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区门口有家超市,平时回小区的时候我就会顺便去买两盒牛奶。买多了几次就跟收银员小姐姐熟了。有天我拿了牛奶结账,她跟我说:“今天临期的牛奶半价,你要不要买那些?”见我迟疑了一下,她又说:“离过期还有3天,反正你隔天就来买,肯定能在过期前喝掉的。我也买了,很划算的。”小姐姐看起来20岁出头,说自己买打折临期食品没有丝毫局促感。
像小姐姐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据央视报道,我国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超百亿元,超四成受访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推荐临期食品。根据《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目前中国临期食品主力消费者为年轻人,年龄介于26-35岁的占比47.8%。过去一年有210万人在某宝上选购临期食品。
以前人们总认为,买打折食品要么是退休大妈们的专利,要么是经济拮据才去买卖剩的东西。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加入了低碳消费的行列,随便一搜小红书上就能看到大量关于临期食品的分享,是因为年轻人对美好生活没追求了么?
那大概是你误会了。
首先,临期食品不等同于变质食品,食用也不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营养师顾中一表示,快过期的食品只要按照标准储存就可以放心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合格的预包装食品保质期内都没有食品安全风险。当然,那些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如果保存温度不够低,是可能提前过期的。但只要合理选择和保存,量力而行不要囤积,购买临期食品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比起薅羊毛,还有不少年轻人对低碳环保更为关注,减少粮食和日用品的浪费。这部分人购买临期食品,不仅是单纯的经济考量,而是自主选择理性的消费模式。
食物浪费给环境造成压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1年粮食浪费报告指数》指出,大量食物被人类生产出来,却未被食用就丢弃了。在可供消费者食用的食物中,有17%被浪费掉了,2019年家庭、零售商、饭店和其他食品服务领域的食物浪费高达9.31亿吨。被浪费的食物总量,大约相当于2300万辆载重40吨卡车的总重量,这些卡车车头连着车尾排在一起足可以绕地球7圈。
这些被浪费掉的海量食物中,有5.7亿吨食品是在家里浪费掉的,家庭浪费占可供消费者食用的粮食总量的11%, 人均浪费食物74公斤。此外,超市和食品服务行业也浪费了大量食物,据估计,食品服务行业每年浪费2.44亿吨食物,零售则扔掉了1.18亿吨食物。
食物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跟被浪费掉的食物有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减少粮食浪费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非营利组织ReFed的数据,2019年美国有35%的食物未被售出或食用,总价值约为408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2%。这些本来可以被食用的食物,最终大部分变成了垃圾,进入了垃圾填埋场、焚化炉或者下水道。而政府数据显示,日本每年浪费的600万吨食物,光垃圾处理费用就耗资两万亿日元。
减少食品浪费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日本的人均浪费食物高居亚洲第一,因此在寻求减少食物浪费上也做了一些新尝试。罗森便利店(Lawson Inc)使用美国科技公司DataRobot的人工智能,用于估计货架上的生鲜商品供需。饮料制造商三得利则在使用富士通公司的另一个人工智能,用以判断诸如乌龙茶矿泉水之类的商品是否在运输过程中有损坏。因为通常箱子受损饮品就会遭遇退货,厂商希望通过这项技术,判断出受损的是只有外包装箱,还是里面的饮料也损坏了,从而减少退货率和食物浪费。日本有间线上食品平台Kuradashi,将从食品加工商处收集到的过了最佳赏味期但并未变质的食物,以较低折扣销售,平台的会员数量在两年内翻了一番。
在丹麥2016年开了一间叫Wefood的超市,售卖过了最佳赏味期但并未变质的食品,开业时吸引了丹麦王妃和大批民众购买,其中就有不少崇尚低碳环保的人。
同样是2016年落地的软件Too Good To Go,跟当地食品零售商和餐厅合作,为顾客提供折扣价格的餐饮外卖、面包和生鲜食品。比如一间咖啡馆准备结束一天的营业时,清点库存发现还有几条面包、几个蛋糕、一些预包装等三明治,在以往这些可能会被直接扔进垃圾桶里,但现在会在手机软件上以非常低的折扣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手机上预订到的像是一份食品盲盒,可以选自己想要的食物类型,但每份餐食里面具体有些什么可能只有在取餐时才知道。这个手机软件在欧洲多国吸引了众多用户,去年它又登陆了美国,拓展到了纽约等多个城市,总计有超过3800万人下载了该手机程序,售出了超过7000万份食品。
英国的食物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尽管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其粮食贫困率却是全欧最高的,据估计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间有590万成年人和170万儿童不能确保获得足够食物。
总部位于英国的手机应用CLIO也备受关注,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上向邻居赠送自己不需要的食物。研究人员用一年半的时间分析了平台上170000个帖子后,发现有价值近100万美元食物被转赠,从而避免了被直接扔进垃圾桶的命运。而疫情期间,该平台的注册用户也翻了一番,达到了400万,每个月平台上架的食物达到160万份,过半数上新在30分钟内就会被认领。
食品的生产过程要耗费很多的能源,如何尽可能合理利用粮食,减少对农业的压力和对环境的过度索取,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是值得每个人关注的问题。
如何安全购买?
对于临期食物的购买,专家提示,尽管它们能够放心食用,但是购买时要特别注意阅读储存说明。
那如何买临期食品而不踩雷呢?
健康中国对此进行了科普:“食物大体可以分为长保质期食物和短保质期食物。长保质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比如真空包装的粮食、罐头、方便面、饼干之类。即便到了保质期,只要储藏得当且没有开封,还是能安全食用的。而鲜牛奶、新鲜果汁、现做蛋糕或面包、冷鲜肉等短保质期食物,如果过了保质期,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会增加。这一类的临期食品需谨慎购买。”
此外,消费者还需要关注一些细节:
1、有些食品营养价值不高,比如薯片等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即使是低价诱惑也不宜买太多。
2、富含油脂的坚果类零食,如果不是真空/充氮包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哈喇味,尽量购买新出厂比较好。
3、建议购买小包装、而不是大包装的临期食品,避免来不及吃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