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本文中,作者结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活动,总结了几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 物理课堂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我们更加强调知识系统的传授,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思路将一些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这种过分强调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问题意识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知道,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必然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那么,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形成思维的前提条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以后,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倘若是在缺乏兴趣的被动情况下进行学习活动,大部分的人往往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去进行接受式学习。如今,我们的物理教学活动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教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呆板,从而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而进行被动的学习,导致问题意识的缺失。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物理课堂上一定要注意教学技巧和方法的灵活使用,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寓教于乐。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摩擦力》时,就在上课之前先找了两个学生上来做一个争夺瓶子的游戏。首先让一个学生抓住瓶颈较细的瓶子,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手抓一个瓶颈较粗的瓶子,然后让他们互相争夺,先将对方瓶子夺下来的学生为胜者。结果手抓粗瓶子的学生,他手中的瓶子很快就被夺了下来,而另外一个手握细瓶颈瓶子的学生却把瓶子牢牢地抓住了。我就问那位输了的学生:“为什么你的瓶子那么快就被夺下来了呢?”“瓶子的瓶颈较粗,抓起来很滑,不容易抓住。”学生回答道。“如果让你手抓瓶颈较细的瓶子,你有信心不被对方抢去吗?”我接着问。“有。”这个学生斩钉截铁地回答道。“那你知道为什么粗瓶子不容易抓住,而细瓶子容易抓住吗?”这个问题一下子把这个学生问倒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时候,我再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学生更加兴致勃勃。在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表现得异常活跃,最后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二、营造轻松的提问氛围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有效提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得教与学实现有机统一。并且通过有效提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提问的主导权一直被握在教师的手里,一般都是教師提问学生回答,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自己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往往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常规,把提问的主导权让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提问氛围,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上到《太阳能》的知识时,我就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让他们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搜集一下,目前世界上利用太阳能可以做哪些事情,太阳能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就这样,通过课下的准备工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对太阳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就要相对活跃得多,很多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提问和讨论中,逐渐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物理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如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等等。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时,就利用物理实验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力推小车,使得小车发生移动,从而得出力产生运动的结论。接着我把刚才的手推小车实验再做一次,当推车的动作停止以后,小车继续向前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小车移动的速度慢慢放缓,直至最后停下来。这个时候,不用我多说,很多学生就开始提出问题:既然有力的作用才能产生运动,那么为什么手已经停止推动小车,小车还会继续前进一段时间呢?就这样,通过问,学生开始借助于之前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地深入思考。除此以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引入课堂,通过这些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油罐车后面为什么要拖着一条铁链在地面上?小汽车的前面为什么要设计成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挡风玻璃面,而一些大型的公交车、卡车等前面的挡风玻璃则是垂直的角度?等等。通过这些日常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一方面有利于问题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以看出,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不仅是学习知识习得能力的需要,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样才真正符合物理教学素质化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唐惠芝.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2]林成国.基于初中生物理问题意识及能力调查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2,(1).
  [3]王启云.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逐渐落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理解、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尤为紧迫。下面就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常见形式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1.演示实验  探究式演示实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归纳式的呈现方式  归纳式探究是指从个别或某类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探究,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
摘 要: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并针对地理课的特点不断地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特点加以探究,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求知欲望,使地理课生动活泼,更加有效。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乡土地理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一  近年来,随着我省“五严”禁令的实行,高中地理科目面临着时间紧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全球范围内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同时也多种动物的共生菌。人类感染空肠弯曲菌的主要来源为被污染的水和动物性食品,如乳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极为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實验教学呢?下面以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二。  1.物理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怀有兴趣,便会抱着积极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物理的电磁感应教学的现状及其相关的特点,并且重点分析了如何进行电磁感应的教学探究,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进行中职物理电磁感应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物理电磁感应课程 教学探究 改进方法  1.前言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准备电磁感应的教学探
目前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阻碍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发展,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习物理变成了学生学习中的包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以至于对物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正确认识习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各自情况改善和矫正学习方法,将大大增强学习效果,从而使学习物理变得轻松而有趣。下面我谈谈物理习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矫正方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