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许多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反映,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工业资本主义的虚伪和黑暗进行深刻揭露,对由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造成的人性扭曲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关键词:《雾都孤儿》 两种文本 解读
一、原著故事的解读
狄更斯的世界名著《雾都孤儿》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也充分说明着,一个人作为单个个体,在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属性特征必然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这部名著主要描绘了在19世纪大工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发展的弊病对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长影响,尽管主人公最终的结局是家庭大团圆的幸福,但是所经历的人性挣扎,从内心纯善到被迫行窃,再到内心良善的坚守,充分地显示出了在那样一个大时代环境下善与恶两个世界的斗争。小说主人公奥立弗身世悲惨,一出生就意味着受苦,作为一名上流社会一夜风流的弃儿,注定要经历社会底层的种种磨难。奥利弗在孤儿院中艰难地度过了九年的生命,而后又遇见棺材店老板成为了一个学徒,但好运并没有就此降临。棺材店店主十分粗暴残忍地对待他,甚至奥利弗时常要饿肚子。这样的恶劣生活处境逼迫他逃离这种生活,不得不一个人去到伦敦寻找自己的生活。然而在现实中的残忍又使得奥利弗做了扒手。虽然此后他也曾被富人布朗劳先生收留,但还是像以前一样,好运没有继续停留,被扒手发现导致他又一次陷入贼窝。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是奥利弗被逼着进行偷窃,可当他看到同伴偷窃行为时自己却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眼睛睁得很大,流露出极大的恐惧,这也充分说明他仍然是一个良知尚存的人,在如此不堪的底层社会里,这样的心灵显得十分难得。从《雾都孤儿》中另一位人物南希的身世命运以及最后的人生结局安排,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善与恶两个世界的对立冲突。南希本是一个内心具有正义感和善良价值观的人,但是从小就身处恶劣的环境,饥饿威胁着她的生命,作为一个被那个时代资本主义抛弃的一类人群,她选择默默地迎接饥寒交迫的生活直到最终死亡还是违背社会法律和自己内心价值观去行窃、犯罪以维持卑微的生命,成了南希善与恶痛苦的内心争斗。当南希看到心地本来很善良的奥利弗加入自己所处的犯罪团伙中时,心理上是十分痛苦的,她并不想奥利弗也和自己一样陷入恶的深渊。因此当费金等人要通过殴打逼着奥利弗去偷盗抢劫的时候,南希不顾自身安危,奋不顾身地去阻止和保护奥利弗,这正是南希自我良知被唤醒的表现,她的善良之心也与费金等人的邪恶形成两个世界强烈的对比。
二、电影艺术的再现
文学与电影虽然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艺术表达方式,但是更多的时候却能很好地交融在一起,电影常常可以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故事基础,文学也可以通过电影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美国早期电影《乱世佳人》就是根据美国文学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而创作的经典影片。到目前为止,关于《雾都孤儿》的电影大概拍摄了二十多种的版本,几乎成了电影院的常客。到了1948年,英国人这一次正式地将《雾都孤儿》好好地拍成了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也成为至今《雾都孤儿》所有影视版本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此后的几十年里屡有《雾都孤儿》的影视作品面世,但这其中,要么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快餐类型,要么是随意抄袭的糟烂作品,很少出现具有价值的作品。大卫·里恩版的电影《雾都孤儿》,全片以阴郁的画面为主,叙述冷静而客观,就像伦敦城内多年不散的浓雾,充满了沉郁的气息。这是一部黑白片,片中饰演奥利弗的小演员亚力克·吉尼斯表现极佳。影片全长116分钟,而开头就有长达10分钟的沉默,只有画面和声音的组合:乌云、狂风、电闪雷鸣,接着就是暴雨,一个即将分娩的女人,在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前行。 狄更斯原著里面,整个故事很像伦敦城内长时间以来不能散去的浓雾般的沉郁气息,下层劳动人民命运被时代和少数看起来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人士玩弄,并且可悲的是这些下层人群之间也缺少相互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而多是彼此之间的利用与迫害。
三、结语
《雾都孤儿》中许多人性本来纯善的人,包括主人公奥利弗、南希等都沉沦过,干过许多坏事,经历了诸多的社会阴暗与堕落,但是最终仍以主人公奥利弗光明幸福的家庭团圆来结尾,这表明在狄更斯的展望中,善与恶的两个世界斗争的结果,必然是良善与正义战胜黑暗与虚伪。关于人的属性,马克思曾有过经典的论断,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具有生物性的同时还具有着社会属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雾都孤儿》权势话语的语言学征象研究”(项目编号:15Q199);2014年度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权势的认知语用解读与和谐英语课堂的构建”(项目编号:JY2014058)。
