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针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层党组织;意义;问题;途径
【Abstract】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s to implement the policies of the party organiz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direct and strengthen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e must build for the new era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roblems, according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o buil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continue to explore new ways.
【Key words】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significance; problem; way
建国六十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但新的历史条件,社会体制、发展方式的变化,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确保党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稳定社会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市场经济的模式更需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基层党组织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直接组织者,离开了基层组织,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新旧体制的转换和过渡,也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难免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激化,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改革开放大业。基层党组织处于社会基层,处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有利的地位,有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各种社会矛盾或能解决在萌芽状态,或能使矛盾的激化得到缓冲,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依靠力量。实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三农”工作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做出新成绩。同时建设好基层组织可以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身上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力量,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实现全体社会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广大劳动者利益满足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参与和创造的过程。所以“以人为本”既体现为“發展为了人民”,也体现为“发展依靠人民”,这二者都需要基层组织对广大党员干部有效地加强组织动员才能实现,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得好,群众在生产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迸发出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社会进步。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通过强化服务功能来体现党的领导,加强同人民的联系。只有想问题、办事情、搞改革都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尺度,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
二、目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实行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引导、服务工作,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自身也经受了考验。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唯经济论”思想的影响,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挑战。
1、市场经济体制下,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资源的绝对配置”难以持续。
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行对农村工作的一元化领导。它既是政治组织,也是经济和管理组织,从生产、分配、招工招干、上学参军到救济粮款的发放,经济社会事务无一不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使计划经济条件下,村级组织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日益走向衰弱,特别在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三提五统”被取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失去了在经济资源方面的绝对配置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不能及时调整观念,其能力与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对于遇到的问题,预见能力、解决能力比较差,领导村民整合资源,持续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和要求。致使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领导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挑战,地位边缘化、权威软弱化。 2、“唯经济论”思想,影响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为看到了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有的村镇干部产生了片面的“唯经济论”、“拜金主义”等思想,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的唯一重点,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只要有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政治上目光短浅,缺乏忧患意识;经济上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党建上敷衍了事,忽视党组织自身建设,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失去了约束,放松了要求,对财富的使用缺乏科学性,权钱交易侵入党的生活,某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淡化,共产主义理想动摇,从长远看严重影響了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随着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
1、协调两委班子和谐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
从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实现对“三农”领导的权威形式,但从80年代末农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问题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难点。有的地方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很少交心通气,出现了两套班子、两套人马,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两委在村级的领导地位上展开了争夺战,内耗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好两委关系,巩固农村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能力有待提高。
2、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协调组织设置和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近郊区的许多农民少有或已经没有土地,有的农村已经撤村建居,很多农民离开世代附着的土地,或经商或务工,对党组织的依附力减弱。伴随大量社会组织的产生,农村基层社会的组织关系更加复杂。现有的党组织设置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组织设置形式过时,管理方法滞后,如果不及时转型,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日益“淡出”,所以统筹整合城乡资源,统筹管理本土和流动党员,协调城乡各种社会力量,坚守农村这块阵地,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考验着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协调组织设置和管理的能力。
(三)新农村建设领导人才缺乏,党员先进性弱化,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全面发展的动力不足。
1、新农村建设领导人才缺乏,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力不足。
目前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干部管理制度滞后,与市场经济和现阶段“三农”的新特点不相适应。表现在激励机制缺乏:经济上待遇低,政治上无奔头,一些有领导能力、有经济头脑的人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经商。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干部没有严格的管理考核标准,有一些相对落后村的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比较中削减了政治热情、弱化了工作的责任心,有一些富裕村的干部则利用职权寻求合理报酬以外的灰色收入,如贪污、利用公款吃喝等,这与新农村建设中领导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使农村的发展缺少带头人。
2、党员先进作用的弱化,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示范力不足。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党员价值观念、从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衡量人的价值尺度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党员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像过去那样受人重视和尊重,而富裕程度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尺度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如何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先进性是一个新课题。另外,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了大批农民流动党员。由于频繁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而留守党员多是年老体弱,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农村领导人才的流失和党员先锋作用的弱化,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全面发展缺少动力。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辰区在围绕经济抓党建、选配班子促发展、调动党员保先进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党建是硬保证”的理念,实现经济建设与基层党建的共同发展。
