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景剧,问题,建议,皇帝权力
[中图分类号]1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57—6241(2012)09—0060—01
去年底,安徽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在马鞍山市举行。人教版必修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欢洲大陆的扩展》是上课环节所选六个课题中的一个。一位参赛教师以“殊途同归”一词提领本课教学,完成教学的第一部分内容“殊途”后,三位司学走上讲台,开始以下情景剧的表演:
教师解说:短剧所描述场景是我们安徽老乡李鸿章在出访欧洲时与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的精彩对话。
李鸿章(学生甲)对法国总统(学生乙)说:我大清帝国自甲午战争后,内忧外患,越演越烈,这日子一直都过的不清静呀,你们法国的情况比我们好多了。所以,想请教总统阁下几个问题。
法国总统:但问无妨,对于中国朋友,我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鸿章:在我们大清,皇帝是世袭的,请问:际是通过哪种方式成为总统的呀?总统的权力叉有哪些呢?
法国总统:我是通过国民议会选举产生的,同时我掌控国家行政大权,不仅是国家元首,还黾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颁布法律,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李鸿章:噢?!那你的权力与我大清帝国的皇帝有着一拼呀!
法国总统:不,不,不,立法的权力还是在国会,我的诸多行为还要受国会监督,对国会负贵。
李鸿章:原来如此。我再到德国转转。
李鸿章:德皇陛下,你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当上皇帝的呢?和法国一样吗?
德国皇帝(学生丙):我是根据帝国宪法第11条规定,以世袭的方式当上皇帝的,与法国选举有所不同。
李鸿章:请问,你作为皇帝又有哪些职(实)权呢?
德国皇帝:我掌握国家大权,有权任免各级官员,包括政府的首相、宰相,并且宰相只能对我负责。同时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李鸿章:那议会不还有立法权吗?
德国皇帝:不过议会所通过的法律只有通过我的批准方可生效。
李鸿章:看来法国的制度与我大清帝国相比走的比较偏,还是德国比较靠谱。
我认为这出情景剧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情景剧内容及其在本课的排放位置看,有冲淡主题、画蛇添足之嫌。
本课教学内容被分为“殊途”和“同归”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等形式,主要解决法德两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途径。第二部分则通过出示材料,探究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原因及代议制的历史作用,来解决“同归”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明晰的,也有利于解决本课的主要教学问题。但令人费解的是,教师在完成第一部分内容后,突然穿插这出情景剧,其用意何在?是要比较清朝皇帝与法国总统、德国皇帝在权力上的差异?还是想借助大清皇权来比较法国总统与德国皇帝在权力上的差异?还是另有其他想法?作为观课教师都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作为本课主体的学生也定是一头雾水。这样的安排,实在有冲淡主题、画蛇添足之嫌。
第二,从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看,存在着不合史实之处,容易误导学生。
情景剧中“李鸿章说:看来法国的制度与我大清帝国相比走的比较偏,还是德国比较靠谱。”这与史实不符。法国暂且不论,单就德国而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而1912年前的清朝依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没有作为实体存在的议会,两国政治制度显然不同。为说明此问题,现就清朝与德国皇帝的权力加以比较。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皇帝握有广泛的权力:他是帝国行政部门的首脑,对官吏有任免大权;他有宣战媾和及派遣驻外大使的权力;他可以根据需要任命联邦议会主席,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及帝国议会,也可解散它们;他可以提出法律,要求议会通过;更重要的是,皇帝掌握军事大权,帝国的武装力量由他指挥。首相是从属于皇帝的最高行政官员,依皇帝旨意并以皇帝的名义领导全国的行政管理工作。
清朝皇权在鸦片战争以前,不断加强。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造成“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结果,皇权受到限制。康熙时,在宫内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没有实权。军机处成了秉承皇帝意旨,经办国家一切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内阁形同虚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雍乾时期,皇帝开始在没有相权与储权的前提下,大权独揽,行使皇权,皇权的集中与强化达到极致。但这种权力与德国皇帝依法行使的权力显然不同,不能混淆。鸦片战争后,一方面,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皇权逐步被分割。另一方面,由于慈禧专权,造成皇位与皇权的分离。从同治帝开始的清朝皇帝几乎都处于无权地位,长达半个世纪,光绪时期表现更为突出。光绪皇帝一直受制于慈禧,连选皇后也不能自己说了算。即便“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也不敢不听“懿旨”,他先后12次赴颐和园,诣慈禧太后前请安驻跸,向其禀告变法诸事。
可见,从皇帝拥有的权力看,德国皇权来自宪法,权力巨大;清朝皇权因人因时而异,存在着阶段性特征,前后差异很大: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皇权不断加强,并逐渐达到极致;鸦片战争后清朝皇权受到削弱,皇帝逐渐没有实权。
可见,情景剧中“看来法国的制度与我大清帝国相比走的比较偏,还是德国比较靠谱”的说法过于随性,存在着与史实不符之处。
第三,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随性有余,严谨不足。
剧中“有着一拼”“走的比较偏”“靠谱”等俗语的运用,是有意为之?还是信手拈来?历史教学讲求“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剧中“有着一拼”等结论性模糊词的运用,不仅没有把这出情景剧的有效信息清楚地表达出来,反而会让学生在对这几个词的揣测中更加糊涂。
那么,在平时备课中该怎样设计情景剧才能使之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选取恰当角度,精心构思。
