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感谢两江新区的优质服务,我们对这种‘两江效率’非常满意。”
2017年4月的一天,两江新区政务大厅,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专门持锦旗赶到现场,对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表示感谢。
截至2017年8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发起的ABS(证券化融资方式)数量达137只,累计发行规模780亿元。
落户两江新区的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
而这种服务改革案例的背后,离不开其落户地——重庆两江新区优质高效的服务,尤其是两江新区正在大力推行的“放管服”改革。
“放”为先——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我们公司的名称申请、注册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省去了多次到工商登记窗口排队办理的烦恼。”
2016年底,重庆陆昊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彬,领到了重庆首张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签发的电子营业执照。
之前,申请注册一家公司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而周彬足不出户办完所有手续,并且当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
“办事效率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周彬对此深感意外。
如此高效,源于两江新区率先推行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制度,而这只是两江新区简政放权改革的一个缩影。
从“简政放权”到“最大限度放权”,两江新区多次被授予市级审批管理权限,逐步实现了“新区事情新区办,两江审批不过江”。
而早在2012年4月,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即挂牌成立。
118项市区两级行政审批管理事项全部集中于此,实行“一站式”集中审批。
“所有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让企业从“满城跑”到“不用跑”,极大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2017年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
以此为契机,两江新区深化大部制改革,推行全業务审批制度,实现“一人多权、一人多能”的管理模式。
行政服务由“一站式”向“一窗受理”升级,服务对象不再重复提交材料、往返不同窗口,再次加速行政审批效能。
2017年8月,两江自贸区新政务中心投入使用,配置了一批自动化查询和办公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次投入使用的区域识别系统、国检一体机和海关一体机等。
“这些智能终端将改变过去企业注册的传统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注册效率。”两江自贸区政务中心主任邓科说。
此外,该中心还将建立完善两江新区网上政务大厅,切实增加网上办件数量。
这一系列“互联网 政务服务”,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吸引了更多企业落户两江新区。
“管”为领——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监管辖区市场主体62512户,人均监管户数367户,点多面广,人手实在紧缺。”2017年8月的一天,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监管大厅,副局长税亚群正在向参观者介绍。
当指向大厅内的市场信用监管平台时,税亚群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还好有了它,我们实现了‘一个系统管信用’,充分发挥出了信息化优势,使我们的监管业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税亚群说。
原来,通过大数据采集归纳,两江新区搭建起了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区域内6万余户市场主体及其产生的100余万条数据,都被整合在这个平台上。
“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分类监管、消费投诉实时监控、应急突发事件统一指挥,三大难题迎刃而解。”税亚群说。
而依托该平台,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正在进行新的探索:一是在全区直管范围内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二是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三是运用三维图像技术建设楼宇三维模型。
“10月中旬,我们的数据交换中心就能建成,届时将逐步把两江新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的有效信息数据纳入该中心,并接入市场信用监管平台。”税亚群说,“我们正在打造百亿元级都市楼宇产业园区,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后,能更立体、直观地展现辖区楼宇经济的运行状况,对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随着平台应用的日臻完善,两江新区还将继续探索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努力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服”为本——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7年7月上旬,重庆欢乐谷顺利开业。
为此,两江新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忙碌了很久。
“我们成立了项目组,对华侨城项目的所有评审事宜进行专事专项服务。” 评审中心主任段虹说。
而专事专项服务重点项目,只是该中心创新服务的众多措施之一。
早在2015年1月,两江新区即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
获批以来,两江新区逐步引进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120余家,建立起了覆盖重庆“6 1”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
2016年5月,两江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以此为契机,两江新区趁热打铁,打出了创新“财税支持方式、人才激励机制、技术对接机制、科技金融体系和行政服务机制”的“组合拳”。
“比如在金融支持创新方面,我们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探索相关制度创新,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份转让、债券融资等创新服务。” 两江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一系列创新服务政策的支撑下,“双创”企业投资来源扩大了,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换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截至2016年底,两江新区5000余家“双创”企业汇集一堂,重庆“中关村”初现雏形。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两江新区内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完成重大签约项目115个,投资总额达到1240亿元。与此同时,两江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增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7户、投资总额68.68亿元,注册资本62.15亿元,注册资本、投资总额连续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两江新区正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涉及的审批准入、过程管理、执法与安全进行全面改革,充分利用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三区”叠加的优势,勇当改革开放创新排头兵,全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2017年4月的一天,两江新区政务大厅,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专门持锦旗赶到现场,对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表示感谢。
