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类教师情绪劳动能力的现状分析r——以安徽省H高校为例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j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典型的情绪劳动者,在教学活动中常需要管理情绪.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某高校音乐与舞蹈类教师情绪劳动能力的总体状况、差异状况以及与工作状态(规则认知、组织支持、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音乐与舞蹈类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劳动能力,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使用的频率都较高,其中深层行为使用频率最高,自然行为的个体差异最大.婚育状况对教师的表层行为使用具有显著性影响,有子女教师的表层行为使用率显著低于无子女教师.女教师的表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使用率高于男教师;31-35岁教师的表层行为最少,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最高;深层行为的使用在教龄处于6-10年时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表层行为与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负相关,深层行为与自然行为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深层行为显著正相关,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学者曹军[1]2013年刊载在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的论文“'中国音乐母语乐感训练'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兼谈与'中国传统乐理'课及'视唱练耳
黄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思维和艺术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界中有着不可忽视地位,是从事中国音乐事业的人所要研究的重要部分.黄自运用毕生心血创作了大
[摘 要]本文认为音乐教育的方向不仅具有个体定向特质,同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对音乐的特征、音乐的结构、教育培养对象以及培养方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音乐社会学视角来厘清中国音乐教育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与变化,从而论述音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创作更多属于中国艺术特色的作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创作思路,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时代精神脉搏,更完整、更精准地将中国音乐内核传承下去。  [
[摘 要]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产业随着现代流行音乐发展而来,在40余年中,从传统音乐产业过渡到数字音乐产业,流行音乐市场多维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秩序混乱的局面。本文分析了流行音乐文化市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并从国家层面及民意角度提出建立规范、健康的流行音乐市场的对策。  [关键词]流行音乐产业;市场;音乐版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1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在“冬”部分中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的创作体裁和创作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西方歌剧音乐的特点,它借鉴了西方“带合成性中部”的复三部曲式,在音乐结构、人物设计、心理描绘、钢琴伴奏声部及声乐表现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创新。这首咏叹调是歌剧音乐中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结合的典型,正如施光南先生所说:“歌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抒情的功能,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曲家是非常重视歌剧音乐的抒情性的,而在歌剧中,声乐部分的表现特点,无论是节奏、旋律还是其他,都是具有独
[摘 要]版权问题一直在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国家形象,在知识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版权自然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是在知识经济发达的国家,处理不好版权问题会对国家创新产生巨大阻碍。随着经济发展,版權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关注的内容。音乐生存延续的关键是音乐的质量,而音乐制作者生存下来的关键是音乐的版权保护。近年来出现的短视频,成为发展迅速的一股新生力量,但其中使用的数字音乐却存在大量的版权问题。弄清楚
[摘 要]  现代舞剧《稻禾》是林怀民先生的舞作之一,该作品切实地将艺术创作与质朴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借以表达他对故土的敬畏,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天人合一”哲学观。笔者试图从作品的舞蹈语汇、音乐选择、命题角度、舞台场景四个角度,浅谈现代舞《稻禾》是如何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生命的联系。  [关键词]《稻禾》;现代舞;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
[摘 要]  叙事就是讲故事,而叙事性舞蹈作为舞蹈诸多种类的佼佼者之一,已不再被“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禁锢,它最大程度的将人类生活的本质,真实地、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艺术的舞台。这种将故事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丰富的内涵也使其具有越来越深层次的影响力。本文在阐述作品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分析,简要总结叙事性舞蹈《大山支教》的叙事特点。在一定程度上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的老龄化问题也凸显出来.无论是中国音乐家协会还是天津市音乐家协会都十分重视中青年会员的健康成长,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青年
传播工业文化遗产是保护与传承工业遗产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博物馆教育过程中进行工业文化遗产传播可以发挥双方优势,无疑是一项双赢的举措。通过塑造城市集体记忆、传承工匠精神、宣传中国制造几个方面,在发挥博物馆教育优势的同时传播工业文化遗产。在传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的特点,给予观众多感官体验,引导观众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应特别注意观众的反馈意见,使传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