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撷英 余音绕梁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21日至10月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2014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已进入第五届。由前四届的“展演”至本届的“演出季”,在依旧贯彻“坚持崇高艺术理想,塑造国家艺术形象”,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作用,全面展示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实力,推出优秀创演人才和作品的同时,还将“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重要演出品牌”作为本届演出季的宗旨。由“展演”至“演出季”,并非仅是形式或称谓的改变,更多的是体现了国家级院团从此前的“亮相式”表演到全面建立“面向市场、培养听众”的产业意识。如此种种,2014年的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必将在新时期中国文艺演出史中留下它精彩的一笔。
  历时19天的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下简称“演出季”),表演内容囊获了歌剧、舞剧、戏曲、戏剧、音乐会等多种体裁的艺术演出。在演出单位的选取上,以“9+1”为模式,即除9个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外,首次将中央民族歌舞团纳入其中。十大艺术院团在北京各大剧场推出29个剧目62场演出。
  在十大院团中,音乐团体占六席,分别是: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它们分别呈现了歌剧《费黛里奥》《齐格弗里德》,民族音乐会《印象国乐》《丝绸之路》《云贵川》《丝绸之路》,交响音乐会《莱菌回响》《复兴之路》《木兰诗篇》《世纪之舞》《中国梦随想》《劳动创造幸福》及合唱音乐会《国风绕梁》,共13个剧目的17场演出。从上述剧目不难看出,在国外乐团纷纷访华、演出市场持续发展的环境下,这场汇集中外名作和新创剧目的“演出季”,以创演风格多元出新,体裁、题材丰富多样向观众展示了其艺术院团“国家队”的实力和担当。
  一、 创演新秀 头角尽显
  从创演团队对青年艺术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方面,一直以来,文化部组织的大型展演活动都将检验队伍、挖掘新作、推广新人作为一项基本举措。在本届“演出季”,不少年轻的演员和创作者已在所属院团的专场演出中承担重要角色。
  在创作方面,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全新委约的、讴歌民族复兴的交响合唱作品《中国梦随想》(刘麟作词,邵恩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和北京节日合唱团合作2014年9月3日首演于北京音乐厅)。作品由黄凯然、杨凯、温展力、郑阳、王丹红五位青年作曲组成音乐部分的写作团队,他们其中三人为八零后,两人为七零后。对于这种“主旋律”题材的音乐写作,一举推出由五位年轻作曲所组成的团队挑大梁的做法显然是令人好奇且有些许担忧的。但曲终谢幕留给听众的仍然延续那种一脉相承的、如歌股可听性强的作品,没有炫技,没有使用“后现代”语境,没有掺杂某些流行于当下的、抽象或晦涩难懂的概念。既体现出青年创作者对大众群体审美的关照,也展现了他们充分尊重和深挖了题材本身的寓意,算是一部能够代表当下青年作曲家旋律创作才能的诚意之作。美中不足在于,五位青年作曲作为创作团队而言,配合略显默契不足,在音乐的写作上都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尽致展现,但综合呈现时就难免略有主题不够鲜明,高潮不够凸显的遗憾。好在瑕不掩瑜,作为首次以团队阵容出现而言,他们仍然将华丽的亮相留在今年“演出季”的舞台上。
  不少演出经验丰富、早有大奖傍身的青年艺术家在本次“演出季”中依然闪耀,近年大量的实践经验令他们更加成熟,逐渐从崭露头角的新人过度到能肩扛重任的骨干。《印象·国乐》的主创之一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姜莹,歌剧《费黛里奥》和《齐格弗里德》中的主创和演员:中央歌剧院指挥朱曼、导演施晶芙、歌剧演员刘怡然、於敌人、韩钧宇,大型情景交响音乐会《木兰诗篇》的主要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歌唱演员雷佳、张英席、刘旋等均在此列。
  更多年轻而优秀的院团骨干在此不便一一赘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均接受过国内一流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教育,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他们其中的大多数有海外深造和比赛、演出等经历,表演风格和创作理念较为新颖,技巧纯熟,是中国当下青年音乐人才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国家级音乐家的接棒人。而正是上述“以老带新”的创作组合模式,配合国家级的优秀平台,在大力提拔和使用年轻创演人才的基础上,既保证创作质量,同时还培植、储备、锻炼了新人,如此这般良性循环,就是这些乐团能够长久保持其“国家队”水准并“永葆青春”的秘诀之一。
