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语言的磨炼也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语言的逐步掌握和言语的不断发展,会日益丰富思维内容。完善思维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贯穿于小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也要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需要让学生动口“说”。把认识数学的活动、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以“说”促“思”的目的。
一、“语言”要体现出数学性
数学课堂加强语言训练,其重点是要表达得完整而准确、简练有条理。不同于语文中的“口语交际”要形象而生动。如一道应用题:“二(1)班48名同学排队做操,每4人一排,可以排几排?”如果编成:“二(1)班48名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去做操,准备4人为一排,可以排几排?”后一题虽然编得比前一题形象生动,但偏离了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主要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因而训练重点应放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不必去追求词藻华美。针对数学的特点我平时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语言表述得完整、准确,就直接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的表述都有其固定的形式。如基本概念、计算法则等;有时基本运算的思路是宽架结构的。教学这些内容时,我先用准确的数学语言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叙述得一定要完整、准确,以达到能流利表达为止。
其次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如三年级的复合应用题,一般需要两三步才能解决,所以思维过程要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很难。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答案,再要求学生把答案串联一起表述出来。使思维条理化。
最后语言表达要有创造性。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新意识、新方法、新思路就可以称之为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培养求异意识。在低年级教学时,我就通过“应用题口头补充条件或问题”“说出一个算式所表达的意思”“说出操作的过程”等类型的练习,要求学生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数量,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创造。
二、“语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表达氛围,外加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让学生产生强烈想说的欲望,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语言训练中去,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比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好生,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争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针对“爱面子”的学生和学困生,不愿意当众表达,我就先采用个人说、同桌说、小组说的交流形式,等他们能熟练表达了再全班交流,既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又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进行广泛而充分的交流。
如,“服装厂计划做1680套服装,前7天做了560套。照这样的进度,做完这批服装还需要多少天?”练习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解法一1680÷(560÷7)-7
解法二(1680-560)÷(560÷7)
解法三7÷560×1680-7
解法四7÷560×(1680-560)
解法五7×(1680÷560)-7
这时我没有主观地判断哪种方法好,而是先肯定这几种方法都对,然后组织学生比较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由于思考角度不同,学生各抒己见。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最佳。但在说理过程中。不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加灵活地掌握了数量关系。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广开思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语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智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而是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就既要促进好生的发展,又要促进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不能让他们消极被动地旁听。教学中,我特意亲近胆小、害羞的学生,消除他们怕说错、被批评的胆怯心理。当学生情绪紧张、不知所措时,我就鼓励他们,甚至用笑话或幽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对声音小、一直低着头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从不用命令的口吻要学生“大声点”,而是靠近学生,侧耳倾听,并及时肯定他的优点。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说不出或说得不准确时,我绝不用“请坐”二字简单打发学生,而是耐心启发引导,让学生“填空式”地说话,以便帮助他说完整,然后再问他:“是这个意思吗?”如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就采用“扶上马。送一程”的手法,教师示范先说一句,让学生模仿重复一遍。这样学生说起来就有“句”可依,使他们有一种“我也会说了”的成功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将“生活用语”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为“数学模式”。努力把数学中的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材料,通过语言加工这一过程使思维过程明确化、深刻化,以此真正达到引“语言”之水,灌“思维”之花的效果。
一、“语言”要体现出数学性
数学课堂加强语言训练,其重点是要表达得完整而准确、简练有条理。不同于语文中的“口语交际”要形象而生动。如一道应用题:“二(1)班48名同学排队做操,每4人一排,可以排几排?”如果编成:“二(1)班48名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去做操,准备4人为一排,可以排几排?”后一题虽然编得比前一题形象生动,但偏离了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主要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因而训练重点应放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不必去追求词藻华美。针对数学的特点我平时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语言表述得完整、准确,就直接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的表述都有其固定的形式。如基本概念、计算法则等;有时基本运算的思路是宽架结构的。教学这些内容时,我先用准确的数学语言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叙述得一定要完整、准确,以达到能流利表达为止。
其次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如三年级的复合应用题,一般需要两三步才能解决,所以思维过程要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很难。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答案,再要求学生把答案串联一起表述出来。使思维条理化。
最后语言表达要有创造性。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新意识、新方法、新思路就可以称之为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培养求异意识。在低年级教学时,我就通过“应用题口头补充条件或问题”“说出一个算式所表达的意思”“说出操作的过程”等类型的练习,要求学生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数量,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创造。
二、“语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表达氛围,外加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让学生产生强烈想说的欲望,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语言训练中去,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比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好生,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争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针对“爱面子”的学生和学困生,不愿意当众表达,我就先采用个人说、同桌说、小组说的交流形式,等他们能熟练表达了再全班交流,既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又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进行广泛而充分的交流。
如,“服装厂计划做1680套服装,前7天做了560套。照这样的进度,做完这批服装还需要多少天?”练习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解法一1680÷(560÷7)-7
解法二(1680-560)÷(560÷7)
解法三7÷560×1680-7
解法四7÷560×(1680-560)
解法五7×(1680÷560)-7
这时我没有主观地判断哪种方法好,而是先肯定这几种方法都对,然后组织学生比较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由于思考角度不同,学生各抒己见。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最佳。但在说理过程中。不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加灵活地掌握了数量关系。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广开思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语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智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而是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就既要促进好生的发展,又要促进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不能让他们消极被动地旁听。教学中,我特意亲近胆小、害羞的学生,消除他们怕说错、被批评的胆怯心理。当学生情绪紧张、不知所措时,我就鼓励他们,甚至用笑话或幽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对声音小、一直低着头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从不用命令的口吻要学生“大声点”,而是靠近学生,侧耳倾听,并及时肯定他的优点。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说不出或说得不准确时,我绝不用“请坐”二字简单打发学生,而是耐心启发引导,让学生“填空式”地说话,以便帮助他说完整,然后再问他:“是这个意思吗?”如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就采用“扶上马。送一程”的手法,教师示范先说一句,让学生模仿重复一遍。这样学生说起来就有“句”可依,使他们有一种“我也会说了”的成功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引导学生将“生活用语”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为“数学模式”。努力把数学中的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材料,通过语言加工这一过程使思维过程明确化、深刻化,以此真正达到引“语言”之水,灌“思维”之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