利用情景剧教学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尤其是观摩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形式,它主要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情境,让学生以某个角色的身份“身临其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角色扮演”,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只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选取适当角度,精心设计的情景剧,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在讲述戊戌变法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情景剧: 旁白: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酥、军机大臣荣禄等。“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
荣禄(学生甲):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学生乙)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旁白: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这出情景剧的文本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运动》。情景剧紧扣“变法”这一主题,从祖宗之法要不要变这一角度,通过康有为与荣禄之间的论争,阐释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艰难性。情景剧以小见大:内容涉及变法的背景、必要性、阻力及变法者的态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理解;康有为慷慨陈词,变法图存的坚定态度和忧国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感。
可以说这种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研究和解析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路径,能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可能的结果等有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而教学效果较好。
2.要符合历史情境,追求历史本真。
情景剧的设计要符合历史的环境和语境,要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去还原“真实”的历史。让学生仿佛置于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透过历史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历史,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换句话说,千万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信仰和认识去判断过去的人。情景剧的编排还必须真实于历史。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保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和理解真正的历史。惟其如此,才能达到“神入”历史,追求历史本真的目的。因此,在编排情景剧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根据所选剧本的实际给学生以针对性指导。
几年前,我到一所生本课改学校听了一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观摩课,对课中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至今仍记忆犹新。剧情围绕赤壁之战前,鲁肃引诸葛亮去见吴主孙权,商讨孙刘联合共同抗曹的事宜展开。三位同学一边走向讲台,一边向同学们挥手致意。其中扮演诸葛亮的同学,一上台就向旁边的“孙权”挥手说:hello!吴王,听说你最近郁闷了?“鲁肃”赶紧接话说:可不是吗?听说曹操发兵百万要打我们,吴王己为此郁闷好多天了,不知亮哥你有什么妙招能帮吴王排解郁闷呀?……演完后,三位同学互道Bye-bye,笑嘻嘻地走下讲台。
这出由七年级学生用他们喜闻乐见方式表达的情景剧,展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然而,基于历史教学求真求实的特点,我认为在编排这出情景剧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如下背景材料:赤壁之战前曹操率兵南下,刘备兵败长坂,退至夏口,形势十分危急。诸葛亮对刘备说:“现在形势很急,请派我到东吴去向孙将军求救。”曹操攻占荆州后,派人送给孙权一封书信,信上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余,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反复阅读后,甚感惊恐,一时竟没了主见。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厘清史实。只有这样,学生编排的情景剧才能体现出历史的信度和效度,才能较为准确地传承历史。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看来,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编排,一定要根据课堂需要,在追求历史本真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历史情境去历史地展现历史上的人与事。否则,情景剧一旦离开历史就可能成为闹剧。
【作者简介】何吟,男,196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霍邱县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
[中图分类号]1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57—6241(2012)09—0060—01
去年底,安徽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在马鞍山市举行。人教版必修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欢洲大陆的扩展》是上课环节所选六个课题中的一个。一位参赛教师以“殊途同归”一词提领本课教学,完成教学的第一部分内容“殊途”后,三位司学走上讲台,开始以下情景剧的表演:
教师解说:短剧所描述场景是我们安徽老乡李鸿章在出访欧洲时与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的精彩对话。
李鸿章(学生甲)对法国总统(学生乙)说:我大清帝国自甲午战争后,内忧外患,越演越烈,这日子一直都过的不清静呀,你们法国的情况比我们好多了。所以,想请教总统阁下几个问题。
法国总统:但问无妨,对于中国朋友,我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鸿章:在我们大清,皇帝是世袭的,请问:际是通过哪种方式成为总统的呀?总统的权力叉有哪些呢?