  二、德系作品独出机杼
  从西方经典作品的选择方面,本届“演出季“上演的外国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乐)都默契十足的将德国巨匠级音乐家的名作列入其中,包括中央歌剧院版的两部歌剧《齐格弗里德》(2014年9月21、22日首演于国家大剧院)、《费黛里奥》(2014年9月3、4日首演于保利剧院)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为纪念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举办的系列音乐会《莱茵回响》(2014年9月14日,邵恩指挥,首演于国家大剧院)。
  《齐格弗里德》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之三。《费黛里奥》则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故事复杂、庞大,人物众多,全剧充满晦涩难懂的象征符号,瓦格纳在音乐写作中又更加全面地深化了这部剧的内涵。简而言之,大而难是瓦格纳给音乐爱好者最直观的印象。而《费黛里奥》,虽谈不上脍炙人口,却仍然具备德式作品史诗股宏伟的音乐和拯救式歌剧的英雄唱段。这种英雄式史诗性的唱段对演员要求很高,大段大音量的戏剧性的唱段对身体条件不占优势的中国歌剧演员是一个困难不小挑战。而实际看来,中央歌剧院版的女主角莱奥诺拉的确在表现角色时音色略感单薄,尤其在作品的后半段,乐队有若干乐段盖过了独唱演员。不纠结于此的话,演出阵容的敲定应该是煞费苦心的,这是《费黛里奥》首次以中国演员饰演剧中的全部角色。而本次无外援版的《费黛里奥》在诠释歌剧色彩——戏剧张力上表现不俗,乐队和舞美均获得了肯定。
  就像以“哲学家”自居的瓦格纳将其作品称为“乐剧”那样,《尼伯龙根的指环》作为最能代表瓦格纳式思辨的作品,与早前就活跃于中国舞台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作品大相径庭,在剧目的编排和人物的塑造上毫无捷径可走。《齐格弗里德》演出长达4个钟头,面对如此庞大的、使用德语演绎的歌剧,对于所有中国演员的记忆力、戏剧表演能力甚至是体力,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因此,首次将这两部作品搬上舞台的复杂和困难程度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歌剧之作。剧中男女主角的饰演者雨果·马尔特和莉莎·利文斯顿的表现无疑是优秀的,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的饰演者,如刘怡然、於敌人等的演出则是值得称赞的。刘怡然对于米梅的饰演是十分到位的。如果高亢明亮,清脆悦耳的嗓音都已不能刷新听众对于独唱演员的严苛考量,那么,刘怡然对角色的塑造上也是一大亮点:滑稽可笑的肢体语言配合邪恶恐惧的面部表情,使“米梅”这一角色更加立体生动,完全遵循了瓦格纳视音乐与戏剧并重的态度。对于《指环》中最丰满且复杂的角色——沃坦,青年男中音於敬人的嗓音辨识度颇高,整场演出醇厚通透、表演沉稳,在对角色的塑造上张力十足。作为一名中国歌者,他们将瓦格纳笔下著名的角色在本幕戏中矛盾、复杂的性格演绎到位实属不易。   在人员有限的基础上,一所院团同时排练两部德语歌剧,且两部歌剧首演的时间不过相隔半月,这对于非母语演绎角色的歌剧演员的挑战是空前的。正因如此,《齐格弗里德》和《费黛里奥》首演的成功,见证了作为国家级歌剧院团全体演职人员的艺术素养与才华。
  2014年时逢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当邵恩执棒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诠释这位西方音乐史中最后一位秉承德奥音乐传统的殿军最富盛名的作品时,当那拥有华丽音响至足以蛊惑人心的理查·施特劳斯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交响诗《蒂尔的恶作剧》、《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音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三部极具可听性的作品被写进节目单时,所有爱乐者的期待被这位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领军人物所勾起。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将这位号称“能用音乐画只汤勺让你看看”的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多方位立体化的诠释。演出果然将国交深沉醇厚的音响特点彰显。同时,理查·施特劳斯那华丽的戏谑和诡异的幽默也被国交熟练而老道的展现。不得不提的是,宁峰对作曲家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精彩绝伦的展现,也成为听众散场后热烈讨论的话题。
  本年度的“演出季”对外国作品的挑选和演绎可谓做足功课。从贝多芬、瓦格纳至理查·施特劳斯,从《费黛里奥》《齐格弗里德》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每一部作品都是作曲家的名作。三台淋漓尽致的剧目将产生并盛行于德国的德式“超人”理论所承载的音响盛宴呈现于中国观众。除了对作品难度的挑战之外,在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中,能够体验到演出方对原作的尊重。最终,国家交响乐团将德式交响的华丽、优美、大气、磅礴无一遗漏的展现。新颖一流的舞美设计也将瓦格纳戏剧对神话传说中的风光景致和神秘氛围得以显现,大气磅礴的舞台气势为中央歌剧院版的两台德国歌剧增色不少。几场演出亮点不断,综合而言,此次中央歌剧院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版的德国作品演出令人拍手称赞,是今年“演出季”的一大亮点。
