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企业调研为前提,根据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来进行中职电类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
关键词:企业调研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96-01
目前国内中职电类专业开设较多,他们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对口分配企业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技能训练及企业文化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顶岗实习时工作无从下手——吃力!为解决这一窘况笔者首先下到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出电类基础课的培养目标,然后进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设置。
1 课程培养目标
1.1 素质目标
在远大集团的调研中,企业文化始终贯穿着我们的谈话内容。从总裁到员工都有着同一个愿望:实现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同一个信仰:农场法则——付出与回报对等,先付出后回报,年年付出才能年年回报。同一个人生信条:完善自我出类拔萃严于克己绝对服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个优秀企业里,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国际上的一流企業更重视的是人之本——德育教育。而我们在教学领域中,素质教育里并没有联系到企业文化,自认为跟学生上上政治课,讲讲爱国教育,就能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结果学生到了很好的企业,因为综合素质较差而没有留下来。
因此本门课程是通过:企业文化确定→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最终达到完善自我为目标。只有这样学生顶岗实习后才能快速的融入企业、安心工作。
1.2 学习目标
由于我们的学生就业岗位多是电气、仪表安装工作或者是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以本人通过对安装性质的企业如:化工部四化建公司山西项目,及技术应用的企业如:格泰林纸业公司进行调研,将这两种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得出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因此本门课程是通过: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按电工职业鉴定标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维修电工初级水平。
1.3 教学目标
我校以往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先上几周理论课再到实习场实习,没有做到“学中做”,“做中教”。还有教学情境呆板,课堂45分钟,老师苦讲30分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引导式教学。因此本门课程是通过:工作情境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企业的工作情境,教师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情境,尽量贴近企业实际工作情境,这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 课程分析
本门课程的前备课程为初中物理、数学等。后继课程为所有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这门课程是电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要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达到维修电工初级水平。就必须是由《电工基础》、《维修电工初级技能实训》、《安全用电》三门课程整合而成。教学模式:理论/实训为1∶2、一体化教学。
3 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是根据企业中电类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的。为达到本课程学习目标,学生按以下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课程总学时:180课时(每周10课时)。典型工作任务中:安全用电技能、照明电路的安装、电机控制电路是企业中有一定难度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初级工工作项目,需要学生能非常熟练的完成。为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课时安排较多。
4 课程资源
4.1 师资配备
本门课程是所用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授课的班级较多、教师多。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是课程资源中的软件。所以师资配备上要考虑到教师业务知识的全面性、权威性,还有师资之间业务知识传、帮、代的团队精神。所以须由双师型专业带头人1名为主,双师型高级职称骨干教师1名,双师型中级职称教师2名,初级教师2名为支撑的精锐团队。
4.2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储备是为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重要保障,是课程资源中的硬件。一般由:实物教学资源、电子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组成。
实物资源:文本类:教材、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参考教材、教案实物类:教具模型、元件实物、电气线路板。
电子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影片、实验仿真软件。
网络教学资源:专业机房网络室、电工之家网、电工技术论坛。
4.3 实验实训条件
(1)电工基础实验室:主要完成:(项目教学)①万用表的使用。②电压电流的测量。③直流电路定律的验证。④交流电路的连接。⑤三相负载的连接。
(2)维修电工实训室:主要完成:(模拟教学)①单相照明电路的安装。②单相电机、变压器的拆装。③三相异步电机的运行。
(3)专业机房:主要完成:①远程教育。②电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网络交流。③仿真实验。
5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教学中,每一个项目或任务采用的宏观教学法都是引导文法(又称六步教学法),即通过书面文本(引导文),引导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过程固有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的引导文,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完成工作过程,就像教师拉着学生的手。在每一步中,教师与学生所承担的任务与扮演的角色见表。
在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中,根据实际需要还辅以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四步教学法、小组工作法、小组演示法,等等。
6 考核评价及反馈
以往的考核评价多是一张卷子,这样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看不出高低的,所以考核应从学习纪律、态度、职业素养、理论应知、实操应会、这五个方面着手,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分。评价应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通过技能比武专家认证的社会评价这两个方面着手。
评价的范围有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内容有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考核相结合。
反馈是教学方法修正、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很多课程的授课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反馈应有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校内采取随堂反馈、阶段测试、心得体会的方式。校外顶岗实习时、企业培训时、同行竞技时,毕业生都可以将校内课程所学知识结构及方法的合理性与实际工作中的知识需求进行对比,并反馈给学校,最终教学系统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计划调整,进入优化课程体系的良性循环。
7 结语
对于电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同仁做出了适合各自学校的课程设置,本人就我校的中职电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设置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来完善我的设置。
