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间接帮助是体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增强时空感,加速掌握动作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操 教学 间接帮助
在体操教学中,间接帮助是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信号、标志物和限制物等间接手段,来强化对动作关键技术及要领的时空感觉,并使注意力集中,它对于规范和诱导学生练、帮助学生掌握和完善动作技术、改进错误动作技术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运用间接帮助的生理机制
帮助对于建立正确的运动感觉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正确的运动感觉能帮助练习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动作概念是在运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巩固起来的,而运动感觉是与该动作相符合的。间接帮助的方法是以一种条件刺激物,使感觉中枢产生兴奋,由此加强注意力的集中,大脑皮层的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同时,皮层的其他区域由于负诱导作用而多少处于抑制状态,与兴奋区域无关的刺激就不能引起清晰的反映,而处于注意的边缘未被注意到。注意力的集中感觉中枢的兴奋同时又加强运动中枢的兴奋,致使中枢随时放发很强的冲动来支配骨骼肌的运动,大脑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宜的神经兴奋过程,也就能够在间接帮助下指明方向,指挥相应的运动肌肉群活动。久而久之,感觉中枢与运动中枢便形成了“暂时联系”,从而在间接帮助的诱导下,达到掌握动作的目的。
2间接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2.1信号
作为一种能对人体的视觉、听觉发生反应的刺激物,它主要用于指标运动的方向,发力的时机,加快或减慢动作的节律性速率,指导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准确的空间定位和时间概念。但是,听觉信号不同于视觉信号,听觉信号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环境条件变化有预先发适应变化的反应,听觉分析是语言思维的生理学基础。因此,利用声响提示,可以集中练习者的注意力,从而完成动作。例如,在教“前滚翻”动作时,教学使用“低头”“收腹”“团身”“蹬地”“推手”等语言提示或采用口哨、击掌、数数、音乐等信号来引导练习者的用力时机。动作方向和动作节奏对于促进作用技术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改变持续时间和声响强度,可以使信号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音乐对听觉进行刺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促进练习者生理机能的调节活动,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减轻大脑神经细胞的疲劳。这是因为音乐能帮助练习者建立较好节奏的韵律和时空感,能解除练习者内心的紧张,改善协调性,使身体更加放松协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热烈、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提高感知效果,加强注意力,以使动作准确,稳健。这一方法已广泛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之中。
视觉在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综合感觉对熟练掌握动作技能起主导作用,视觉机能对于练习场上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
2.2标志法
包括视觉和触觉标志物,它是指明一定方向和幅度,帮助建立正确的空间位置和用力时机等等,确定奋斗目标,在积极主动控制身体的条件下,有效地完成符合正确技术的行为,而不同的动作应选用不同的标志物,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选定标志物时,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恰到好处,并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双杠支撑摆动后摆下这个动作,由于学生怕后摆高度不够,会敲杠,有恐惧害怕心理,尤其是女同学,如果在双杠杠端拴一根橡皮筋或绳子以延长杠的长度,这给学生心理感受就不同,没有畏惧感,能够接受;又如学习跳跃,斜进直角腾越,这引导学生的摆腿方向和高度,教师经常用竹竿吊一小球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踢,使学生在标志物的作用下,达到动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积极性。
在体操教学中,提高动作的幅度是决定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某个动作之后,就应在动作幅度上不断提高要求,恰当地运用标志法教学,就能促进这个目的的实现。例如在进行技巧“鱼跃前滚翻”教学时,为使动作能像鱼一样跃得又高又远,常在学生身体前适当位置上放一物体或一条线,让学生越过它,再进行滚翻,“鱼跃”动作就表现出来了,随着学生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身体前所放物体的距离和高度亦可逐渐增加,通过这个手段,“鱼跃”前翻就可以做得又高又远,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3限制法
包括视觉限制和触觉限制,它是利用标志的限制,使其按照动作技术的规格促进正确动作的完成和掌握,限制一般是指对动作的方向、高度、远度、姿势等进行的。例如,为使练者在跳跃“斜进”直角腾越能做到并腿成直角高举腿姿势,老师常常在马面上放一个实心球,以限制练习者臀部的上摆高度,球叠得越高或越往支撑点位置移动,动作技术的要求越高,这样一个小小的实心球,就起到了促进高质量动作技术的形成,而在教技巧前滚翻或杠支撑摆动等动作时,学生容易分腿完成,使动作既不美观,又达不到动作技术的要求。改进这一毛病,我们常常让学生在练习中用腿或膝盖夹一块海绵,以限制其在动作过程中出现分腿的错误。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时机要确切,针对性要强,避免过多,过繁,同时还应该强化练习者对标志物、限制物的了解散认识,增强练习者的目标意识和勇敢精神,减轻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刘卫国.间接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学校体育,1999(02).
[2]王玉瑛.浅谈标志物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1994(04).
