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实验前质量控制尤其重要。
加强沟通合理选项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前题
医师的合理选项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由于各种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医师必须对实验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要求医师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清楚每项填写的意义。因此,准确、恰当、合理地应用检验报告非常重要,所以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和利用,提高临床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
病人准备
采血前病人的状态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影响。各种不同的检测项目,采集前对病人状态有不同的要求。临床生化检验前要求患者处于较好休息状态,不宜熬夜、过度疲劳、饮酒等,也不能在上夜班后来查体。同时生化检查要求空腹采血,一般禁食8小时后才能采集,但也不要空腹时间超过18小时,这些都会影响血液中的成分;为了准确测定血脂,对高脂血症患者检查血脂时;应做到连续2天素食后或保持1周的普通饮食后采集标本,同时还要求在检查前晚饭不宜吃高脂肪食品;为了避免服用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药外,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采集后再服用。以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测定糖耐量采血前需做特殊准备等。做粪便隐血试验前3天,病人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以免假阳性反应。病人留取尿液和粪便时,避免混入其他血液,如月经血液等。留取粪便要新鲜且留在干净的器具内。做24小时尿蛋白,要告知病人准确留取24小时尿液,然后及时送检。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体内实际情况。
所以要做好实验前的质量管理。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是分析前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前的大部分工作是有患者、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以外的空间完成。这一环节是检验室很难控制的,临床反馈不满意检验结果,80%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合要求,如果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不好是导致检验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正确采集处理标本是整个实验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采集标本的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密切相关。用于血培养的标本采集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组织间隙,正常人竖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血液中体积9nm的成分不能通过血管壁转移到间质中去,使其将含量升高5%~15%。常见升高的指标有:Hb、WBC、RBC、总钙、碱磷酶、蛋白质等。止血带的使用也会改变静脉压力,从而引起与体位改变类似的检验指标的改变。如使用止血带压迫40秒,总蛋白可增加4%,AST可增加16%;压迫3分钟可是血样中很多项检验指标发生改变。当需要重复使用时,应使用另一上臂。避免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采血时一些不良习惯和劣质采血器具易造成溶血。如抽血速度过快,往试管中注血时未拔针头等,要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标本的采集量由实验室项目来决定,不能过少。抗凝血采集时,应注重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
血常规检验标本: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項为: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小时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标本: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注意事项: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单独采1管血,准确采血至2ml(抗凝剂:全血1:4;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小时内检测)。
临床化学检验多用非抗凝血标本,有条件应使用真空负压采血管。血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是:一次采血、多管血液分配顺序。①使用玻璃试管顺序:血培养;无添加剂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其他抗凝管。②使用塑料试管的顺序:血培养试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加凝胶分离的血清管;肝素管;EDTA抗凝管。③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以避免由此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标本收集后,都必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小时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④标本标记一定要无误(包括姓名、床号、检测项目等)。⑤无人为的溶血和混浊(收集标本用力震荡或用玻璃棒及木棍搅拌会导致溶血,餐后采血会出现脂血而混浊)。⑥合理使用抗凝剂及防腐剂。⑦收集区温度最好不超过20℃。⑧标本采集后要尽快送至实验室。
标本运送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耽搁的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均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如蒸发作用、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这些都时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
标本送出及签收
临床人员从病人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并且一定要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受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
讨 论
加强分析前的质理管理,要注重和临床医生联系和交流,发挥检验医师的作用。
标本的采集涉及人员范围较广,较少受重视,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应着重采集标本前注意事项和采集方法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标本的传送: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经过培训应该掌握相关知识,使之在运送工具的选择、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等方面能够严格遵照有关规定。采集标本后应尽快送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标本的隔离封装,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检验部门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核对标本和检验申请单。对不合格的标本应退回并说明原因,所处理的过程应有所记录。
综上所述,全面的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分析前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只有加强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融洽实验室与临床关系,才能有利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有利于检验结果正确解释和应用,有利于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刘玉成.临床检验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加强沟通合理选项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前题
