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看到“尿毒症”这3个字,往往和“血透”、“换肾”以及巨额的医疗费用联系在一起。尿毒症是指各类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患,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肾脏没用了,不能工作了。目前,我国尿毒症的发病率每年大约为万分之一,和其他常见病相比,尚属较低。但一旦发病,“血透”和“换肾”是救治患者的唯一手段,由于需要大量的费用投入,常给病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同时,由于患病人群多为处于学业和事业高峰的中青年,一旦染病便丧失了劳动力,也给社会带来不少的损失。
人们不禁要问,尿毒症能否预防呢?回答是肯定的。通常预防分两级:一级为重点,即早期发现各种慢性肾脏疾患,并通过饮食、药物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予以防治。二级为减缓肾脏损害的进程。造成尿毒症发生的主因是原发性肾脏病,而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据一项不完全统计,现在很多人对慢性肾炎存在三大误区。
一是以为慢性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应该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的确,任何疾病都是有征兆的,如肝炎有恶心,皮肤巩膜变黄;肺炎有咳嗽、脓痰。那么,慢性肾炎是什么表现呢?其常见的有四种症状,即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但有时这些现象非常轻微,或者说不易发现。
先说水肿。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睑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多见。但问题是,一般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待活动后就会消退。这种生活经验,常让患者及家属降低警惕性,在我们的门诊中也能经常碰到类似病人。
再说血压。部分慢性肾炎病人是以高血压为表现的,但由于发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他们的心脏和血管条件都很好,代偿能力很强,只是在偶然间发现血压高的,而更多的年轻人没有头晕、心悸的感觉,更不会特意测量血压,因此,血压高了也不知道。还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高的表现则是在疾病的晚期,因肾脏功能失代偿才表现出来,这就更具迷惑性。
最后讲血尿、蛋白尿现象。有人认为所谓血尿、蛋白尿,就是小便中有血、尿液里有蛋白。这种说法,有对也有不对。说其对,是因为实际上是这样的,说其不对,是因为现实中人们对于这两种异常状态的了解很少,一般以为血尿就是尿液中见到血,而蛋白尿是什么状态就更模糊了。其实,通常人们认为的血尿,是肉眼可见的血尿,大都不是慢性肾炎引起,而系泌尿系统的其他病,肾炎的血尿都是在显微镜下发现,需要化验才能够确诊的。而蛋白尿通常是尿液非常浑浊,并有较大的泡沫,且较长时间不会消失。但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特别留意自己的小便,完了就冲掉,哪里顾得上是否浑浊或有无泡沫?还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其症状和体征更是非常轻微和隐匿的,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病情却在暗中发展。
二是以为“慢性”都是从“急性”转化而来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多数病人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的患者是从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转化而来。因此,一旦查出这疾病时,患者往往感到疑惑:“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以前没得过急性肾炎啊!”这里,许多人把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混淆了。简单地说,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一对一”的联系,即不是每个急性肾炎的病人,都会转为慢性肾炎,也不是每个慢性肾炎者都有急性这个过程。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慢性肾炎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患者起病隐匿,但千万不要认为没有急性程序,就可掉以轻心。
三是以为年纪轻轻,不会患上慢性肾炎。其实,尿毒症的发病人群就集中在中青年身上。如果翻阅病史就可知,许多人在开始患病时年龄都不大,也基于这个因素,时常一发现就到了尿毒症期,因而也提示不出准确的资料来说明发病的时间或年龄段。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从发病到成尿毒症,如不治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提高警惕,一旦发现慢性肾炎的蛛丝马迹,就及时到医院去检查,并抓紧治疗可逆因素,那么,定能远离尿毒症。
人们不禁要问,尿毒症能否预防呢?回答是肯定的。通常预防分两级:一级为重点,即早期发现各种慢性肾脏疾患,并通过饮食、药物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予以防治。二级为减缓肾脏损害的进程。造成尿毒症发生的主因是原发性肾脏病,而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据一项不完全统计,现在很多人对慢性肾炎存在三大误区。
一是以为慢性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应该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的确,任何疾病都是有征兆的,如肝炎有恶心,皮肤巩膜变黄;肺炎有咳嗽、脓痰。那么,慢性肾炎是什么表现呢?其常见的有四种症状,即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但有时这些现象非常轻微,或者说不易发现。
先说水肿。肾炎的水肿一般是眼睑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多见。但问题是,一般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待活动后就会消退。这种生活经验,常让患者及家属降低警惕性,在我们的门诊中也能经常碰到类似病人。
再说血压。部分慢性肾炎病人是以高血压为表现的,但由于发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他们的心脏和血管条件都很好,代偿能力很强,只是在偶然间发现血压高的,而更多的年轻人没有头晕、心悸的感觉,更不会特意测量血压,因此,血压高了也不知道。还有一部分患者,血压高的表现则是在疾病的晚期,因肾脏功能失代偿才表现出来,这就更具迷惑性。
最后讲血尿、蛋白尿现象。有人认为所谓血尿、蛋白尿,就是小便中有血、尿液里有蛋白。这种说法,有对也有不对。说其对,是因为实际上是这样的,说其不对,是因为现实中人们对于这两种异常状态的了解很少,一般以为血尿就是尿液中见到血,而蛋白尿是什么状态就更模糊了。其实,通常人们认为的血尿,是肉眼可见的血尿,大都不是慢性肾炎引起,而系泌尿系统的其他病,肾炎的血尿都是在显微镜下发现,需要化验才能够确诊的。而蛋白尿通常是尿液非常浑浊,并有较大的泡沫,且较长时间不会消失。但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特别留意自己的小便,完了就冲掉,哪里顾得上是否浑浊或有无泡沫?还有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其症状和体征更是非常轻微和隐匿的,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病情却在暗中发展。
二是以为“慢性”都是从“急性”转化而来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多数病人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的患者是从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转化而来。因此,一旦查出这疾病时,患者往往感到疑惑:“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以前没得过急性肾炎啊!”这里,许多人把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混淆了。简单地说,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不是“一对一”的联系,即不是每个急性肾炎的病人,都会转为慢性肾炎,也不是每个慢性肾炎者都有急性这个过程。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慢性肾炎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患者起病隐匿,但千万不要认为没有急性程序,就可掉以轻心。
三是以为年纪轻轻,不会患上慢性肾炎。其实,尿毒症的发病人群就集中在中青年身上。如果翻阅病史就可知,许多人在开始患病时年龄都不大,也基于这个因素,时常一发现就到了尿毒症期,因而也提示不出准确的资料来说明发病的时间或年龄段。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慢性肾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从发病到成尿毒症,如不治可能只要几年到十几年。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提高警惕,一旦发现慢性肾炎的蛛丝马迹,就及时到医院去检查,并抓紧治疗可逆因素,那么,定能远离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