  三、风华民乐大气远嘹
  在民族音乐作品的推广和普及方面,今年“演出季”上演的民族音乐会新意不断,夺人眼球: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族音乐会《印象·国乐》(2014年8月22-24日于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丝绸之路》(2014年9月26日于国家大剧院首演)、合唱音乐会《国风绕梁》(2014年9月3日于国家大剧院上演),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民族音乐会《云贵川》(2014年9月8日于民族剧院首演)等。
  “跨界”与“融合”是今年“演出季”中民乐专场音乐会的特色之一。中央民族乐团的《印象·国乐》自2013年首演起就引发了乐界大规模的讨论,并已在全国总计演出40余场。在民族音乐知音渐稀的当今,一场将乐曲以戏剧串联的方式从头至首尾一气呵成的跨界作品,开启了民乐创作与表演的新讨论。今年“演出季”将《印象·国乐》的首场演出置于清华大学新礼堂。与此前引发乐界两种观点所不同的是,笔者从头到尾体会到的是观众席中压倒性的好评。这种好评如果是因观众群体的较单一性(观众席中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和琴童及其家长)而导致,那么它传递了一个有意思的讯号,即《印象·国乐》获得了民乐在当下传承和发展中最主流的承载群体真诚并热烈的肯定。整场音乐会只有一个大气唯美的音乐主题,由多种乐器反复演奏,加以前沿考究的舞美设计,独具匠心的台词、量身设计的服装等所有种种创新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但这种独具匠心,只为服务于音乐本身。如此民族“乐剧”,将大多数人眼里又“土”又“老”的民乐帽子摘掉,赋予它适合当代审美的新面貌,让青年人走进剧场,令“最有魅力的中国音色”找到它潜在的“知音”群体。
  在《印象·国乐》跨界创新的同时,中央民族乐团的另一台音乐会《丝绸之路》则更多的体现出融合与共通。这台与新疆艺术剧院合作的,以民族管弦乐、民族声乐等为表现形式,与中亚、中东地区的演奏家重现“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音乐会,以千年古丝绸之路影响下的中原音乐和新疆西域音乐为基础,展现了同中亚和欧洲部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音乐文化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音乐会将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传统音乐元素,与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的沿线地区,如陕西、甘肃、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相融合,经过重新的加工与改编创作而成。这台集民族管弦乐、民族声乐、数字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以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国梦为题材的音乐会,还邀请了印度最富盛名的西塔尔演奏家Shubhendra Rao和打击乐演奏家prodyutkumar与中央民族乐团共同演出。艾捷克、热瓦普、冬不拉、萨塔尔、手鼓等众多乐器所呈现的音乐风格特征,令听众感受到强烈的异域风情和音乐文化。
  “演出季”期间,两台致力于汇集各民族民歌为主题的音乐会《云贵川》与《国风绕梁》相继上演。音乐会将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内蒙、新疆等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综合呈现。在既有民族风貌又具时代精神的多民族、多地区、多种演唱形式的感召下,唤起听众的文化自觉,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四、人文情怀筑梦中国
  襟怀天下,心系苍生,是中国传统人文情怀和社会精英群体思想的最高境界。富有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珍宝、历史的见证。在号召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国精神的今天,一批有情怀有责任感的音乐家不负时代,创作出反映当下中国的主旋律作品。其中,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联合演出的中国歌剧《木兰诗篇》(2014年9月5日于国家大剧院上演)以大型情景交响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同时参加展演的还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交响合唱套曲《劳动创造幸福》(2014年9月1、2日于世纪剧院首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交响合唱音乐会《中国梦随想>及中央歌剧院的大型声乐交响音乐会《复兴之路》(2014年9月11日于国家大剧院上演)。