截至2017年8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发起的ABS(证券化融资方式)数量达137只,累计发行规模780亿元。
落户两江新区的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
而这种服务改革案例的背后,离不开其落户地——重庆两江新区优质高效的服务,尤其是两江新区正在大力推行的“放管服”改革。
“放”为先——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我们公司的名称申请、注册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省去了多次到工商登记窗口排队办理的烦恼。”
2016年底,重庆陆昊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彬,领到了重庆首张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签发的电子营业执照。
之前,申请注册一家公司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而周彬足不出户办完所有手续,并且当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
“办事效率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周彬对此深感意外。
如此高效,源于两江新区率先推行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制度,而这只是两江新区简政放权改革的一个缩影。
从“简政放权”到“最大限度放权”,两江新区多次被授予市级审批管理权限,逐步实现了“新区事情新区办,两江审批不过江”。
而早在2012年4月,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即挂牌成立。
118项市区两级行政审批管理事项全部集中于此,实行“一站式”集中审批。
“所有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让企业从“满城跑”到“不用跑”,极大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2017年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
以此为契机,两江新区深化大部制改革,推行全業务审批制度,实现“一人多权、一人多能”的管理模式。
行政服务由“一站式”向“一窗受理”升级,服务对象不再重复提交材料、往返不同窗口,再次加速行政审批效能。
2017年8月,两江自贸区新政务中心投入使用,配置了一批自动化查询和办公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次投入使用的区域识别系统、国检一体机和海关一体机等。
“这些智能终端将改变过去企业注册的传统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注册效率。”两江自贸区政务中心主任邓科说。
此外,该中心还将建立完善两江新区网上政务大厅,切实增加网上办件数量。
这一系列“互联网 政务服务”,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吸引了更多企业落户两江新区。
“管”为领——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监管辖区市场主体62512户,人均监管户数367户,点多面广,人手实在紧缺。”2017年8月的一天,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监管大厅,副局长税亚群正在向参观者介绍。
当指向大厅内的市场信用监管平台时,税亚群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还好有了它,我们实现了‘一个系统管信用’,充分发挥出了信息化优势,使我们的监管业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税亚群说。
原来,通过大数据采集归纳,两江新区搭建起了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区域内6万余户市场主体及其产生的100余万条数据,都被整合在这个平台上。
“有了这个平台,企业分类监管、消费投诉实时监控、应急突发事件统一指挥,三大难题迎刃而解。”税亚群说。
而依托该平台,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正在进行新的探索:一是在全区直管范围内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二是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三是运用三维图像技术建设楼宇三维模型。
“10月中旬,我们的数据交换中心就能建成,届时将逐步把两江新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的有效信息数据纳入该中心,并接入市场信用监管平台。”税亚群说,“我们正在打造百亿元级都市楼宇产业园区,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后,能更立体、直观地展现辖区楼宇经济的运行状况,对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随着平台应用的日臻完善,两江新区还将继续探索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努力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服”为本——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17年7月上旬,重庆欢乐谷顺利开业。
为此,两江新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忙碌了很久。
“我们成立了项目组,对华侨城项目的所有评审事宜进行专事专项服务。” 评审中心主任段虹说。
而专事专项服务重点项目,只是该中心创新服务的众多措施之一。
早在2015年1月,两江新区即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
获批以来,两江新区逐步引进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120余家,建立起了覆盖重庆“6 1”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
2016年5月,两江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以此为契机,两江新区趁热打铁,打出了创新“财税支持方式、人才激励机制、技术对接机制、科技金融体系和行政服务机制”的“组合拳”。
“比如在金融支持创新方面,我们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探索相关制度创新,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股份转让、债券融资等创新服务。” 两江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一系列创新服务政策的支撑下,“双创”企业投资来源扩大了,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换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截至2016年底,两江新区5000余家“双创”企业汇集一堂,重庆“中关村”初现雏形。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两江新区内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完成重大签约项目115个,投资总额达到1240亿元。与此同时,两江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增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7户、投资总额68.68亿元,注册资本62.15亿元,注册资本、投资总额连续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两江新区正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涉及的审批准入、过程管理、执法与安全进行全面改革,充分利用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三区”叠加的优势,勇当改革开放创新排头兵,全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