医师的合理选项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由于各种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医师必须对实验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要求医师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清楚每项填写的意义。因此,准确、恰当、合理地应用检验报告非常重要,所以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和利用,提高临床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
病人准备
采血前病人的状态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影响。各种不同的检测项目,采集前对病人状态有不同的要求。临床生化检验前要求患者处于较好休息状态,不宜熬夜、过度疲劳、饮酒等,也不能在上夜班后来查体。同时生化检查要求空腹采血,一般禁食8小时后才能采集,但也不要空腹时间超过18小时,这些都会影响血液中的成分;为了准确测定血脂,对高脂血症患者检查血脂时;应做到连续2天素食后或保持1周的普通饮食后采集标本,同时还要求在检查前晚饭不宜吃高脂肪食品;为了避免服用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药外,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采集后再服用。以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测定糖耐量采血前需做特殊准备等。做粪便隐血试验前3天,病人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以免假阳性反应。病人留取尿液和粪便时,避免混入其他血液,如月经血液等。留取粪便要新鲜且留在干净的器具内。做24小时尿蛋白,要告知病人准确留取24小时尿液,然后及时送检。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体内实际情况。
所以要做好实验前的质量管理。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是分析前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前的大部分工作是有患者、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以外的空间完成。这一环节是检验室很难控制的,临床反馈不满意检验结果,80%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合要求,如果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不好是导致检验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正确采集处理标本是整个实验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采集标本的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密切相关。用于血培养的标本采集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组织间隙,正常人竖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血液中体积9nm的成分不能通过血管壁转移到间质中去,使其将含量升高5%~15%。常见升高的指标有:Hb、WBC、RBC、总钙、碱磷酶、蛋白质等。止血带的使用也会改变静脉压力,从而引起与体位改变类似的检验指标的改变。如使用止血带压迫40秒,总蛋白可增加4%,AST可增加16%;压迫3分钟可是血样中很多项检验指标发生改变。当需要重复使用时,应使用另一上臂。避免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采血时一些不良习惯和劣质采血器具易造成溶血。如抽血速度过快,往试管中注血时未拔针头等,要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标本的采集量由实验室项目来决定,不能过少。抗凝血采集时,应注重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
血常规检验标本: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采血注意事項为: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小时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标本: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注意事项: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单独采1管血,准确采血至2ml(抗凝剂:全血1:4;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小时内检测)。
临床化学检验多用非抗凝血标本,有条件应使用真空负压采血管。血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是:一次采血、多管血液分配顺序。①使用玻璃试管顺序:血培养;无添加剂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其他抗凝管。②使用塑料试管的顺序:血培养试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加凝胶分离的血清管;肝素管;EDTA抗凝管。③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以避免由此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标本收集后,都必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小时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④标本标记一定要无误(包括姓名、床号、检测项目等)。⑤无人为的溶血和混浊(收集标本用力震荡或用玻璃棒及木棍搅拌会导致溶血,餐后采血会出现脂血而混浊)。⑥合理使用抗凝剂及防腐剂。⑦收集区温度最好不超过20℃。⑧标本采集后要尽快送至实验室。
标本运送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耽搁的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均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如蒸发作用、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这些都时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
标本送出及签收
临床人员从病人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并且一定要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受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
讨 论
加强分析前的质理管理,要注重和临床医生联系和交流,发挥检验医师的作用。
标本的采集涉及人员范围较广,较少受重视,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应着重采集标本前注意事项和采集方法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标本的传送: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经过培训应该掌握相关知识,使之在运送工具的选择、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等方面能够严格遵照有关规定。采集标本后应尽快送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标本的隔离封装,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检验部门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核对标本和检验申请单。对不合格的标本应退回并说明原因,所处理的过程应有所记录。
综上所述,全面的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分析前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只有加强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融洽实验室与临床关系,才能有利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有利于检验结果正确解释和应用,有利于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刘玉成.临床检验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