(作者简介:高璐,女,硕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关键词:《雾都孤儿》 两种文本 解读
一、原著故事的解读
狄更斯的世界名著《雾都孤儿》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也充分说明着,一个人作为单个个体,在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属性特征必然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这部名著主要描绘了在19世纪大工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发展的弊病对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长影响,尽管主人公最终的结局是家庭大团圆的幸福,但是所经历的人性挣扎,从内心纯善到被迫行窃,再到内心良善的坚守,充分地显示出了在那样一个大时代环境下善与恶两个世界的斗争。小说主人公奥立弗身世悲惨,一出生就意味着受苦,作为一名上流社会一夜风流的弃儿,注定要经历社会底层的种种磨难。奥利弗在孤儿院中艰难地度过了九年的生命,而后又遇见棺材店老板成为了一个学徒,但好运并没有就此降临。棺材店店主十分粗暴残忍地对待他,甚至奥利弗时常要饿肚子。这样的恶劣生活处境逼迫他逃离这种生活,不得不一个人去到伦敦寻找自己的生活。然而在现实中的残忍又使得奥利弗做了扒手。虽然此后他也曾被富人布朗劳先生收留,但还是像以前一样,好运没有继续停留,被扒手发现导致他又一次陷入贼窝。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是奥利弗被逼着进行偷窃,可当他看到同伴偷窃行为时自己却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眼睛睁得很大,流露出极大的恐惧,这也充分说明他仍然是一个良知尚存的人,在如此不堪的底层社会里,这样的心灵显得十分难得。从《雾都孤儿》中另一位人物南希的身世命运以及最后的人生结局安排,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善与恶两个世界的对立冲突。南希本是一个内心具有正义感和善良价值观的人,但是从小就身处恶劣的环境,饥饿威胁着她的生命,作为一个被那个时代资本主义抛弃的一类人群,她选择默默地迎接饥寒交迫的生活直到最终死亡还是违背社会法律和自己内心价值观去行窃、犯罪以维持卑微的生命,成了南希善与恶痛苦的内心争斗。当南希看到心地本来很善良的奥利弗加入自己所处的犯罪团伙中时,心理上是十分痛苦的,她并不想奥利弗也和自己一样陷入恶的深渊。因此当费金等人要通过殴打逼着奥利弗去偷盗抢劫的时候,南希不顾自身安危,奋不顾身地去阻止和保护奥利弗,这正是南希自我良知被唤醒的表现,她的善良之心也与费金等人的邪恶形成两个世界强烈的对比。
二、电影艺术的再现
文学与电影虽然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艺术表达方式,但是更多的时候却能很好地交融在一起,电影常常可以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故事基础,文学也可以通过电影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美国早期电影《乱世佳人》就是根据美国文学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而创作的经典影片。到目前为止,关于《雾都孤儿》的电影大概拍摄了二十多种的版本,几乎成了电影院的常客。到了1948年,英国人这一次正式地将《雾都孤儿》好好地拍成了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也成为至今《雾都孤儿》所有影视版本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此后的几十年里屡有《雾都孤儿》的影视作品面世,但这其中,要么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快餐类型,要么是随意抄袭的糟烂作品,很少出现具有价值的作品。大卫·里恩版的电影《雾都孤儿》,全片以阴郁的画面为主,叙述冷静而客观,就像伦敦城内多年不散的浓雾,充满了沉郁的气息。这是一部黑白片,片中饰演奥利弗的小演员亚力克·吉尼斯表现极佳。影片全长116分钟,而开头就有长达10分钟的沉默,只有画面和声音的组合:乌云、狂风、电闪雷鸣,接着就是暴雨,一个即将分娩的女人,在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前行。 狄更斯原著里面,整个故事很像伦敦城内长时间以来不能散去的浓雾般的沉郁气息,下层劳动人民命运被时代和少数看起来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人士玩弄,并且可悲的是这些下层人群之间也缺少相互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而多是彼此之间的利用与迫害。
三、结语
《雾都孤儿》中许多人性本来纯善的人,包括主人公奥利弗、南希等都沉沦过,干过许多坏事,经历了诸多的社会阴暗与堕落,但是最终仍以主人公奥利弗光明幸福的家庭团圆来结尾,这表明在狄更斯的展望中,善与恶的两个世界斗争的结果,必然是良善与正义战胜黑暗与虚伪。关于人的属性,马克思曾有过经典的论断,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具有生物性的同时还具有着社会属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雾都孤儿》权势话语的语言学征象研究”(项目编号:15Q199);2014年度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权势的认知语用解读与和谐英语课堂的构建”(项目编号:JY2014058)。
(作者简介:高璐,女,硕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