  《复兴之路》和《木兰诗篇》是两部多年前的老作品复演。《木兰诗篇>是第一部登上世界级歌剧舞台的中国原创歌剧,且是自其公演10年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场次最多的中国原创歌剧。它以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形式讲述中国的传奇故事《木兰辞》。在创作上,以交响乐为主体,吸纳并融合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和中国传统戏曲等多种元素进行创作,将古老的传说赋予新的艺术内涵,以当今时代的视角与理念谱写出热爱生活,呼唤和平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而《复兴之路》作为继《东方红》、《中国革命者之歌》后,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于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首演,成为国庆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中一道备受瞩目的“文化景观”。此后又以100场的演出场次,累积20余万的观众人数,创造了新中国演出史上的纪录。本次“演出季”上演了音乐会版的《复兴之路》,这场由中央歌剧院演出的大型音画史诗《复兴之路》音乐会是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基础之上浓缩改编而成。音乐会版以历史时间为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五个乐章共串联起20余首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再现了中国革命、创业和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集体记忆的缩影。这两台口碑作品再次上演,迎来诸多反馈,再次验证优秀的作品从来都是能够培养听众、调动听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自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倡议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高潮,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东方演艺集团的两部新创交响乐合唱作品于“演出季”期间首演。《中国梦随想》是为党的十八大所描绘的“中国梦”蓝图而创作的赞美时代、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型交响合唱作品。这部新时期的主旋律吸纳五位年轻作曲家以他们充满激情与向往的饱满热情谱写梦的回想和青春之梦。作品主题宏大,内容丰满,布局严谨。不得不提的是,著名指挥家邵恩和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加盟为作品增色良多。同样以“中国梦”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劳动创造幸福》也以声乐交响乐的方式呈现。作品以“劳动者的一天”为主线,分为五个部分,共14首作品。作品讴歌了当下中国劳动者的时代精神,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时期劳动者的气质和神韵,是一部关照普通人的现实主义作品,令艺术回归大众,让音乐走进生活。
  总体看来,这些作品都以厚重的交响乐作为主要表现手法,运用大合唱、小合唱、独唱、重唱、领唱、伴唱和朗诵等多种形式,以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多种演唱方法,讲述历史的中国和新时代里的中国人。不少作品在创作手法上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如《木兰诗篇》中,对源自豫剧的特色音程的使用,《劳动创造幸福》中对信天游、秦腔等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都让音乐主题犹如乡音的呼唤,令“中国耳朵”倍感亲切。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极易使人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种创作手法是中国原创式交响的拿手好戏,是带领听众进行了一场脚踏实地的穿云破雾之旅,是那些具有人文情怀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为中国奏起的时代主旋律之歌。
  五、推介研讨重评轻奖
