.玉米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0(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