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是多数人比较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就会因为胎教而接触到音乐。出生以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感知音乐,被音乐熏陶。可见,音乐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喜欢摆弄乐器,喜欢大声唱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音乐逐渐失去了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什么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兴趣的丧失呢?我在深深的自责中,探索原因,寻求方法,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观念里就是一门副科,他们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主观上的不重视,让音乐教学很难正常开展。低年级还好,家长愿意让孩子玩一玩,唱一唱。高年级的家长就认为纯属浪费时间,唱歌不如做数学题。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让学生对音乐渐渐失去了兴趣。还有高年级学生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羞于表达,加上音乐学科考试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引导与激发,无法对学生产生促进与激励的作用。
二、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转变态度,为成功奠基
音乐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径,无论在欣赏、表演、创作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家长若从主观上改变对音乐轻视的态度,用理性、长远的眼光来审视音乐,了解音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力。学生们就会因为家长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都说:“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学得好,必须从心底产生迫切的愿望,并重视它,这样才能为学好音乐迈开最成功的第一步。
2.增加教师魅力,营造课堂氛围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如果去做调查访问,孩子们一定会告诉你,我喜欢上课有激情的老师,我喜欢语言生动有趣的老师,我喜欢精神饱满、唱歌好听的老师……这些都是孩子们心底的愿望,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具备这些要素。因此,我们要迎合孩子们的口味,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亮出自己最阳光、最清爽的一面,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光彩照人的样子。在上课前十分钟。我们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另外,教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多用 “好不好?” “行不行?” “大家说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又如:在练习歌曲时,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唱一起跳,用最亲密的语言和动作感染学生,并适时给予他们表扬,多说:“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让孩子们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他们会更加开心。
3.注重体验,唤醒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可见,体验式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同样,体验是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基础,它会伴随着良好情感的形成而得到巩固。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演唱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当曲调逐渐熟悉之后,再引导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试唱。为了避免孩子们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可以在每一次演唱时,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孩子们总有新鲜感,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会得以长久保持,并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案例:在教唱《蚂蚁短,蚂蚁长》时,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见过成群结队的蚂蚁吗?你们知道蚂蚁都是什么样子吗?”好多孩子举手,有的说:蚂蚁黑压压的一群,看起来挺恐怖的。有的说:蚂蚁有大有小,它们会搬运比它们还大的东西。有的说:蚂蚁,挺可爱的……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他们对此特别感兴趣。此时,我拿出由歌词组成的童谣,让孩子们根据节拍的变化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验,很快,有孩子发现其中有一小节是三拍子的。此时,我就引导他们理解“变化节拍”,帮助他们了解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当孩子们熟悉旋律之后,再让他们唱歌谱,他们兴致盎然地开始学唱。为了挑起他们的兴趣,我还和孩子们玩 “接龙唱”的游戏,游戏的确是活跃课堂的催化剂,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了,教学效率也明显得到了提升。如此反复演唱,反复体验,孩子们不仅仅从歌词中感悟到音乐,还从曲调中理解了旋律、速度和力度。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深度抒发,让他们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意识到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要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如:端正学习音乐的态度,为孩子们的成功学习打好基础;运用教师个人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注重体验式教学,唤醒孩子们的音乐兴趣。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音乐课堂成为他们精神的家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观念里就是一门副科,他们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主观上的不重视,让音乐教学很难正常开展。低年级还好,家长愿意让孩子玩一玩,唱一唱。高年级的家长就认为纯属浪费时间,唱歌不如做数学题。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让学生对音乐渐渐失去了兴趣。还有高年级学生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羞于表达,加上音乐学科考试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引导与激发,无法对学生产生促进与激励的作用。
二、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转变态度,为成功奠基
音乐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良好途径,无论在欣赏、表演、创作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家长若从主观上改变对音乐轻视的态度,用理性、长远的眼光来审视音乐,了解音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力。学生们就会因为家长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都说:“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学得好,必须从心底产生迫切的愿望,并重视它,这样才能为学好音乐迈开最成功的第一步。
2.增加教师魅力,营造课堂氛围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如果去做调查访问,孩子们一定会告诉你,我喜欢上课有激情的老师,我喜欢语言生动有趣的老师,我喜欢精神饱满、唱歌好听的老师……这些都是孩子们心底的愿望,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具备这些要素。因此,我们要迎合孩子们的口味,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亮出自己最阳光、最清爽的一面,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光彩照人的样子。在上课前十分钟。我们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另外,教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音乐课上,我们要多用 “好不好?” “行不行?” “大家说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又如:在练习歌曲时,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唱一起跳,用最亲密的语言和动作感染学生,并适时给予他们表扬,多说:“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让孩子们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他们会更加开心。
3.注重体验,唤醒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可见,体验式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同样,体验是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基础,它会伴随着良好情感的形成而得到巩固。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演唱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当曲调逐渐熟悉之后,再引导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试唱。为了避免孩子们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可以在每一次演唱时,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孩子们总有新鲜感,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会得以长久保持,并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案例:在教唱《蚂蚁短,蚂蚁长》时,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见过成群结队的蚂蚁吗?你们知道蚂蚁都是什么样子吗?”好多孩子举手,有的说:蚂蚁黑压压的一群,看起来挺恐怖的。有的说:蚂蚁有大有小,它们会搬运比它们还大的东西。有的说:蚂蚁,挺可爱的……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知道他们对此特别感兴趣。此时,我拿出由歌词组成的童谣,让孩子们根据节拍的变化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验,很快,有孩子发现其中有一小节是三拍子的。此时,我就引导他们理解“变化节拍”,帮助他们了解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当孩子们熟悉旋律之后,再让他们唱歌谱,他们兴致盎然地开始学唱。为了挑起他们的兴趣,我还和孩子们玩 “接龙唱”的游戏,游戏的确是活跃课堂的催化剂,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了,教学效率也明显得到了提升。如此反复演唱,反复体验,孩子们不仅仅从歌词中感悟到音乐,还从曲调中理解了旋律、速度和力度。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深度抒发,让他们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意识到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要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如:端正学习音乐的态度,为孩子们的成功学习打好基础;运用教师个人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注重体验式教学,唤醒孩子们的音乐兴趣。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音乐课堂成为他们精神的家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