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小儿哮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生活質量。结果 经过干预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患儿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其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咳嗽、哮鸣以及呼吸困难。小儿哮喘病程相对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会对患儿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等产生严重影响。在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家长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患儿家长的支持与陪伴,能够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我院对46例哮喘患儿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所选入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存在憋喘、气促、胸闷、反复咳嗽等症状。患儿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伴随过敏性鼻炎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哮喘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以及对照组(n=46)。研究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5.64±1.64)岁,病程为1~14个月,平均病程为(6.87±2.11)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78±1.72)岁,病程为1~15个月,平均病程为(6.96±2.23)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哮喘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按照医嘱用药,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要求其配合相关护理工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1)构建家庭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作为组长,选取8名均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作为组员。小组通过文献查阅、以往护理经验总结归纳,并结合患儿家庭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案。小组组长负责指导及监督,组员负责落实具体护理措施。(2)资料整合。患儿入院后,对其基本信息及家庭信息进行收集并整合,做好相关记录,为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参考。(3)集体教育。组织患儿家长参与集体教育,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价值及优势,肯定家长在患儿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再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4)日常护理管理。在患儿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求家长陪同,责任护士在协助患儿用药期间,边向患儿详细讲解药物正确用法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时要求患儿家长给予患儿情感支持,如家长可向患儿讲故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给予抚摸、安慰等,让患儿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并转移患儿对病痛的注意力,使患儿能够配合治疗。(5)延续性护理。患儿出院后,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通过微信、电话等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询问患儿恢复情况,主动答疑解惑,及时纠正错误行为,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恢复状态。
1.3 观察指标
患儿入院时以及出院后1个月分别采取PAQLQ量表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涉及15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总分愈高说明患儿生活质量愈优[2]。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PS 17.0对此次研究当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哮喘患儿年龄普遍较小,认知能力不足,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可能会出现抵触或不配合的情况,会影响实际治疗效果。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若能够获得家长的配合,能够促进治疗、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从结果来看,经过干预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似[3],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哮喘患儿护理质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强调了患儿家长在患儿治疗当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4]。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会保持密切沟通,并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让患儿家长能够从容地应对患儿病情,并给予其情感支持,让患儿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体验。由于家长的介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使其快速适应院内环境,促进其配合治疗。当患儿出院后,通过延续性护理能够继续跟踪患儿病情,并给予适当指导,促进患儿恢复。
综上所述,在哮喘患儿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促进患儿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03):167-181.
[ 2 ] 李玉辉,林芳珠,张淑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51-153.
[ 3 ] 周金芳.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4):99,102.
[ 4 ] 朱林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智慧健康,2018,4(18):65-66.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咳嗽、哮鸣以及呼吸困难。小儿哮喘病程相对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会对患儿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等产生严重影响。在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家长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患儿家长的支持与陪伴,能够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我院对46例哮喘患儿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所选入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存在憋喘、气促、胸闷、反复咳嗽等症状。患儿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伴随过敏性鼻炎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哮喘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6)以及对照组(n=46)。研究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5.64±1.64)岁,病程为1~14个月,平均病程为(6.87±2.11)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78±1.72)岁,病程为1~15个月,平均病程为(6.96±2.23)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哮喘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按照医嘱用药,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要求其配合相关护理工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1)构建家庭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作为组长,选取8名均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作为组员。小组通过文献查阅、以往护理经验总结归纳,并结合患儿家庭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案。小组组长负责指导及监督,组员负责落实具体护理措施。(2)资料整合。患儿入院后,对其基本信息及家庭信息进行收集并整合,做好相关记录,为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参考。(3)集体教育。组织患儿家长参与集体教育,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价值及优势,肯定家长在患儿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再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4)日常护理管理。在患儿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求家长陪同,责任护士在协助患儿用药期间,边向患儿详细讲解药物正确用法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时要求患儿家长给予患儿情感支持,如家长可向患儿讲故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给予抚摸、安慰等,让患儿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并转移患儿对病痛的注意力,使患儿能够配合治疗。(5)延续性护理。患儿出院后,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通过微信、电话等保持密切联系,定期询问患儿恢复情况,主动答疑解惑,及时纠正错误行为,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恢复状态。
1.3 观察指标
患儿入院时以及出院后1个月分别采取PAQLQ量表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涉及15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总分愈高说明患儿生活质量愈优[2]。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PS 17.0对此次研究当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哮喘患儿年龄普遍较小,认知能力不足,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可能会出现抵触或不配合的情况,会影响实际治疗效果。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若能够获得家长的配合,能够促进治疗、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从结果来看,经过干预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似[3],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哮喘患儿护理质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强调了患儿家长在患儿治疗当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4]。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会保持密切沟通,并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让患儿家长能够从容地应对患儿病情,并给予其情感支持,让患儿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体验。由于家长的介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使其快速适应院内环境,促进其配合治疗。当患儿出院后,通过延续性护理能够继续跟踪患儿病情,并给予适当指导,促进患儿恢复。
综上所述,在哮喘患儿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促进患儿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03):167-181.
[ 2 ] 李玉辉,林芳珠,张淑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51-153.
[ 3 ] 周金芳.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哮喘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4):99,102.
[ 4 ] 朱林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智慧健康,2018,4(1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