1、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中心任务,探索党组织领导下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农村经济发展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把发展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中心任务来抓,并以其成效来检验基层党建的成效,农村基层党建才有着力点。北辰区柳滩村,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把集体财产量化到个人,而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股份制的形式走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优化招商环境、升级企业质量,提高服务档次”,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体经济力量不断壮大,农民收入连年攀升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2008年村级收入达到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做到了“小有教——从小学到大学有学费补助;老有靠——农民享受退休金;病有报——看病报销比例高”。实践证明,要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把家家户户零散的财力物力、人力智力集中起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整合资源、提升集体经济实力为抓手,为农民找出一条致富之路,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提高威信力、增加凝聚力,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
2、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脱离经济,就党建论党建,但也不等于党建工作就是经济工作。北辰区基层党组织在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在自身建设中始终强调“五抓”,为经济建设提供保证与支持。一抓班子。各镇村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把有思想、敢创新、责任心强的优秀党员推荐到领导岗位,优化班子结构。二抓制度。建立和完善支委会议事和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学习培训等制度,使支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抓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坚持每月一至两次的党日活动,改变培训学习务虚的模式,坚持“能者为师”,将有理论、懂科技、能管理、会经营的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致富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讲师队伍,使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四抓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支部加协会”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五抓落实。形成区镇村三级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党的自身建设的加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保证。 (二)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积极探索民主化进程中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新途径。
1、积极探索“两委”设置架构的新形式,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村民自治的出现,使原有的村党组织一元权力结构变成了党组织与村委会二元权力结构。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肩挑”;另一种是“二元化”,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开设置。在此基础上,北辰区积极探索推进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既保证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减少了矛盾,促进了和谐。同时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村委的关系,确定“两委”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事实证明,在实行 “一肩挑”设置的地方,完善权力制约和制衡机制,在实行 “二元化”设置的地方,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兼顾,能够使两委班子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与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着眼于优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身的建设中要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支部联建形式。一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村联建”,建立联合党支部,稳定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二是突破行业界限,将镇村农工商联合公司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在城市近郊区和小城镇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将村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合并,实行“村居联建”,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居工作。四是在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由党员流出地负责组建党组织,在流出人员相对分散的地方,在流入地组建党组织。逐步探索出 “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统筹城乡、区域的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领导人才,加强党内关怀,激发党员先进性。
1、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形成开拓创新的好班子。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党的建设中,干部是关键。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北辰区天穆镇通过一选二训三调四稳的方法,选拔培养人才,形成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一“选”:通过“两推一选”、村企兼职、回请任职、下派培养等方式,把农村各个层面中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二“训”:通过有计划地到基层党校或通过农村远程教育,接受系统性的党的方针政策、领导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学生到村内任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四“稳”: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大激励和关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怀的力度,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经济待遇上,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主要村干部,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在政治待遇上,对群众中威信高、工作业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双推双考”的方式,招聘为乡镇干部或公务员,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党找人才”的理念就是要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以积极的态度和服务的思维,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和坐等的工作方式,按照“讲党性、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党内关怀的途径选拔和稳定人才,这是形成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的关键。
2、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激发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党的建设中,党员是主体。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北辰区立足党员实际,围绕农村干部待遇、党员干部成材设计、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和困难党员帮扶等四方面内容,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对口帮扶”、“无职党员示范岗”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载体,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有职党员带头干,无职党员比奉献”的局面。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的人文关怀,能够极大地激发党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价值、权利义务与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增强自信心、光荣感、使命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按照科學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段爱勤,和谐和视角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问题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 2009
2、郭献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村级先进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理论与改革》 2008
3、李静 杜玉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分析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4、黄文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十年历史脉络与发展重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层党组织;意义;问题;途径
【Abstract】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s to implement the policies of the party organiz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direct and strengthen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e must build for the new era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roblems, according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o buil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continue to explore new ways.
