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提供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者。[1]本课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着眼于学生如何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在材料选择、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打磨。通过“三个镜头”、“四个探究”,灵动的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民主选举;公民参与;法治意识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参加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课题的延伸,也是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学习。
2.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学生在知识上对民主权利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
3.教学方式和手段
根据课标及学生特点,采用情境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2)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青少年政治参与的责任感、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理性对待选举权利,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的能力。
3.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当前的四种选举的含义及各自的优缺点,了解影响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一话题。
2.新课教学
(1)民主选举面面观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镜头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选举就在自己的身边,增强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
(2)选举方式的选择
镜头一:王大明常年在外打工,因有急事回家处理,正赶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刚到家,村办人员就把选票送来,让他第二天去参加村上的选举。刚上初中的儿子小明就像跟着爸爸去凑个热闹。小明问父亲:爷爷跟我说他年轻时当村主任的时候就他一个候选人,大家要投就投他一个人的票,计票也方便。那种选举和现在这种选举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一种是等额选举,一种是差额选举。
探究活动1:请大家思考这两种选举方式有何利弊。
学生:讨论交流。
镜头二:为了弥补平时不在儿子身边的遗憾,王大明带儿子去镇里买礼物。路过政府门口的时候,见到很多人在看公示的新当选的镇长名单。儿子在旁不解地问:“爸爸,我们村都让你直接投票,为什么选镇长没让你投票呢?”这时候,王大明也一脸困惑。
探究活动2:思考讨论并帮助这父子俩解决疑惑。
学生:一個是直接选举,一个是间接选举。
探究活动3:这两种选举方式分别有何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交流。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公民实现选举权利的方式是多样的,选择哪一种选举的方式是不是任意的呢?是否要考虑一些具体情况呢?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有了更深的认识。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3)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师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6页的相关链接,并思考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2]
过渡: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作为公民理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镜头三:由于厂里订单增加,老板打电话催王大明回厂。一家人都在忙着帮大明整理行装,村里来人通知说村主任的选举存在贿选行为被人举报,上级责令重新选举。王大明说:“我急着出去挣钱,我就不选了,多我一票少我一票无所谓。”儿子也在旁说:“就是就是,让我爸赶紧出去给我挣钱要紧。我爸的选票我随便填一个就行了。”
探究活动4:同学们, 王大明父子俩对待选举的态度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这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真正体现出当家作主。
教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审慎投出自己的一票。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链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板书设计(略)
4.作业布置(略)
参考文献:
[1]《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王合英,网络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37007943
[2]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1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郑蒲港校区) 243000)
关键词:民主选举;公民参与;法治意识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参加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课题的延伸,也是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学习。
2.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学生在知识上对民主权利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
3.教学方式和手段
根据课标及学生特点,采用情境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2)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青少年政治参与的责任感、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理性对待选举权利,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的能力。
3.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当前的四种选举的含义及各自的优缺点,了解影响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一话题。
2.新课教学
(1)民主选举面面观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镜头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选举就在自己的身边,增强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
(2)选举方式的选择
镜头一:王大明常年在外打工,因有急事回家处理,正赶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刚到家,村办人员就把选票送来,让他第二天去参加村上的选举。刚上初中的儿子小明就像跟着爸爸去凑个热闹。小明问父亲:爷爷跟我说他年轻时当村主任的时候就他一个候选人,大家要投就投他一个人的票,计票也方便。那种选举和现在这种选举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一种是等额选举,一种是差额选举。
探究活动1:请大家思考这两种选举方式有何利弊。
学生:讨论交流。
镜头二:为了弥补平时不在儿子身边的遗憾,王大明带儿子去镇里买礼物。路过政府门口的时候,见到很多人在看公示的新当选的镇长名单。儿子在旁不解地问:“爸爸,我们村都让你直接投票,为什么选镇长没让你投票呢?”这时候,王大明也一脸困惑。
探究活动2:思考讨论并帮助这父子俩解决疑惑。
学生:一個是直接选举,一个是间接选举。
探究活动3:这两种选举方式分别有何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交流。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公民实现选举权利的方式是多样的,选择哪一种选举的方式是不是任意的呢?是否要考虑一些具体情况呢?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有了更深的认识。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3)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师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6页的相关链接,并思考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2]
过渡: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作为公民理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镜头三:由于厂里订单增加,老板打电话催王大明回厂。一家人都在忙着帮大明整理行装,村里来人通知说村主任的选举存在贿选行为被人举报,上级责令重新选举。王大明说:“我急着出去挣钱,我就不选了,多我一票少我一票无所谓。”儿子也在旁说:“就是就是,让我爸赶紧出去给我挣钱要紧。我爸的选票我随便填一个就行了。”
探究活动4:同学们, 王大明父子俩对待选举的态度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这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真正体现出当家作主。
教师:怎样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审慎投出自己的一票。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链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板书设计(略)
4.作业布置(略)
参考文献:
[1]《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王合英,网络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37007943
[2]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1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郑蒲港校区) 2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