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学习兴趣;感性认识;
  总结效率;知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59—0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还可以提供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教学“轴对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出示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样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飞的过程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学生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列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这种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很自然地理解了轴对称的概念。
  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于一体,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很快理解了“割补之后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割补之后形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自己试着剪一剪,拼一拼,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总结效率
  为了将零乱的知识构建成一个系统,每节课都会有总结这一环节。传统教学中,我们经常口述总结或者在黑板上板演总结。上述总结方式总有一些弊端,口述总结学生往往不容易记住,而在黑板上板演往往又会浪费时间。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无外乎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的系统归类,另一方面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在知识系统归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各个知识点设计成柜架表格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构建知识,全面吸收本节内容的精髓;在进行知识拓展延伸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展示该知识点拓展、延伸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对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给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在数学教学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展示知识脉络,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
  如,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总复习中,为了让学生较快掌握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我设计了一个课件,用来表现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来;正方体又可看作是长方体的一种特例,它的体积公式不难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将圆柱体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按教材中的方法:将其等分成若干份,份数越多,拼成的形体愈接近于长方体)而推导出来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又是以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基础而推导出来的。课件的形式显示了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地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作用时机,通过课堂教学和谐互动,再辅以点石成金的讲评,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为了解新镇中学田径项目的发展情况,促进新镇中学田径项目的良性快速发展。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镇中学田径项目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私立实验学校八年级一班41名同学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个人因素、家庭、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在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