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辖以来,重庆三峡库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如果横向比较,库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明显低于渝西经济走廊、都市发达经济圈和全市均额。去年库区人均GDP仅为都市发达经济圈的1/3;与渝西地区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相比,库区大多数区县缺乏二三产业支撑,凸显产业空虚。
“产业空虚”一说,源于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产业结构调整。集中于大中城市的工业企业,因逐步迁移至郊外、小城镇或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大中城市“工业空虚”。然而,三峡库区历来属中国西部最不发达地区之一,多数区县二、三产业基础薄弱,三峡工程淹没库区工业企业后问题更为突出。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与中央交办重庆的“四件大事”统筹兼顾。重庆因三峡工程而成为直辖市,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责无旁贷。面对这个事关库区生存发展、社会安定的大事,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创新思维。
冷静思考,库区具有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发展思路。即便是劣势,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就可能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审视库区农业,库区具有丘陵、河谷、平坝少的自然地理先天劣势,但又何尝不是“特色资源”。库区农村从事粮食类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是不经济的,而发展茶叶、水产、药材、烟叶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却优势明显。因此,库区应以品牌商标为先导,以贸工农一体化的模式,把诸如“涪陵榨菜”、“石柱黄连”、“奉节脐橙”、“忠县橙汁”等名优特新农产品推向市场。
库区工业应以广开就业门路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前提,发挥中心城市、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和劳动力密集行业的主导作用。库区发展天然气化工及盐气化工产业、医药产品加工工业、中兽药加工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先天优势,并且可结合库区生态环保和旅游开发,发展环保装备、环保资源和旅游器械产业。
第三产业是库区安置移民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保持原始古朴自然风貌的库区农村极具开拓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空间,加上长江三峡的魅力,使库区具有成为集生态效益、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首选旅游项目的潜力。三峡游的升温和库区经济的崛起,必将推动库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就长远而言,随着库区工业的振兴,第三产业将成为库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万州区、涪陵区和长寿区在库区举足轻重,特别是万州区地处库区腹心,水陆空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信息灵便、人杰地灵,历史上有“川东第一门户”之美誉,应“内引外联”,把万州区建设成为重庆的第二大城市。直辖以来,涪陵区经济增长迅猛,GDP年递增速度在重庆40个区市县中一直名列前茅,要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在涪陵区的健康发展,把涪陵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川东明珠”。长寿区毗邻主城,在建设“长寿化工城”的同时,要做好长寿区与主城区产业的协调、配套,促进长寿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摈弃“等、靠、要”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敢于拼搏、勇于竞争的市场观念,面向市场发展生产,勇于接受市场竞争的挑战。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抓好招商引资。库区要积极主动承接都市圈“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乃至世界500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要抓住中央国家机关、各兄弟省市面向库区对口支援的契机,把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引进库区,使招商引资与对口支援结合起来,拓宽合作领域。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关注民营经济。2005年,库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41.7%,低于渝西地区的66.3%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的64.1%。库区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帮助库区民营经济过好“融资关”,真正做到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用好用足有关政策。国家从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设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同时建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库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我们要抓住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作者系重庆社科院三峡库区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产业空虚”一说,源于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产业结构调整。集中于大中城市的工业企业,因逐步迁移至郊外、小城镇或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大中城市“工业空虚”。然而,三峡库区历来属中国西部最不发达地区之一,多数区县二、三产业基础薄弱,三峡工程淹没库区工业企业后问题更为突出。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与中央交办重庆的“四件大事”统筹兼顾。重庆因三峡工程而成为直辖市,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责无旁贷。面对这个事关库区生存发展、社会安定的大事,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创新思维。
冷静思考,库区具有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发展思路。即便是劣势,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就可能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审视库区农业,库区具有丘陵、河谷、平坝少的自然地理先天劣势,但又何尝不是“特色资源”。库区农村从事粮食类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是不经济的,而发展茶叶、水产、药材、烟叶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却优势明显。因此,库区应以品牌商标为先导,以贸工农一体化的模式,把诸如“涪陵榨菜”、“石柱黄连”、“奉节脐橙”、“忠县橙汁”等名优特新农产品推向市场。
库区工业应以广开就业门路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前提,发挥中心城市、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和劳动力密集行业的主导作用。库区发展天然气化工及盐气化工产业、医药产品加工工业、中兽药加工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先天优势,并且可结合库区生态环保和旅游开发,发展环保装备、环保资源和旅游器械产业。
第三产业是库区安置移民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保持原始古朴自然风貌的库区农村极具开拓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空间,加上长江三峡的魅力,使库区具有成为集生态效益、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首选旅游项目的潜力。三峡游的升温和库区经济的崛起,必将推动库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就长远而言,随着库区工业的振兴,第三产业将成为库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万州区、涪陵区和长寿区在库区举足轻重,特别是万州区地处库区腹心,水陆空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信息灵便、人杰地灵,历史上有“川东第一门户”之美誉,应“内引外联”,把万州区建设成为重庆的第二大城市。直辖以来,涪陵区经济增长迅猛,GDP年递增速度在重庆40个区市县中一直名列前茅,要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在涪陵区的健康发展,把涪陵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川东明珠”。长寿区毗邻主城,在建设“长寿化工城”的同时,要做好长寿区与主城区产业的协调、配套,促进长寿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摈弃“等、靠、要”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敢于拼搏、勇于竞争的市场观念,面向市场发展生产,勇于接受市场竞争的挑战。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抓好招商引资。库区要积极主动承接都市圈“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乃至世界500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要抓住中央国家机关、各兄弟省市面向库区对口支援的契机,把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引进库区,使招商引资与对口支援结合起来,拓宽合作领域。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关注民营经济。2005年,库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41.7%,低于渝西地区的66.3%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的64.1%。库区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帮助库区民营经济过好“融资关”,真正做到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
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必须用好用足有关政策。国家从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设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同时建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库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我们要抓住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作者系重庆社科院三峡库区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