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汉语成语在维吾尔语和英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 运用认知翻译观及认知语义学来分析在三种语言中翻译的得与失。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认知翻译观,认知语义学,三语对照,得与失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50-02
1引语
翻译本质上是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机制, 理解原文化语境中语篇的意义和功能, 而对于如何实现翻译, 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 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 也就是实现三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 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 译者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 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三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本文利用汉语成语在维吾尔语和英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 运用认知翻译观及认知语义学来分析在三种语言中翻译的得与失。
2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意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其本质则是要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9]自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Lakoff & Johnson)出版以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主流语言学派发展迅速,形成了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认知语法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等研究分支,这些理论同时又有效指导和解决了语言科学中的各类现象和问题,认知语言学对翻译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认知翻译观的含义及认知语义学角度人手,利用新疆特殊的人文民俗环境来分析汉语成语在维吾尔语及英语中翻译的得与失。
2.1 认知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能独立于人类的体验,语言能力是人类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必须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来研究语言,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过程也同样地涉及广泛的认知,翻译过程就是一种认知的活动,它建立在译者对原文语篇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理解和翻译受制于译者的体验和认知能力。翻译不是一个单纯解码原语和编码译语的过程,而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探索研究为翻译过程研究尤其是翻译的认知模式研究和译者翻泽能力、译者主体性等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认知公式,认知翻译观可以概括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即作者、读者、译者)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4]。”基于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所构建的翻译认知模式是目前最完善、最有说服力的翻译认知模式。在对不同地域不同名俗文化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翻译与认知语义学
Wikipedia2001—2006版百科全书对认知语义学的定义为: 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与传统的认知语义学相反, 它认为意义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 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自然词语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 每一个词及其概念的出现都伴随有特定的使用环境、分布特征以及创造者的情感和心理动机等诸多因素。一旦该词进入语言交际系统, 这些原始特征就会作为词的意义成分, 与词的所指内容和表达形式一道存入人的大脑, 构成复合认知语义结构。所以译者在翻译时, 应更重视如何使原语的复合认知语义结构在目的语得以重建, 这涉及到两语的双重认知过程。翻译的双重认知过程可解释为对原语概念系统及其结构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译语概念系统和结构系统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在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心理空间域中指出, 意义并不存在于语言之中, 相反, 语言是构建意义的途径, 依赖于许多独立的认知活动。而且这个意义构建的过程是以语篇为基础的过程。[5]也就是说,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都必须以语篇为背景, 联系上下文才能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意义。我们可以认为, 离开文本不可能揣摩出作者意图, 但不考虑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文化、自然环境, 不经过译者、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理解, 也不可能判断出文本的意义。
2.3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得
2.3.1 保留汉语成语的隐喻,可直入主题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与谚语、俚语等不同,汉语四字成语更以其对仗工整,音韵对称的美学功能和修辞特点而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中国的四字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者是民间长期约定俗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浓厚的民族色彩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汉语成语的隐喻,利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修饰语,使翻译结果更加清晰易懂,贴切原文想表达的喻意,直接接入主题。充分体现成语所含深刻含义。
例如:汉语成语中的 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含义为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6]
?????? ?????????????????? ?????? ????????????? ????????????? ??????. ??? ????????? ????? ???????????????????? ??????? ???????????. )维吾尔语([3]???????????????????? ??????? ???????????
英译:Where wholehearted dedication is directed, the whole world will step aside to let you by. ② 青梅竹马
其含义为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出自唐·李白《长干行》[6]
????????? ????? ?????? ??? ?????? ?????-??????)维吾尔语([3]
英译:1. [Literal] green plums and a bamboo horse -- the games of childhood
2. the period when a boy and a girl grew up together; a man and a woman who had an innocent affection for each other in childhood
2.4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失
2.4.1失去中国成语的部分特点,部分成语需作出充分解释
四字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它们反映了重和谐、重均衡、重匀称、重有序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言简意赅,看后耐人寻味,而且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而在被翻译为维吾尔语及英语时,多半采用直译,需要在后期做大量解释才可以弄明白是什么意思。费时费力,让人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些匪夷所思,不明白什么意思。
例如:①刻舟求剑
其含义为: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6]
??????????? ????? ? ????? ?????? ????????? )维吾尔语([3]
英译:Making His Mark
②守株待兔
其含义为: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6]
????? ?????? ???????? ? ????????? ???????? ?????? ?)维吾尔语([3]
英译: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3总结
翻译中存在着根本上以认知主体的体验认知为基础的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统一。Steiner(1975)[1]认为, 译者的每一次翻译行为, 在一种意义上, 是一种取消多样性, 将不同的世界图景归于统一的努力, 在另一种意义上, 也是试图再创造出意义的形式, 找到另一种可以替代的说法, 并为之找到理由的努力; 译者的技艺自身存在深刻的矛盾性: 翻译是在准确模拟和恰当再创造的剧烈张力中进行的。涉及不同语言的翻译活动是一种体验性认知活动, 体验认知既使得不同语言间的互译成为可能, 也使得这种互译存在着困难。原文语篇的生成、理解、译文语篇的生成等过程从根本上讲都是以体验认知、多重互动为基础的, 翻译定义也应基于这种体验性本质。翻译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得与失,说明对中国成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而是不同名俗风情下的文化传递,更有甚者成为了国际文化嫁接的桥梁,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做到把翻译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Steiner, G. After Babe: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M ] : Oxford: OUP, 1975: 235.
