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2006年开始的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诉案,论述中美反补贴争端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包括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确定方式,可抵消补贴的范围和对部分指导性文件的性质认定等方面指出了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焦点问题,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美国反补贴诉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反补贴争端;解决对策;中美贸易
从2006年11月27日美国首次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立案调查,到2009年12月31日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钻杆启动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为止,美国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诉讼24件,反补贴调查已成为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
从统计资料来看,反补贴对我国产品出口美国造成严重阻碍。[1]
一、美国对华反补贴的背景
(一)巨大的贸易逆差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一直伴随着中美贸易的整个过程,并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而且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已经成了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争议的焦点。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美国的贸易逆差也是比较大的。美国认为,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采取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造成的,如倾销、补贴、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等,因此美国除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外,还要进行反补贴等贸易措施。
(二)美国政府政策的变化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争端的日益尖锐,美国政府受到了国会巨大的压力以及美国一部分企业和企业团体的强烈要求,再加上政府一些官员和学者的呼吁,美国于2006年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进行反补贴调查,反补贴也就成为美国针对中國进行贸易保护的新的形式和手段。此外,美国不仅在国内法层面上针对中国的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美国还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提出新的反补贴磋商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加了。
二、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焦点问题
(一)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确定方式
美国商务部采用与中国收入水平接近的第三方国家数据来确定人民币贷款短期利率基准,而长期利率基准目前采用标准普尔评级中的BB级债券利率来确定。
美国商务部认为,由于中国国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财务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单个公司的信用评价在贷款过程中不起主导性作用,故而用投机级评级当中信誉最高的BB级债券利率来衡量人民币长期利率基准是可行的。
(二)可抵消补贴的范围
依据《SCM协议》,补贴是指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并由此给予企业某种利益。《SCM协议》将补贴划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由于反补贴针对的是政府行为,只要某一类政策被认定属于政府补贴,其证据就可以被用到其他产品上,从而影响一类企业或整条产业链。美国针对我国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所涉及的政策范围不断扩大,对补贴额度的认定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部分指导性文件的性质认定
由于我国政府所发布的此类指导性文件当中,通常强调为相关行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提供贷款支持,因此美国商务部经常将各项文件作为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措施,将中国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定性为政策性贷款。美国商务部始终坚持认为指导性文件等同于强制性政策,这一裁定无疑是前述可抵消补贴范围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政府应对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策略
在应对反补贴调查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尽可能减少被认定的补贴种类和额度。我国政府已经在历次调查当中作出了极大努力,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确定方式的改进。美国的反补贴对我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要应对美国所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利率市场化
目前美国商务部采用回归模型确定人民币贷款短期利率基准,而我国政府屡次抗辩无效的局面,根本的解决方法仍然在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利率处于双轨制下,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市场化,但在金融体系内部,银行存贷款利率仍是“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继续发展货币市场,着力推进SHIBOR建设,完善基准利率体系。
(二)削减禁止性补贴
我国补贴的主要形式包括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财政资助等有关优惠措施。优惠措施的给予对象主要集中于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经济开发区企业、某些重点扶持产业的企业及有的国有企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0条第3款规定“中国应自加入时取《SCM协定》第3条范围内的所有补贴”,近年来我国政府遵守承诺,在取消禁止性补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出于地方利益和长期历史习惯的考虑,我国还存在一些补贴政策,应减少并修改会引起反补贴诉讼的类型。
(三)完善反补贴调查应对机制
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集中于冶金、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我国政府可针对这些重点行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和出口总量进行监控,以起到对反补贴调查的预警作用。在反补贴调查发起之后,政府应指导并协调国内有关部门和相关中介组织开展应对反补贴调查的工作,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以及与美国有关组织进行磋商,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反补贴应诉水平,克服美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对我国产品出口构成的阻碍,最终达到稳定和促进出口的目的。
(四)在WTO层面上解决中美双方的反补贴争端
当前,中美反补贴争端已经在WTO和国内法层面上全面展开,对此状况,两国政府要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判。不可否认,政府在国内法层面上处理反补贴争端时,较之于处理其他贸易争端而言,其自由裁量权是比较大的。与其中美双方在国内法层面上相互进行反补贴诉讼,还不如中美双方在WTO层面上解决中美双方的反补贴争端。
参考文献:
[1]唐宜红,唐若韬.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焦点问题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商务,2010,(5).
[2]冯军,高永富.论中美反补贴争端及其解决途径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09,(11).
[3]高雅瑞.发达国家反补贴规则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2010,(4).
