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更要小心心脏病

来源 :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su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许多女性特担心会不会患上乳癌或子宫颈癌,而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心脏健康,更有人错误地认为:心脏病专找男同胞下手。其实,女性患心脏病的几率并不亚于男性。根据最新的统计,2004年香港女性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超过任何一种癌症,几乎是每一种癌症的2倍~3倍。
  在临床上,对女性心脏病有时也较难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女子的心脏病症状变化范围广泛,可表现为从没有症状到无病呻吟两个极端,这就需要有耐心的心内科医生仔细聆听,否则便真假莫辨。
  在银行工作的张女士,47岁时身体开始有些发胖,起初,只觉得走路有点喘,后来愈来愈严重,次数愈加频繁,拖了几个月后,才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3条冠状动脉都已阻塞,其中一条全部堵住,另外两条也阻塞了60%。接诊的大夫很惊讶:张女士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为什么还能精神奕奕?原因在于:女性心绞痛的症状,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像医科书上所列举的那样具有典型表现。不少人在没有明显症状下,病情也许就已变得很严重了。为此,专家特别指出:表现为非典型症状的患者,接诊医生如稍有不察,就容易误诊,而当作牙痛进行治疗。
  并且,女性做运动心电图检查时,常表现得很特别,有1/3以上的次数会产生假阳性反应,没有心脏毛病却显示有;1/4的次数是假阴性反应,明明有心脏病却显示没有,且症候不同于男性。男性通常是胸口痛得像烧灼一般,或感到似有石头压迫而透不过气来,从胸口痛到手臂,并伴有呼吸短促或冷汗。女性则不同,很少或没有胸口痛,有时只是像肚子痛或便秘,呼吸短促或困难,肩膀、手臂或全身疼痛、发软,比男性更易感到恶心甚而呕吐。
  因而,女性如有疲惫不堪、肩膀与手臂酸痛症状,又很难判断是感冒还是心脏病发作时,最好马上找医生检查,争得时间就是救命!然而,也有些女性本身是没有心脏病的,但不论是在休息或动态的运动心电图,却会出现异常的比例较高,这无疑也会增加医生诊断上的困扰。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即使冠状动脉已经阻塞了,还是约有1/3的女性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当心脏已开始缺氧时,仍然有34%的女性不觉得疼痛,而男性约为27%。
  
  55岁以后的危险期
  
  虽然女性得心脏病的几率不亚于男人,也较严重,但一般而言,患病的年龄却比男性晚10岁左右。这一切全仰仗于女性独有的荷尔蒙保护。在更年期前,因为有荷尔蒙,尤其是动情激素,可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增加血中好的胆固醇、降低坏的胆固醇,使得血管不易硬化、阻塞。更年期以后,动情激素大幅减少,女性一下子失去保护伞,心脏血管缺少适应力,所以,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就急剧增加。
  因此,这个时期的女性切莫忽视自己的心脏健康,不要把一些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误作更年期必然的现象。如出现了胸口闷、走路喘、心脏砰砰跳,千万不要忍住,应立刻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易患心脏病的因素
  
  A.抽烟。这是女性得心脏病的最危险因素。B.有家族病史。是指父母及其有血缘关系的人,在65岁以前得过心脏病。C.女性年逾54岁,过完更年期而又未使用荷尔蒙补充治疗。D.不常运动。研究显示,经常坐卧者,得心脏病的几率约是经常运动者的两倍。E.有糖尿病或高血压以及超过理想体重30%的人,即使无以上危险因素,也易得病。
  
  预防支招
  
  幸运的是,不像肠病毒或是其他来路不明的感染性疾病,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数十年累积造成的。是因为血中的脂肪太高、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造成供给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沉积残余物,致使血管愈来愈窄,最终完全堵住,这时,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疾病就发作了。
  除遗传因素无法控制外,要远离心脏病威胁,就要改变生活形态——控制体重、不抽烟、多运动、饮食中不要有太多脂肪,供给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就不易产生沉积、阻塞,疾病也就与你无缘了。
  家庭主妇首先应改掉担任餐桌上“清洁队员”的习惯。如,凡是餐桌上吃不完的东西,最后都进入了自己的胃里。久而久之,胆固醇、血脂就节节高升。运动少,似乎也是不少女性共同的问题。常运动可增加心脏功能,帮助微细血管增生,小血管变粗,血管不容易阻塞。而且,运动能够促使身体制造另外一种好的胆固醇,可清除动脉壁上沉积的坏的胆固醇,减轻管壁硬化现象。
  
  关键词
  
  典型的心脏病发作症状
  ⒈胸口有紧迫感,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以上。⒉疼痛延伸到肩膀、颈部、手臂。⒊胸部不适,同时有轻微的头痛,晕厥,出冷汗、恶心及呼吸急促。
  