[3] 哈力木.萨力赫 编著,王振本 编著 汉维成语词典 民族出版社 20010201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认知翻译观,认知语义学,三语对照,得与失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50-02
1引语
翻译本质上是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机制, 理解原文化语境中语篇的意义和功能, 而对于如何实现翻译, 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 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 也就是实现三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 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 译者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 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三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本文利用汉语成语在维吾尔语和英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 运用认知翻译观及认知语义学来分析在三种语言中翻译的得与失。
2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意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其本质则是要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9]自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Lakoff & Johnson)出版以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主流语言学派发展迅速,形成了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认知语法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等研究分支,这些理论同时又有效指导和解决了语言科学中的各类现象和问题,认知语言学对翻译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认知翻译观的含义及认知语义学角度人手,利用新疆特殊的人文民俗环境来分析汉语成语在维吾尔语及英语中翻译的得与失。
2.1 认知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能独立于人类的体验,语言能力是人类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必须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来研究语言,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过程也同样地涉及广泛的认知,翻译过程就是一种认知的活动,它建立在译者对原文语篇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理解和翻译受制于译者的体验和认知能力。翻译不是一个单纯解码原语和编码译语的过程,而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探索研究为翻译过程研究尤其是翻译的认知模式研究和译者翻泽能力、译者主体性等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认知公式,认知翻译观可以概括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即作者、读者、译者)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4]。”基于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所构建的翻译认知模式是目前最完善、最有说服力的翻译认知模式。在对不同地域不同名俗文化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翻译与认知语义学
Wikipedia2001—2006版百科全书对认知语义学的定义为: 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与传统的认知语义学相反, 它认为意义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 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自然词语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中, 每一个词及其概念的出现都伴随有特定的使用环境、分布特征以及创造者的情感和心理动机等诸多因素。一旦该词进入语言交际系统, 这些原始特征就会作为词的意义成分, 与词的所指内容和表达形式一道存入人的大脑, 构成复合认知语义结构。所以译者在翻译时, 应更重视如何使原语的复合认知语义结构在目的语得以重建, 这涉及到两语的双重认知过程。翻译的双重认知过程可解释为对原语概念系统及其结构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译语概念系统和结构系统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在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心理空间域中指出, 意义并不存在于语言之中, 相反, 语言是构建意义的途径, 依赖于许多独立的认知活动。而且这个意义构建的过程是以语篇为基础的过程。[5]也就是说,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都必须以语篇为背景, 联系上下文才能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意义。我们可以认为, 离开文本不可能揣摩出作者意图, 但不考虑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文化、自然环境, 不经过译者、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理解, 也不可能判断出文本的意义。
2.3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得
2.3.1 保留汉语成语的隐喻,可直入主题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与谚语、俚语等不同,汉语四字成语更以其对仗工整,音韵对称的美学功能和修辞特点而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中国的四字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者是民间长期约定俗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浓厚的民族色彩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汉语成语的隐喻,利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修饰语,使翻译结果更加清晰易懂,贴切原文想表达的喻意,直接接入主题。充分体现成语所含深刻含义。
例如:汉语成语中的 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含义为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6]
?????? ?????????????????? ?????? ????????????? ????????????? ??????. ??? ????????? ????? ???????????????????? ??????? ???????????. )维吾尔语([3]???????????????????? ??????? ???????????
英译:Where wholehearted dedication is directed, the whole world will step aside to let you by. ② 青梅竹马
其含义为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出自唐·李白《长干行》[6]
????????? ????? ?????? ??? ?????? ?????-??????)维吾尔语([3]
英译:1. [Literal] green plums and a bamboo horse -- the games of childhood
2. the period when a boy and a girl grew up together; a man and a woman who had an innocent affection for each other in childhood
2.4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失
2.4.1失去中国成语的部分特点,部分成语需作出充分解释
四字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它们反映了重和谐、重均衡、重匀称、重有序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言简意赅,看后耐人寻味,而且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而在被翻译为维吾尔语及英语时,多半采用直译,需要在后期做大量解释才可以弄明白是什么意思。费时费力,让人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些匪夷所思,不明白什么意思。
例如:①刻舟求剑
其含义为: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6]
??????????? ????? ? ????? ?????? ????????? )维吾尔语([3]
英译:Making His Mark
②守株待兔
其含义为: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6]
????? ?????? ???????? ? ????????? ???????? ?????? ?)维吾尔语([3]
英译:Staying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3总结
翻译中存在着根本上以认知主体的体验认知为基础的一元与多元的辩证统一。Steiner(1975)[1]认为, 译者的每一次翻译行为, 在一种意义上, 是一种取消多样性, 将不同的世界图景归于统一的努力, 在另一种意义上, 也是试图再创造出意义的形式, 找到另一种可以替代的说法, 并为之找到理由的努力; 译者的技艺自身存在深刻的矛盾性: 翻译是在准确模拟和恰当再创造的剧烈张力中进行的。涉及不同语言的翻译活动是一种体验性认知活动, 体验认知既使得不同语言间的互译成为可能, 也使得这种互译存在着困难。原文语篇的生成、理解、译文语篇的生成等过程从根本上讲都是以体验认知、多重互动为基础的, 翻译定义也应基于这种体验性本质。翻译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得与失,说明对中国成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而是不同名俗风情下的文化传递,更有甚者成为了国际文化嫁接的桥梁,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做到把翻译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Steiner, G. After Babe: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M ] : Oxford: OUP, 1975: 235.
[3] 哈力木.萨力赫 编著,王振本 编著 汉维成语词典 民族出版社 20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