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间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从而确保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指兴趣,如果幼儿对合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便会主动参与合作活动,并能从中感受到乐趣。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1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创设幼儿自由交往的平台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学习解决问题,渐渐幼儿遇到问题基本能自己解决,争吵和告状的现象大大减少。其实, 幼儿天生就有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愿望。因此,不要怕孩子与同伴不能交往,更不要怕孩子在与同伴的玩耍活动中受到伤害。应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让双方达成共识,并达到友好的合作。
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共同参与、分工合作
首先,充分利用和发掘班级的各种教学设施,激发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欲望,让幼儿感觉到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在我班的生物区里,摆放着一些盆栽,我就请小朋友们来照顾它们。可是小朋友人数多,盆栽数量少,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众说纷纭。于是我说:“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有照顾小花小草的机会,什么办法最好呢?”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把全班小朋友平均分成几组,轮流照顾。此外,每组的成员再进行具体分工,你浇水,我记录。由于这种活动幼儿是第一次参加,而且是可以看到收获的,所以大家兴趣高涨,很自然地产生了合作意识。
其次,我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虽然会有幼儿在一起玩同样玩具,但实际上,幼儿都在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他们也有适当的交流,但并不是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只属于平行游戏。因此,我有意识地安排情景,给幼儿提供必须要多人参与,分工合作的游戏。让幼儿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必须相互依赖、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如:让幼儿玩表演游戏,激发幼儿排练的兴趣。精心设定表演目标,并提供幼儿分小组交往的时间,让幼儿在小组中学会自由去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熟悉剧本、排练剧情。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3 适时指导和激励,积极调动幼儿交流与合作的情绪
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进行自发性的合作活动时要比我们安排好的合作活动更投入。在自发性的合作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自觉地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合作,遇到了困难也能勇敢地面对,并商讨解决。而在安排好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在合作时,有的幼儿表现得漠不关心,有的幼儿虽然在合作,但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自己选择合作伙伴,也是幼儿积极参加合作性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在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赞许的目光,每一个亲切的抚摸,对幼儿来说都是极大的鼓励。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对合作不好的幼儿更要给予语言方面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能一起努力完成任务,有进步!”、“再来一次,你们一定会合作成功”等等。
4 注重运用技巧与方法,提高幼儿交流与合作的效果
在精神方面,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在物质方面,室内可以为幼儿提供合作画画的瓷砖墙,墙面上张贴一些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绘画作品等;创设与同伴共同分享的自带玩具角、图书角;开设 “表演区、益智区、生物区”等活动区角,并及时更换区角材料。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而语言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和愿望,能更好的与人沟通,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当然,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还会经常看到幼儿的一些不合作行为,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积极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就一定能够调动幼儿的合作兴趣,让幼儿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1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创设幼儿自由交往的平台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学习解决问题,渐渐幼儿遇到问题基本能自己解决,争吵和告状的现象大大减少。其实, 幼儿天生就有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愿望。因此,不要怕孩子与同伴不能交往,更不要怕孩子在与同伴的玩耍活动中受到伤害。应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让双方达成共识,并达到友好的合作。
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共同参与、分工合作
首先,充分利用和发掘班级的各种教学设施,激发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欲望,让幼儿感觉到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在我班的生物区里,摆放着一些盆栽,我就请小朋友们来照顾它们。可是小朋友人数多,盆栽数量少,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众说纷纭。于是我说:“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有照顾小花小草的机会,什么办法最好呢?”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把全班小朋友平均分成几组,轮流照顾。此外,每组的成员再进行具体分工,你浇水,我记录。由于这种活动幼儿是第一次参加,而且是可以看到收获的,所以大家兴趣高涨,很自然地产生了合作意识。
其次,我在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虽然会有幼儿在一起玩同样玩具,但实际上,幼儿都在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他们也有适当的交流,但并不是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只属于平行游戏。因此,我有意识地安排情景,给幼儿提供必须要多人参与,分工合作的游戏。让幼儿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必须相互依赖、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如:让幼儿玩表演游戏,激发幼儿排练的兴趣。精心设定表演目标,并提供幼儿分小组交往的时间,让幼儿在小组中学会自由去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熟悉剧本、排练剧情。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3 适时指导和激励,积极调动幼儿交流与合作的情绪
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进行自发性的合作活动时要比我们安排好的合作活动更投入。在自发性的合作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自觉地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合作,遇到了困难也能勇敢地面对,并商讨解决。而在安排好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在合作时,有的幼儿表现得漠不关心,有的幼儿虽然在合作,但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自己选择合作伙伴,也是幼儿积极参加合作性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在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赞许的目光,每一个亲切的抚摸,对幼儿来说都是极大的鼓励。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对合作不好的幼儿更要给予语言方面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能一起努力完成任务,有进步!”、“再来一次,你们一定会合作成功”等等。
4 注重运用技巧与方法,提高幼儿交流与合作的效果
在精神方面,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在物质方面,室内可以为幼儿提供合作画画的瓷砖墙,墙面上张贴一些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绘画作品等;创设与同伴共同分享的自带玩具角、图书角;开设 “表演区、益智区、生物区”等活动区角,并及时更换区角材料。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而语言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和愿望,能更好的与人沟通,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当然,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还会经常看到幼儿的一些不合作行为,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积极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就一定能够调动幼儿的合作兴趣,让幼儿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