法国总统:我是通过国民议会选举产生的,同时我掌控国家行政大权,不仅是国家元首,还黾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颁布法律,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李鸿章:噢?!那你的权力与我大清帝国的皇帝有着一拼呀!
法国总统:不,不,不,立法的权力还是在国会,我的诸多行为还要受国会监督,对国会负贵。
李鸿章:原来如此。我再到德国转转。
李鸿章:德皇陛下,你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当上皇帝的呢?和法国一样吗?
德国皇帝(学生丙):我是根据帝国宪法第11条规定,以世袭的方式当上皇帝的,与法国选举有所不同。
李鸿章:请问,你作为皇帝又有哪些职(实)权呢?
德国皇帝:我掌握国家大权,有权任免各级官员,包括政府的首相、宰相,并且宰相只能对我负责。同时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李鸿章:那议会不还有立法权吗?
德国皇帝:不过议会所通过的法律只有通过我的批准方可生效。
李鸿章:看来法国的制度与我大清帝国相比走的比较偏,还是德国比较靠谱。
我认为这出情景剧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情景剧内容及其在本课的排放位置看,有冲淡主题、画蛇添足之嫌。
本课教学内容被分为“殊途”和“同归”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等形式,主要解决法德两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途径。第二部分则通过出示材料,探究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原因及代议制的历史作用,来解决“同归”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明晰的,也有利于解决本课的主要教学问题。但令人费解的是,教师在完成第一部分内容后,突然穿插这出情景剧,其用意何在?是要比较清朝皇帝与法国总统、德国皇帝在权力上的差异?还是想借助大清皇权来比较法国总统与德国皇帝在权力上的差异?还是另有其他想法?作为观课教师都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作为本课主体的学生也定是一头雾水。这样的安排,实在有冲淡主题、画蛇添足之嫌。
第二,从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看,存在着不合史实之处,容易误导学生。
情景剧中“李鸿章说:看来法国的制度与我大清帝国相比走的比较偏,还是德国比较靠谱。”这与史实不符。法国暂且不论,单就德国而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家。而1912年前的清朝依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没有作为实体存在的议会,两国政治制度显然不同。为说明此问题,现就清朝与德国皇帝的权力加以比较。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皇帝握有广泛的权力:他是帝国行政部门的首脑,对官吏有任免大权;他有宣战媾和及派遣驻外大使的权力;他可以根据需要任命联邦议会主席,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及帝国议会,也可解散它们;他可以提出法律,要求议会通过;更重要的是,皇帝掌握军事大权,帝国的武装力量由他指挥。首相是从属于皇帝的最高行政官员,依皇帝旨意并以皇帝的名义领导全国的行政管理工作。
清朝皇权在鸦片战争以前,不断加强。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造成“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结果,皇权受到限制。康熙时,在宫内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没有实权。军机处成了秉承皇帝意旨,经办国家一切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内阁形同虚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雍乾时期,皇帝开始在没有相权与储权的前提下,大权独揽,行使皇权,皇权的集中与强化达到极致。但这种权力与德国皇帝依法行使的权力显然不同,不能混淆。鸦片战争后,一方面,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皇权逐步被分割。另一方面,由于慈禧专权,造成皇位与皇权的分离。从同治帝开始的清朝皇帝几乎都处于无权地位,长达半个世纪,光绪时期表现更为突出。光绪皇帝一直受制于慈禧,连选皇后也不能自己说了算。即便“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也不敢不听“懿旨”,他先后12次赴颐和园,诣慈禧太后前请安驻跸,向其禀告变法诸事。
可见,从皇帝拥有的权力看,德国皇权来自宪法,权力巨大;清朝皇权因人因时而异,存在着阶段性特征,前后差异很大: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皇权不断加强,并逐渐达到极致;鸦片战争后清朝皇权受到削弱,皇帝逐渐没有实权。
可见,情景剧中“看来法国的制度与我大清帝国相比走的比较偏,还是德国比较靠谱”的说法过于随性,存在着与史实不符之处。
第三,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随性有余,严谨不足。
剧中“有着一拼”“走的比较偏”“靠谱”等俗语的运用,是有意为之?还是信手拈来?历史教学讲求“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剧中“有着一拼”等结论性模糊词的运用,不仅没有把这出情景剧的有效信息清楚地表达出来,反而会让学生在对这几个词的揣测中更加糊涂。
那么,在平时备课中该怎样设计情景剧才能使之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选取恰当角度,精心构思。
