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的康复训练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脑瘫儿,给予儿童引导式的教育模式,教育治疗前后患儿的情况变化。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患儿的进食、穿衣等方面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效果显著。结论:对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使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提高患儿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关键词】脑瘫 引导式教育 行为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91-01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种疾病的患儿具有较弱的生活自理能力,衣食住行均需要照顾,增加家庭负担。近年来对于脑瘫患儿的干预项目开展越来越多,使得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获得保证。引导式教育法(CE)临床也称为peto,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和多学科的康复性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小儿脑瘫的一个有效方法[1]。2015年2月我院开始引入并实施该种教育模式,因此本次重点分析采取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意义。
  一、资料来源及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
  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脑瘫儿,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6岁,平均(4.2±1.2)岁,脑瘫类型:痉挛性型10例,不随意运动型12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4例。所有的患儿家属均同意该种教育模式,患儿均是由家属陪同全体在医院接受教育和训练。本次的临床研究方案经过我院院办的一致认同。
  2.方法
  30例患儿按照年龄、智力、体能不同分成4个小组,不同组别每日制定的课程内容以及训练时间均具有差异。在全面推行引导式教育依赖,脑瘫患儿的康复路程具有新的开始。儿童的康复由原来单一的训练到主动的兴趣小组。针对患儿不同的肢体运动障碍情况,在相关协会的指导下,给不同的孩子配置不同的康复器材,比如助行器、梯背架、木箱凳,并根据不同患儿的具体情况康复工程师对以上的器械进行改良,使之与患儿密切融合。梯背架可以帮助患儿进行位置的转移,木箱可以帮助患儿固定姿势。然后改进硬件环境,不同的课室均有固定的主题,洗手台的高度调整适宜,每一个坐厕旁边均有扶手,对于行动能力比较弱的患儿组,每一个孩子均配备便盆,为孩子的生活提供方便。
  脑瘫患儿特点为运动障碍,因此引导式的教育强调用基本的动作模式去克服肢体的功能障碍。比如喝水不能伸手拿杯子就配套手札来协助伸手动作,比如如厕一只手抓住梯背架一只手拉下裤子,坐位进餐时,坐的位置保持在凳子的中线的位置,双腿分开,脚放平,腰伸直,一只手握住勺子,一只手抓住主条床保持姿势。在脱袜子时,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一只手按住膝盖脱袜子另一只手脱鞋袜。引导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每个引导员均需要互相的协作和配合帮助患儿更好的完成各种日常的行为。
  将儿童的每一个生活活动均配上节律性的意向或者儿歌,从而调动患儿和家长的积极性,营造祥和快乐的气氛,使得患儿积极主动加入训练中。每一个日常的生活自理活动均配上节律性的动作和歌词,使得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使得与语言得到开放。
  3.观察项目
  以脑瘫儿童使用技能评估表记录患儿的进食、梳洗、穿衣以及如厕行为,评价患儿的得分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2]。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均纳入统计软件SPSS22.0中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然后使用t检验分析,经过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
  二、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患兒的进食、穿衣等方面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效果显著,具体结果见表1。
  三、结语
  引导式教育是应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瘫引起的功能障碍的康复以及治疗,由于脑瘫的患儿的问题是伴随患儿终身的,所有患儿应该学会如何的学习,如何的生活,从而提高自我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减轻家庭负担。本次的教育方式通过将患儿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不同潜力进行分组,并积极鼓励患儿参加集体活动,使得参加活动的患儿可以互相的模仿和学习,相互促进公共的提高[3]。
  引导式教育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中进行训练,以节律性的意向、活动分析、活动序列等方式作为引导,强调训练的内容贯穿儿童的生活[4,5],并且注重患儿的主动参与以及积极性,健康与教育、生活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体,患儿的家属具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患儿进步的每一个时刻,也使得患儿从鼓励中不断的进步。此外我们在开展引导式教育的过程中也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培训和引导,使得患儿家属进一步了解该种康复训练的模式,提高去配合度。经过引导式的教育后30例脑瘫患儿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患儿在进食、穿衣等方面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说明该种康复训练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快速的帮助患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
  最后,经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一致认为:对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使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提高患儿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建议后续的康复训练中可以借鉴参考使用,为更多的脑瘫患儿带来更多健康福利,提高我国人口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志芳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2001年9月.第16卷第3期.
  [2]黄苡苹,神经运动发育与引导式教育结合对脑性瘫痪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10(3):35.37
  [3]范篆玲等,50例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分析[M].中国民康医学,2003,12(3),245-246.
  [4]廖红波,胡小艳,杨迎石,等.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湖南省实施长江新里程“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的体会[J].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1,2(7):100-101.
  [5]柳满燕,张燕君,杨杰.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2012,15(9):105-106.
其他文献
同伴关系是儿童早期生活经验中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同伴交往不仅能够发展聋儿的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而且对聋儿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聋
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需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
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新时期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提高馆员素质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目的:探究进行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和与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1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正>1《故宫周历2016年:中国名画家·丰子恺》2《阿弥陀佛么么哒》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善意是人性中永恒的向阳面。选择善意,即选择天性,即选择光明。或许也是在
【摘要】对于传统美学而言,在兼容并包思想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包括自然界与人文社会方面的传统美学观,这一思想直接对平面设计造成影响。现阶段的平面设计中已经广泛运用了传统的美学观,所以,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本文将对传统美学观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传统美学观 平面设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价值进行分析,突出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彰显体育的魅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56-02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高中体育教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