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上海亭子间和延安不止是两个不同的地区,而且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这个指示,不仅对于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在今天,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常明显,毛泽东同志说的上海亭子间,是指国民党统治地区而言;延安,则包括党所直接领导的一切抗日根据地。而由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上海亭子间和延安不止是两个不同的地区,而且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这个指示,不仅对于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在今天,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常明显,毛泽东同志说的上海亭子间,是指国民党统治地区而言;延安,则包括党所直接领导的一切抗日根据地。而由于
其他文献
宗教作为世界性文化的存在形式,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深受媒介变革的影响来渗透信仰文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越发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趋势,所
<正> 陈力同志《实行“双包”生产责任制应重视公共积累》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5期,以下简称“陈文”),认为“‘双包’以后仍应坚持提留公共积累,而且这是‘双包’后的经济性质最终是否改变的主要标志之一。”对此,刘政同志提出了异议,(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6期《也谈“双包”责任制的性质和公共积累问题》,以下简称“刘文”)认为“积累属于分配范畴,因此,不能把提留公其积累作为衡量‘双包’生产责任制经济性质的标准”,因为“经营管理制度的经济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不是
<正> 建国以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第一次评奖活动,已于今年9月中旬结束。此次获奖的科研成果共758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111项,三等奖337项,四等奖295项),这是从1978年12月——1983年12月五年期间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评选出来的。发表在本刊及丛刊的有45篇文章、3部专著获奖。一、一等奖2项: ①《“异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作者鲁家果、林之达、王治林(载本刊1981年
<正> 在《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一篇中,人们的讨论几乎都集中在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上,而我觉得还有些问题不能忽视。譬如,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对谁来说才是存在的?洪水期前的、历史上古老的资本是不是真正的资本?这两个问题就值得研究。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谁的头脑中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G—W—G′表明的结局是:投放少量的货币(G)会取回多量的货币(G′)。马克思说:这个结果“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资本论》第1卷,第177页)特别是等价交换的前提下怎
<正> 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虽然已经基本上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问题,但还没有将这一理论最后完成。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种商品,并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或价格。同时,“劳动”商品的价值决定方法,和其他商品也是一样,也应由生产它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它应当包括生产维持工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也应当包括生产延续工人后代从而保证不间断地供给劳动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马克思写道:“劳动本身就是商品,它是作为商品由生产劳动这种商品
<正>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宣传无神论有密切的关系。无神论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没有什么神灵和上帝,没有什么“造物主”,要把人们从蒙昧,落后的状态下推向文明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思想的优良传统,又批判了各派无神论学说的错误和不科学的地方,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广到社会现象领域中去,具体地研究了有神论和宗教的起源,正确地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无神论学说的思想体系,把无
以"慕课"为代表,基于互联网学习方式的诞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本文首先介绍"慕课"的兴起对高校传统教学的影响,进而分析与总结《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
<正>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着重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371——372页,以下简称《文选》)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其重大的意义就在于:搞活和开发西南经济;探索军工生产与民用生产相结合的新路子;组织好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充分发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作用,并从中取得全国大城
本文以西藏传统主流媒体《西藏日报》中有关西藏高校相关的新闻报道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西藏传统主流媒体在一系列长期新闻报道中如何建构西藏高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