【Key words】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significance; problem; way
建国六十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但新的历史条件,社会体制、发展方式的变化,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确保党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稳定社会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市场经济的模式更需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基层党组织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直接组织者,离开了基层组织,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新旧体制的转换和过渡,也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难免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激化,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改革开放大业。基层党组织处于社会基层,处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有利的地位,有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各种社会矛盾或能解决在萌芽状态,或能使矛盾的激化得到缓冲,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依靠力量。实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三农”工作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做出新成绩。同时建设好基层组织可以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身上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力量,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实现全体社会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广大劳动者利益满足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参与和创造的过程。所以“以人为本”既体现为“發展为了人民”,也体现为“发展依靠人民”,这二者都需要基层组织对广大党员干部有效地加强组织动员才能实现,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得好,群众在生产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迸发出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社会进步。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通过强化服务功能来体现党的领导,加强同人民的联系。只有想问题、办事情、搞改革都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根本尺度,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
二、目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实行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引导、服务工作,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自身也经受了考验。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唯经济论”思想的影响,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挑战。
1、市场经济体制下,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资源的绝对配置”难以持续。
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行对农村工作的一元化领导。它既是政治组织,也是经济和管理组织,从生产、分配、招工招干、上学参军到救济粮款的发放,经济社会事务无一不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使计划经济条件下,村级组织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日益走向衰弱,特别在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三提五统”被取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失去了在经济资源方面的绝对配置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不能及时调整观念,其能力与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对于遇到的问题,预见能力、解决能力比较差,领导村民整合资源,持续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农民群众致富的愿望和要求。致使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领导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挑战,地位边缘化、权威软弱化。 2、“唯经济论”思想,影响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为看到了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有的村镇干部产生了片面的“唯经济论”、“拜金主义”等思想,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的唯一重点,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只要有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政治上目光短浅,缺乏忧患意识;经济上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党建上敷衍了事,忽视党组织自身建设,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失去了约束,放松了要求,对财富的使用缺乏科学性,权钱交易侵入党的生活,某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淡化,共产主义理想动摇,从长远看严重影響了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随着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
1、协调两委班子和谐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
从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实现对“三农”领导的权威形式,但从80年代末农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问题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难点。有的地方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很少交心通气,出现了两套班子、两套人马,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两委在村级的领导地位上展开了争夺战,内耗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好两委关系,巩固农村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能力有待提高。
2、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协调组织设置和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强。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近郊区的许多农民少有或已经没有土地,有的农村已经撤村建居,很多农民离开世代附着的土地,或经商或务工,对党组织的依附力减弱。伴随大量社会组织的产生,农村基层社会的组织关系更加复杂。现有的党组织设置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组织设置形式过时,管理方法滞后,如果不及时转型,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日益“淡出”,所以统筹整合城乡资源,统筹管理本土和流动党员,协调城乡各种社会力量,坚守农村这块阵地,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考验着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协调组织设置和管理的能力。
(三)新农村建设领导人才缺乏,党员先进性弱化,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全面发展的动力不足。
1、新农村建设领导人才缺乏,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力不足。
目前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干部管理制度滞后,与市场经济和现阶段“三农”的新特点不相适应。表现在激励机制缺乏:经济上待遇低,政治上无奔头,一些有领导能力、有经济头脑的人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经商。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干部没有严格的管理考核标准,有一些相对落后村的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比较中削减了政治热情、弱化了工作的责任心,有一些富裕村的干部则利用职权寻求合理报酬以外的灰色收入,如贪污、利用公款吃喝等,这与新农村建设中领导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使农村的发展缺少带头人。
2、党员先进作用的弱化,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示范力不足。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党员价值观念、从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衡量人的价值尺度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党员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像过去那样受人重视和尊重,而富裕程度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尺度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如何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先进性是一个新课题。另外,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了大批农民流动党员。由于频繁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而留守党员多是年老体弱,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农村领导人才的流失和党员先锋作用的弱化,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全面发展缺少动力。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辰区在围绕经济抓党建、选配班子促发展、调动党员保先进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党建是硬保证”的理念,实现经济建设与基层党建的共同发展。