[4]王硕.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外贸发展形势[J],经济纵横,2010,(4).
关键词:反补贴争端;解决对策;中美贸易
从2006年11月27日美国首次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立案调查,到2009年12月31日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钻杆启动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为止,美国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诉讼24件,反补贴调查已成为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
从统计资料来看,反补贴对我国产品出口美国造成严重阻碍。[1]
一、美国对华反补贴的背景
(一)巨大的贸易逆差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一直伴随着中美贸易的整个过程,并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而且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已经成了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争议的焦点。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美国的贸易逆差也是比较大的。美国认为,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采取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造成的,如倾销、补贴、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等,因此美国除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外,还要进行反补贴等贸易措施。
(二)美国政府政策的变化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争端的日益尖锐,美国政府受到了国会巨大的压力以及美国一部分企业和企业团体的强烈要求,再加上政府一些官员和学者的呼吁,美国于2006年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进行反补贴调查,反补贴也就成为美国针对中國进行贸易保护的新的形式和手段。此外,美国不仅在国内法层面上针对中国的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美国还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提出新的反补贴磋商的可能性就迅速增加了。
二、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焦点问题
(一)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确定方式
美国商务部采用与中国收入水平接近的第三方国家数据来确定人民币贷款短期利率基准,而长期利率基准目前采用标准普尔评级中的BB级债券利率来确定。
美国商务部认为,由于中国国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财务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单个公司的信用评价在贷款过程中不起主导性作用,故而用投机级评级当中信誉最高的BB级债券利率来衡量人民币长期利率基准是可行的。
(二)可抵消补贴的范围
依据《SCM协议》,补贴是指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并由此给予企业某种利益。《SCM协议》将补贴划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由于反补贴针对的是政府行为,只要某一类政策被认定属于政府补贴,其证据就可以被用到其他产品上,从而影响一类企业或整条产业链。美国针对我国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所涉及的政策范围不断扩大,对补贴额度的认定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部分指导性文件的性质认定
由于我国政府所发布的此类指导性文件当中,通常强调为相关行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提供贷款支持,因此美国商务部经常将各项文件作为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措施,将中国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定性为政策性贷款。美国商务部始终坚持认为指导性文件等同于强制性政策,这一裁定无疑是前述可抵消补贴范围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政府应对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策略
在应对反补贴调查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尽可能减少被认定的补贴种类和额度。我国政府已经在历次调查当中作出了极大努力,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确定方式的改进。美国的反补贴对我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要应对美国所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利率市场化
目前美国商务部采用回归模型确定人民币贷款短期利率基准,而我国政府屡次抗辩无效的局面,根本的解决方法仍然在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利率处于双轨制下,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市场化,但在金融体系内部,银行存贷款利率仍是“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继续发展货币市场,着力推进SHIBOR建设,完善基准利率体系。
(二)削减禁止性补贴
我国补贴的主要形式包括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财政资助等有关优惠措施。优惠措施的给予对象主要集中于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经济开发区企业、某些重点扶持产业的企业及有的国有企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0条第3款规定“中国应自加入时取《SCM协定》第3条范围内的所有补贴”,近年来我国政府遵守承诺,在取消禁止性补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出于地方利益和长期历史习惯的考虑,我国还存在一些补贴政策,应减少并修改会引起反补贴诉讼的类型。
(三)完善反补贴调查应对机制
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集中于冶金、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我国政府可针对这些重点行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和出口总量进行监控,以起到对反补贴调查的预警作用。在反补贴调查发起之后,政府应指导并协调国内有关部门和相关中介组织开展应对反补贴调查的工作,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以及与美国有关组织进行磋商,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反补贴应诉水平,克服美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对我国产品出口构成的阻碍,最终达到稳定和促进出口的目的。
(四)在WTO层面上解决中美双方的反补贴争端
当前,中美反补贴争端已经在WTO和国内法层面上全面展开,对此状况,两国政府要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判。不可否认,政府在国内法层面上处理反补贴争端时,较之于处理其他贸易争端而言,其自由裁量权是比较大的。与其中美双方在国内法层面上相互进行反补贴诉讼,还不如中美双方在WTO层面上解决中美双方的反补贴争端。
参考文献:
[1]唐宜红,唐若韬.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焦点问题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商务,2010,(5).
[2]冯军,高永富.论中美反补贴争端及其解决途径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09,(11).
[3]高雅瑞.发达国家反补贴规则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2010,(4).
[4]王硕.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外贸发展形势[J],经济纵横,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