关键词:企业调研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96-01
目前国内中职电类专业开设较多,他们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对口分配企业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技能训练及企业文化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顶岗实习时工作无从下手——吃力!为解决这一窘况笔者首先下到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出电类基础课的培养目标,然后进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设置。
1 课程培养目标
1.1 素质目标
在远大集团的调研中,企业文化始终贯穿着我们的谈话内容。从总裁到员工都有着同一个愿望:实现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同一个信仰:农场法则——付出与回报对等,先付出后回报,年年付出才能年年回报。同一个人生信条:完善自我出类拔萃严于克己绝对服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个优秀企业里,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国际上的一流企業更重视的是人之本——德育教育。而我们在教学领域中,素质教育里并没有联系到企业文化,自认为跟学生上上政治课,讲讲爱国教育,就能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结果学生到了很好的企业,因为综合素质较差而没有留下来。
因此本门课程是通过:企业文化确定→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最终达到完善自我为目标。只有这样学生顶岗实习后才能快速的融入企业、安心工作。
1.2 学习目标
由于我们的学生就业岗位多是电气、仪表安装工作或者是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以本人通过对安装性质的企业如:化工部四化建公司山西项目,及技术应用的企业如:格泰林纸业公司进行调研,将这两种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得出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因此本门课程是通过: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按电工职业鉴定标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维修电工初级水平。
1.3 教学目标
我校以往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先上几周理论课再到实习场实习,没有做到“学中做”,“做中教”。还有教学情境呆板,课堂45分钟,老师苦讲30分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引导式教学。因此本门课程是通过:工作情境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企业的工作情境,教师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情境,尽量贴近企业实际工作情境,这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 课程分析
本门课程的前备课程为初中物理、数学等。后继课程为所有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这门课程是电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要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达到维修电工初级水平。就必须是由《电工基础》、《维修电工初级技能实训》、《安全用电》三门课程整合而成。教学模式:理论/实训为1∶2、一体化教学。
3 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是根据企业中电类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的。为达到本课程学习目标,学生按以下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来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课程总学时:180课时(每周10课时)。典型工作任务中:安全用电技能、照明电路的安装、电机控制电路是企业中有一定难度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初级工工作项目,需要学生能非常熟练的完成。为达到教学效果所以课时安排较多。
4 课程资源
4.1 师资配备
本门课程是所用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授课的班级较多、教师多。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是课程资源中的软件。所以师资配备上要考虑到教师业务知识的全面性、权威性,还有师资之间业务知识传、帮、代的团队精神。所以须由双师型专业带头人1名为主,双师型高级职称骨干教师1名,双师型中级职称教师2名,初级教师2名为支撑的精锐团队。
4.2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储备是为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重要保障,是课程资源中的硬件。一般由:实物教学资源、电子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组成。
实物资源:文本类:教材、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参考教材、教案实物类:教具模型、元件实物、电气线路板。
电子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影片、实验仿真软件。
网络教学资源:专业机房网络室、电工之家网、电工技术论坛。
4.3 实验实训条件
(1)电工基础实验室:主要完成:(项目教学)①万用表的使用。②电压电流的测量。③直流电路定律的验证。④交流电路的连接。⑤三相负载的连接。
(2)维修电工实训室:主要完成:(模拟教学)①单相照明电路的安装。②单相电机、变压器的拆装。③三相异步电机的运行。
(3)专业机房:主要完成:①远程教育。②电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网络交流。③仿真实验。
5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教学中,每一个项目或任务采用的宏观教学法都是引导文法(又称六步教学法),即通过书面文本(引导文),引导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过程固有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的引导文,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完成工作过程,就像教师拉着学生的手。在每一步中,教师与学生所承担的任务与扮演的角色见表。
在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中,根据实际需要还辅以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四步教学法、小组工作法、小组演示法,等等。
6 考核评价及反馈
以往的考核评价多是一张卷子,这样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看不出高低的,所以考核应从学习纪律、态度、职业素养、理论应知、实操应会、这五个方面着手,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分。评价应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通过技能比武专家认证的社会评价这两个方面着手。
评价的范围有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内容有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考核相结合。
反馈是教学方法修正、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很多课程的授课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反馈应有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校内采取随堂反馈、阶段测试、心得体会的方式。校外顶岗实习时、企业培训时、同行竞技时,毕业生都可以将校内课程所学知识结构及方法的合理性与实际工作中的知识需求进行对比,并反馈给学校,最终教学系统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计划调整,进入优化课程体系的良性循环。
7 结语
对于电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同仁做出了适合各自学校的课程设置,本人就我校的中职电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设置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来完善我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