1、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中心任务,探索党组织领导下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农村经济发展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把发展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中心任务来抓,并以其成效来检验基层党建的成效,农村基层党建才有着力点。北辰区柳滩村,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把集体财产量化到个人,而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股份制的形式走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优化招商环境、升级企业质量,提高服务档次”,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集体经济力量不断壮大,农民收入连年攀升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2008年村级收入达到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做到了“小有教——从小学到大学有学费补助;老有靠——农民享受退休金;病有报——看病报销比例高”。实践证明,要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把家家户户零散的财力物力、人力智力集中起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整合资源、提升集体经济实力为抓手,为农民找出一条致富之路,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提高威信力、增加凝聚力,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
2、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脱离经济,就党建论党建,但也不等于党建工作就是经济工作。北辰区基层党组织在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在自身建设中始终强调“五抓”,为经济建设提供保证与支持。一抓班子。各镇村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把有思想、敢创新、责任心强的优秀党员推荐到领导岗位,优化班子结构。二抓制度。建立和完善支委会议事和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学习培训等制度,使支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抓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坚持每月一至两次的党日活动,改变培训学习务虚的模式,坚持“能者为师”,将有理论、懂科技、能管理、会经营的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致富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讲师队伍,使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四抓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支部加协会”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五抓落实。形成区镇村三级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党的自身建设的加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保证。 (二)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积极探索民主化进程中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新途径。
1、积极探索“两委”设置架构的新形式,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村民自治的出现,使原有的村党组织一元权力结构变成了党组织与村委会二元权力结构。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肩挑”;另一种是“二元化”,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开设置。在此基础上,北辰区积极探索推进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既保证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减少了矛盾,促进了和谐。同时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村委的关系,确定“两委”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事实证明,在实行 “一肩挑”设置的地方,完善权力制约和制衡机制,在实行 “二元化”设置的地方,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兼顾,能够使两委班子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与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着眼于优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身的建设中要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支部联建形式。一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村联建”,建立联合党支部,稳定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二是突破行业界限,将镇村农工商联合公司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在城市近郊区和小城镇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将村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合并,实行“村居联建”,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居工作。四是在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由党员流出地负责组建党组织,在流出人员相对分散的地方,在流入地组建党组织。逐步探索出 “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统筹城乡、区域的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领导人才,加强党内关怀,激发党员先进性。
1、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形成开拓创新的好班子。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党的建设中,干部是关键。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北辰区天穆镇通过一选二训三调四稳的方法,选拔培养人才,形成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一“选”:通过“两推一选”、村企兼职、回请任职、下派培养等方式,把农村各个层面中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二“训”:通过有计划地到基层党校或通过农村远程教育,接受系统性的党的方针政策、领导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学生到村内任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四“稳”: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大激励和关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怀的力度,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经济待遇上,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主要村干部,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在政治待遇上,对群众中威信高、工作业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双推双考”的方式,招聘为乡镇干部或公务员,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党找人才”的理念就是要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见习,接受实践的熏陶;三“调”:对年老体弱、观念陈旧、能力较差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选聘复员军人、“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内任以积极的态度和服务的思维,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和坐等的工作方式,按照“讲党性、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党内关怀的途径选拔和稳定人才,这是形成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的关键。
2、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激发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党的建设中,党员是主体。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北辰区立足党员实际,围绕农村干部待遇、党员干部成材设计、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和困难党员帮扶等四方面内容,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对口帮扶”、“无职党员示范岗”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载体,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有职党员带头干,无职党员比奉献”的局面。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的人文关怀,能够极大地激发党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价值、权利义务与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增强自信心、光荣感、使命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按照科學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段爱勤,和谐和视角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问题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 2009
2、郭献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村级先进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理论与改革》 2008
3、李静 杜玉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分析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4、黄文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十年历史脉络与发展重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