【关键词】体操 教学 间接帮助
在体操教学中,间接帮助是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信号、标志物和限制物等间接手段,来强化对动作关键技术及要领的时空感觉,并使注意力集中,它对于规范和诱导学生练、帮助学生掌握和完善动作技术、改进错误动作技术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运用间接帮助的生理机制
帮助对于建立正确的运动感觉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正确的运动感觉能帮助练习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动作概念是在运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巩固起来的,而运动感觉是与该动作相符合的。间接帮助的方法是以一种条件刺激物,使感觉中枢产生兴奋,由此加强注意力的集中,大脑皮层的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同时,皮层的其他区域由于负诱导作用而多少处于抑制状态,与兴奋区域无关的刺激就不能引起清晰的反映,而处于注意的边缘未被注意到。注意力的集中感觉中枢的兴奋同时又加强运动中枢的兴奋,致使中枢随时放发很强的冲动来支配骨骼肌的运动,大脑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宜的神经兴奋过程,也就能够在间接帮助下指明方向,指挥相应的运动肌肉群活动。久而久之,感觉中枢与运动中枢便形成了“暂时联系”,从而在间接帮助的诱导下,达到掌握动作的目的。
2间接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2.1信号
作为一种能对人体的视觉、听觉发生反应的刺激物,它主要用于指标运动的方向,发力的时机,加快或减慢动作的节律性速率,指导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准确的空间定位和时间概念。但是,听觉信号不同于视觉信号,听觉信号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环境条件变化有预先发适应变化的反应,听觉分析是语言思维的生理学基础。因此,利用声响提示,可以集中练习者的注意力,从而完成动作。例如,在教“前滚翻”动作时,教学使用“低头”“收腹”“团身”“蹬地”“推手”等语言提示或采用口哨、击掌、数数、音乐等信号来引导练习者的用力时机。动作方向和动作节奏对于促进作用技术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改变持续时间和声响强度,可以使信号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音乐对听觉进行刺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促进练习者生理机能的调节活动,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减轻大脑神经细胞的疲劳。这是因为音乐能帮助练习者建立较好节奏的韵律和时空感,能解除练习者内心的紧张,改善协调性,使身体更加放松协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热烈、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提高感知效果,加强注意力,以使动作准确,稳健。这一方法已广泛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之中。
视觉在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综合感觉对熟练掌握动作技能起主导作用,视觉机能对于练习场上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
2.2标志法
包括视觉和触觉标志物,它是指明一定方向和幅度,帮助建立正确的空间位置和用力时机等等,确定奋斗目标,在积极主动控制身体的条件下,有效地完成符合正确技术的行为,而不同的动作应选用不同的标志物,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选定标志物时,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恰到好处,并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双杠支撑摆动后摆下这个动作,由于学生怕后摆高度不够,会敲杠,有恐惧害怕心理,尤其是女同学,如果在双杠杠端拴一根橡皮筋或绳子以延长杠的长度,这给学生心理感受就不同,没有畏惧感,能够接受;又如学习跳跃,斜进直角腾越,这引导学生的摆腿方向和高度,教师经常用竹竿吊一小球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踢,使学生在标志物的作用下,达到动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积极性。
在体操教学中,提高动作的幅度是决定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某个动作之后,就应在动作幅度上不断提高要求,恰当地运用标志法教学,就能促进这个目的的实现。例如在进行技巧“鱼跃前滚翻”教学时,为使动作能像鱼一样跃得又高又远,常在学生身体前适当位置上放一物体或一条线,让学生越过它,再进行滚翻,“鱼跃”动作就表现出来了,随着学生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身体前所放物体的距离和高度亦可逐渐增加,通过这个手段,“鱼跃”前翻就可以做得又高又远,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3限制法
包括视觉限制和触觉限制,它是利用标志的限制,使其按照动作技术的规格促进正确动作的完成和掌握,限制一般是指对动作的方向、高度、远度、姿势等进行的。例如,为使练者在跳跃“斜进”直角腾越能做到并腿成直角高举腿姿势,老师常常在马面上放一个实心球,以限制练习者臀部的上摆高度,球叠得越高或越往支撑点位置移动,动作技术的要求越高,这样一个小小的实心球,就起到了促进高质量动作技术的形成,而在教技巧前滚翻或杠支撑摆动等动作时,学生容易分腿完成,使动作既不美观,又达不到动作技术的要求。改进这一毛病,我们常常让学生在练习中用腿或膝盖夹一块海绵,以限制其在动作过程中出现分腿的错误。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时机要确切,针对性要强,避免过多,过繁,同时还应该强化练习者对标志物、限制物的了解散认识,增强练习者的目标意识和勇敢精神,减轻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刘卫国.间接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学校体育,1999(02).
[2]王玉瑛.浅谈标志物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