  自2010年起,每年的国家艺术院团展演都包括三部分,即剧目展演、专家评论和演出的推广交易会。推广交易会一般通过举办国家艺术院团演出项目推展会和艺术院团代表与剧场负责入座谈会等活动,促成院团和剧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将口碑好的作品推广至各省市,从而推动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市场化运营之路。“2014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推广交易会”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举行。10个国家院团和25个省市的相关演艺机构参与活动。笔者依照本次推广会的成果和反馈意见,具体归纳出以下几点:首先,大部头的经典佳作依然备受追捧,如《木兰诗篇》和《印象·国乐》等,“演出季”结束后这些作品也将开启新一阶段的全国巡演模式。其次,市场调研与成本控制是国家级院团高效运营的实用法则。在本届“演出季”中,《劳动创造幸福》《世纪之舞》等作品,无论题材的选择还是创作的构思都别具一格。两部作品前者走现实主义路线,将创作对象定格在朴实的万千劳动者,创作出质朴优美的群众之歌。东方演艺集团邀请首都劳模合唱团合作演出,这些非专业出身的合唱演员在高强度的密集专业训练后,带来了与专业无差的高质量演出,劳模诠释劳动者,既相得益彰又优化了演出资源。后者独辟捷径,上演了打击乐器唱主角的交响音乐会,让古典音乐也“击”动起来,充满动感的节奏,极富震撼的音响令观众耳目一新。这些演出在众多聆郎满目的音乐会中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最后,院团与剧场是相互依存的战略伙伴关系。剧场连接院团与市场,剧场的反馈是院团创演优劣的晴雨表;院团是创演的摇篮,引进高质量的国家级院团演出是剧场盈利的法宝。在演出推广交易会的座谈会上,国家艺术院团通过这一交易平台强化了市场意识、观众意识,提高了剧目运营能力,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优化了产业配置。
  本届“演出季”采取“重评论轻评奖”的机制,在音乐、舞蹈、戏剧三大项演出之后举办了大规模的分项研讨会,意在将重心放在学术研讨和剧目点评上,强化创评互动,促进文艺创演的机制完善。在音乐类所有演出结束后,2014年9月27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中国文化报理论部承办的2014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研讨会(歌剧、音乐会组)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举办。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宋合意与特约评论组成员张振涛、陈原、王立民、于庆新、陈乾、许京生等,与参演院团的主创人员参加了研讨。会议集中讨论了新创或复排剧目的创作和制作经验和不足,也对一直以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剧目进行研讨。总体概括为三,首先,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问题,应该传承传统也要关注当下,两者并重。其次,在演出剧目的选择上,应该突出国家级院团的专业化和国际化,中国风格的新创剧目要完美诠释,传统经典的西方剧目也须熟练驾驭,这是国家级院团的素养和职责所在。最后,国家级院团承载对群众音乐审美的导向性作用,在对“崇高”和“美”的追求中,要始终立足于国家和人民,无愧时代期许。
  结语
  回顾2014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音乐类的演出,在剧目选拔上,维持了以往一贯的标准,在推崇多元化、多样性的同时,坚持发挥国家级音乐院团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演出剧目选择上既有民族传统音乐也有西方经典名作,既有对中国原创经典作品的回顾也有新创作品的首演;在演出题材上,既有歌颂中国梦主旋律的作品也有展现民族团结和反应地域文化的作品,既有颂扬“英雄”题材的作品,也有向经典致敬的纪念音乐专题。
  当下各种“演出季”、音乐节呈井喷态势缤纷而至,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始终以其中国艺术院团国家队的平台承载着国人对中国音乐创作和演出的严苛要求和美好期许。纵观历届“演出季”音乐类的节目单,不难发现,那种听觉很差、谱面很美的作品从未出现在“演出季”的舞台。在音乐创作求“变”求“新”的今天,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十分鲜明的态度:“变”和“新”是创作的手段,手段是为音乐服务的,而音乐是给人听的。因此,那种唯“新”是从、唯“变”是从的“科学实验”式的作品从未在此获得鼓励和推广。
  作为国家级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出和推广平台,“演出季”鼓励、扶持和选拔了优秀的创演人才,并相继推出了艺术惠民工程,对普及优秀作品、繁荣群众音乐文化生活做出了最务实的举措。它同时也为艺术评论和艺术创作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切实有效的完善了创评互动的机制。“演出季”还以其国家级艺术创演高地的格局,为创建崇高、有序、丰富的国家级演出和推广平台的日趋完善而伐陈出新。如此,正是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影响着市场利益的分配。  ·司法有责任对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创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  ·创作性并不能以视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时长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创作是一个取舍、选择、安排和不断创造的行为过程,著作杈法所保护的是智力成果,而非单纯劳动成果。  ·游戏短视频本身具有娱乐休闲的特点,消费群体也主要是青年人,因此不能以传统文