利用情景剧教学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尤其是观摩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形式,它主要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情境,让学生以某个角色的身份“身临其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角色扮演”,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只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选取适当角度,精心设计的情景剧,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在讲述戊戌变法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情景剧: 旁白: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酥、军机大臣荣禄等。“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
荣禄(学生甲):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学生乙)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旁白: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这出情景剧的文本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运动》。情景剧紧扣“变法”这一主题,从祖宗之法要不要变这一角度,通过康有为与荣禄之间的论争,阐释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艰难性。情景剧以小见大:内容涉及变法的背景、必要性、阻力及变法者的态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理解;康有为慷慨陈词,变法图存的坚定态度和忧国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感。
可以说这种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研究和解析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路径,能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可能的结果等有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而教学效果较好。
2.要符合历史情境,追求历史本真。
情景剧的设计要符合历史的环境和语境,要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去还原“真实”的历史。让学生仿佛置于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透过历史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历史,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换句话说,千万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信仰和认识去判断过去的人。情景剧的编排还必须真实于历史。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保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和理解真正的历史。惟其如此,才能达到“神入”历史,追求历史本真的目的。因此,在编排情景剧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根据所选剧本的实际给学生以针对性指导。
几年前,我到一所生本课改学校听了一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观摩课,对课中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至今仍记忆犹新。剧情围绕赤壁之战前,鲁肃引诸葛亮去见吴主孙权,商讨孙刘联合共同抗曹的事宜展开。三位同学一边走向讲台,一边向同学们挥手致意。其中扮演诸葛亮的同学,一上台就向旁边的“孙权”挥手说:hello!吴王,听说你最近郁闷了?“鲁肃”赶紧接话说:可不是吗?听说曹操发兵百万要打我们,吴王己为此郁闷好多天了,不知亮哥你有什么妙招能帮吴王排解郁闷呀?……演完后,三位同学互道Bye-bye,笑嘻嘻地走下讲台。
这出由七年级学生用他们喜闻乐见方式表达的情景剧,展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然而,基于历史教学求真求实的特点,我认为在编排这出情景剧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如下背景材料:赤壁之战前曹操率兵南下,刘备兵败长坂,退至夏口,形势十分危急。诸葛亮对刘备说:“现在形势很急,请派我到东吴去向孙将军求救。”曹操攻占荆州后,派人送给孙权一封书信,信上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余,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反复阅读后,甚感惊恐,一时竟没了主见。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厘清史实。只有这样,学生编排的情景剧才能体现出历史的信度和效度,才能较为准确地传承历史。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看来,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编排,一定要根据课堂需要,在追求历史本真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历史情境去历史地展现历史上的人与事。否则,情景剧一旦离开历史就可能成为闹剧。
【作者简介】何吟,男,196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霍邱县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