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传统文化;爱国热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其中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所谓文化软实力,广义上讲就是一切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狭义上讲就是文化、意识形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门类,是挖掘乡音乡情、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作为一个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代同行,争做提高文化软实力之践行者!我们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形成了自己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一、转变思想认识,树立音乐育人新观念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对音乐育人的认识,同时更要不断地将相关知识向学生灌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感染力非常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音乐圣人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钢琴诗人肖邦、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这些大师为人类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我们的祖先更是了不起:孔子整理周代的民歌“风”而成《 诗经》;屈原整理流传在南方的民歌“九歌”而成《楚辞》;汉、魏、南北朝时又有《 乐府诗集》和《敦煌曲子集》等歌曲集等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诸多的因素,中国近百年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百年,一直没顾上在精神层面上做彻底重建。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对祖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了解几乎是空白。作为音乐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民族文化教育,就成了我们日常音乐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人成材有三条,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学科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充沛的热情,用健康、醇美的民族音乐,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挖掘地方特色,激发学生爱乡爱国热情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根基所在。我们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根据四川地方民间方言,我们选择了四川宜宾民歌《槐花几时开》让学生欣赏。
  《槐花几时开》歌词为: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啥)望郎来(哟喂)。娘问女儿啊,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啥)几时开(哟喂)。学生们在笑声中听完,都说: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方言嘛,为什么听起来这样好玩呢?其实就是让他们明白: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艺术,只是我们缺乏一双欣赏艺术的眼睛和一双欣赏美的耳朵。民族民间的艺术其实就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的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民族的财富。
  三、整合多种艺术,将音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通过视觉感官的途径,结合文学、美术、历史等多方面知识来进行欣赏。
  如欣赏民族器乐曲:利用多媒体,将电视、电影或舞台表演的画面展现给学生,这样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理解作品,既直观生动又形象,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欣赏古琴曲《 流水》时,先播放有关古琴的图片,古琴的正面、背面构造,再让学生聆听古琴的音色特点(古朴、淳厚),然后再讲解古琴的发展历史,琴谱等,播放画面讲解“高山流水觅如音”的典故,最后让学生从头至尾的欣赏音乐。音乐在画面的配合下,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了整首乐曲的内涵:水的韧性、低调、包容,可引申到道家的精神,上善若水。人要学习水的这种精神,宽广的胸怀和坚定不移的志向。
  充分结合文学艺术,创编歌曲供学生选唱。三百篇《诗经》写下思无邪,一首《采薇》将祖先纯真的情义留在了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赋之以旋律,颂之以歌喉,再现那遥远而迷离的夏商周。《采薇(楚歌风格)》歌词为:(女)指纤纤兮撩心弦,流水鸣高山/音铮铮兮透云天,忧思碧霄间。/叹寂寞,暗嗔怨,深闺藏幽兰。/(男)歌呦呦兮马啾啾,剑锋烫烈酒/风吼吼兮战未休,何处解乡愁?/思明月满西楼,雁字回时又一秋。/(男女)采薇采薇,曰归曰归,几番烟柳扬花飞?/采薇采薇,未归未归,几度冬雪化春水》……这首歌词以浪漫的写实手法,曲调则以楚歌为基调,古曲与现代相结合,抒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充分体验古汉语的含蓄优美,古曲的优雅妩媚,古代文化的意境深远、灿烂多姿。
  四、丰富课余生活,在娱乐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领会传统文化精神。在合唱比赛中选唱一些优秀歌曲,学生们积极参与。在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旋律中,可以看到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情已悄悄渗入同学们的心田……提高了艺术修养,弘扬了传统优秀文化,受用一生!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既能愉悦性情,又能陶冶情操,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又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继承美、发扬美、创造美。
  在音乐教学中充实一些我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去享受民族音乐、民族文化之美,并在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智、性、意、行的潜移默化,成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何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5(7+8).
  [2]燕国材.素质教育问题研究[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古筝教学中发现,在济南地区的习筝者中,绝大部分没有使用节拍器练琴的习惯,这导致他们中大部分人在演奏时缺乏准确的节奏与稳定的速度。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与练琴经验,将如何在古筝练习中运用节拍器的步骤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划分小段落、分手练习、合手练习等步骤循序渐进进行练习;每个步骤中,节拍器的速度应由慢至快,逐步提升;同时须始终将乐感的加入贯穿于练习过程中。  【关键词】节
【摘要】板胡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亢明亮的音色特点与浓郁的风格性表现除了来自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巧表达之外,也需要演奏者运用肢体动作与肢体语言来辅助与烘托,进而更好地呈现板胡演奏的艺术魅力,同时让听者更容易产生感官美与共鸣。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肢体语言在板胡演奏中的作用着手,进而阐述如何在演奏中合理有效、恰如其分地运用及发挥肢体语言。  【关键词】肢体语言;演奏技术;音乐认
'无为而治'作为道家非常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本文从高校教师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无为而治'思想在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改善,致使大多数家长都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兴趣。琵琶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本文针对于当下少年儿童琵琶教学,从琵琶基本技术和演奏上探讨了少年儿童琵琶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少年儿童;琵琶教学;基础理论和方法  引言  琵琶作为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乐器,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被人们所关
幼小英语教育衔接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现下所涉及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对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当下的幼小英语教育衔接理论进行梳理,进而对幼小英语教
大陆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效融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