  非典型症状
  ⒈感觉胃或腹部疼痛。⒉恶心或头昏。⒊无法解释的焦虑、虚弱或疲倦。⒋心悸、出冷汗或脸色苍白。⒌上腭感觉紧紧的,或下排的两旁牙齿痛,或喉咙觉得紧紧的。
其他文献
感到饿,就要吃;吃饱了,要吃好;吃得好,又要精……我们对食物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却不知,食之有道,能养身治病;食之无道,则会伤身致病。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若得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膳,做到食饮相宜,调养脾胃,防病治病。下面是我们应该修练的食“经”——    熟食“经”  高温煮食,可以杀菌消毒,利于消化吸收。熟食还可以增进食物美味,去除异味,使对人体不利的成分分解化合或挥发
期刊
寒气逼人的秋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然而今冬除了要预防此病外,还需防范极有可能暴发的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已向全球发出警告:已有36年没有发生大变异的流感病毒,可能随着禽流感的蔓延而出现能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病毒变种,进而引发全球性的流感流行。而一些医学专家预测,再一次的全球性流感流行可能性很大,且很有可能从亚洲开始。随着近日《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的颁布,我国已拉开了预防流感的战
期刊
早在《康复》杂志创办一周年之际,1987年1月21日上午,上海静安宾馆大会议室内热闹非凡。从北京专程来沪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齐谋甲在这里主持召开会议。齐局长在会上热烈祝贺《康复》杂志创办一周年,隆重宣告“康复之友联谊会”正式成立。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联谊会理事单位50多名代表欢叙一堂。这是由《康复》杂志社牵头,与杭州中药二厂、上海信谊药厂联合发起,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
期刊
30岁出头的金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尤其是在上大项目的时候,连休息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几年下来,一些职业病就缠上了他。这不,从一个月前开始,他总感到肩背部的肌肉酸痛不已,手指也觉得麻木。起先,他根本没有在意,只当是工作太辛苦了,肌肉劳损而已。于是,便去泡了几次桑拿。但疼痛只是稍稍缓解,手指麻木依旧。这下他不敢大意了,赶紧去医院拍了张片子,结果是“颈椎骨质增生”。按说这是老
期刊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男人要塑造一个理想的形象,个人“面子”问题是忽略不得的重点。干燥的秋季,使一切都“紧巴巴”的,尤其是脸上的皮肤,当你拿起刮胡刀准备消灭胡子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用自动刮胡刀还好些,但刮完后那干巴巴的感觉也够受;假如用刀片,稍微分心,每一下都能刮出一道伤口,于是,脸上莫名其妙地长出许多丘疹并产生疼痛。这些失误所留下的伤口,有时委实让人尴尬。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秋天刮胡子
期刊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致病原因很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临床上,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感染后有哪些表现    上海市胸科医院蒋锦琪教授指出,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多数患者呈亚临床表现,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在体检中作常规心电图时,发现有早搏或ST-T改变,这些改变可以自行消失。  患者在发病1周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喜食烧烤、火锅的年轻白领,正受到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体病的威胁。患者会出现乏力、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生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腹痛以及脑供血不足等情况。消息一传出,“饕餮一族”马上慌了神,纷纷对照报纸、网站上介绍的症状,看自己是不是也染上了。其实,目前已知的附红体病的传播途径仅有虫媒和亲密接触,并无临床研究或实验证明该病可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但是,附红体的警报解除
期刊
天气渐渐凉了,人们的胃口也恢复了。可面对美食,一些人却无法消受。原来,他们的消化系统又开始发难了。胃病、肝胆结石等痼疾让人苦不堪言。这不,上海虹桥医院的胃肠疾病诊疗中心和结石治疗中心这些天可谓“门庭若市”,每天都要接诊数十位患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胃病和结石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消化病专家王巍波主任和专攻结石治疗的陶丽华主任都表示:这和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胃病的6大诱因    1
期刊
流感是一种“经典”的传染病,迄今,每年冬春季节都有大量的发病及很高的杀伤率。而接种疫苗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最好措施。专家指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个月~2个月,接种疫苗能更有效发挥其保护作用。本期康复就此提供了一份线路图,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上海市长宁区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仙霞路720号  电话:021-62177733    上海市杨浦区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期刊
消化不良是秋季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表现有胃胀、胃痛、嗳气与泛酸、腹胀以及腹泻等,其中胃肠胀气及闷痛为主要症状。消化系统结构复杂、高度协调,为提供身体所需以及赖以维生的能量与营养。只要了解消化道是由嘴巴一直延伸到肛门,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器官,就不难明白消化不良问题为什么那么容易发生了。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消化问题的症状,例如胃灼热、便秘,或是腹部疼痛,但由于这些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不需处方即可购得的成药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