期刊
何为束缚  人生来就是被束缚的。如被限定在“人”这一物种的特性里,这种特殊的生物结构规定了人所有的生命活动,也规定了人肢体运动的样式,这是先天的也是较为有形的束缚。然而人被束缚,更多地还体现在后天的束缚,是无形之力 观念的束缚。观念主要是指人意识层面的活动,内容包含了诸多方面,有时代观念的束缚、社会观念的束缚等,更微观的层面体现在文化教育的束缚,法律道德的束缚,最后也不乏自我约束性的束缚,各种束缚
期刊
棕扇舞是哈尼族的标志性舞蹈,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地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江,时至今日,棕扇舞作为一种民俗传统被固化下来,并被发扬光大,实现了由具有神性的祭祀典礼舞蹈向民俗丧葬舞蹈、再向大众世俗文化娱乐项目的转变。  哈尼族舞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在哀牢山的广大地区,一些具有浓郁原始风格的
期刊
中国画最早的起源无疑是从人物画开始的。众所周知,从东晋的顾恺之到隋唐的闰立本、吴道子,北宋李公麟,明代仇英,清代任伯年,再到新中国的徐悲鸿、蒋兆和……直至当代画坛优秀的人物画名家,1000多年来,中国人物画坛气象万千、风光无限,形成中国悠久绘画史中无可替代的宏大景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诗人赵翼的名句无疑是对这一景观成因的最明确、精辟之解释——中国画的发展正是在历代优秀画家的不
期刊
1945年6月17日,天津的耀华礼堂正演出着一首悲壮雄浑、振奋人心的管弦乐作品。担任首演的乐团是当时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天津工商学院交响乐团,指挥——同时也是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被当时天津媒体誉为“天津音乐之雄”的时年31岁的张肖虎先生。台下听众满含热泪,激动于油然而生的爱国之情。然而人们并不知道的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交响诗作品。  张肖虎先生是我国
期刊
以司法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过度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转变成追求质量与效率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如何才能实现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看来,有四个关键因素不容忽略。  司法“严保护”。法制是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与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与管理等
期刊
焦小健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成就在于直观绘画方面。焦小健肖像作品以其独有的构成、色彩、笔法使画面透出一种宁静、单纯、平和、均衡、开阔、内敛、典雅、清澈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  一、 绘画性与书写性  绘画性是一个画种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忽略了这一点就无从谈及其他。油画之所以叫油画,并不是简单地用油调颜料画出来的画就叫油画,而是作为一个已有500多年历史
期刊
欧洲专利局最近更新了收费标准,新的收费标准已经从2018年4月1号正式开始实施。该标准不仅包含了欧洲专利的相关费用,也包含了PCT专利(国际专利)的相关费用(如果欧洲专利局是国际专利的受理局、国际检索单位或者国际初步审查单位)。  1.第三年的年费可以提前缴纳  根据新的收费标准,第三年的年费可以在年费缴纳期限前六个月之内缴纳(以前是提前三个月)。第四年及之后的年费保持不变,且只能提前三个月缴纳。
期刊
过去二十年间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增长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使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习惯和期待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电子商务猛然打开了一个新市场的大门,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模式。  最新估算数据显示,2017年欧盟有68%的互联网用户至少进行过一次在线购物用于个人消费。与十年前相比,这一数字已经上升了18%并且仍将继续增长。  尽管欧洲国家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是低进入壁垒
期刊
引言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专利是互联网技术创新的重要保护手段。因此,有效保护互联网专利对于促进我国互联网技术创新、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搜狗诉百度专利侵权案判决中,开拓性地运用了专利侵权举证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