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广大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我的体会是: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成果展示激发兴趣。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通过这种做法,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评比激励激发兴趣。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积极分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向传授阅读方法。当代学习科学认为,学习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即首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明确其主要内容。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在阅读中对于某些难点,可采用绕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浪费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以免影响进度。
3.批注法。老师在阅读过程中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的句子、观点,随时记入特制的卡片之中,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还要指导学生把大脑中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
4.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速度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5.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择其所需而读,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统统的抛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书海浩瀚,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有许许多多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的同时,坚持五条原则、三种方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五条原则是: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又有当代学生优秀范文。三是体裁涉及儿歌、寓言、童话、神话、古诗、记叙文、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科普说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趣味性。五是图文并茂,活泼生动。
三种方法是:一是根据文体,指导读同类型文章。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读物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农夫和蛇》后,可以介绍寓言集;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读。二是根据作者,指导读系列作品。老师可以在教授某位作者和文章后,紧接着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给学生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如学习了李白的诗《赠王伦》,教师就可以介绍李白另外的诗让学生读。三是根据内容,指导读相关的文章,抽时间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连的文章,以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周恩来传》等一些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录。学生通过阅读对周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才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柳淑凤,教师,现居山东莱西。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气氛激发兴趣。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成果展示激发兴趣。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通过这种做法,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评比激励激发兴趣。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积极分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向传授阅读方法。当代学习科学认为,学习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即首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明确其主要内容。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在阅读中对于某些难点,可采用绕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浪费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以免影响进度。
3.批注法。老师在阅读过程中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的句子、观点,随时记入特制的卡片之中,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还要指导学生把大脑中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
4.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速度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5.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择其所需而读,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统统的抛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书海浩瀚,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有许许多多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的同时,坚持五条原则、三种方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五条原则是: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又有当代学生优秀范文。三是体裁涉及儿歌、寓言、童话、神话、古诗、记叙文、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科普说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趣味性。五是图文并茂,活泼生动。
三种方法是:一是根据文体,指导读同类型文章。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读物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农夫和蛇》后,可以介绍寓言集;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介绍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读。二是根据作者,指导读系列作品。老师可以在教授某位作者和文章后,紧接着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给学生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如学习了李白的诗《赠王伦》,教师就可以介绍李白另外的诗让学生读。三是根据内容,指导读相关的文章,抽时间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连的文章,以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周恩来传》等一些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录。学生通过阅读对周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才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柳淑凤,教师,现居山东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