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县大屯学区吴岳学校 河北 任县 055150)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能力远远比取得更好的成绩重要得多。下面仅就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看法。
1. 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1.1 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让。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针对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不觉疲倦。
1.2 教给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低年级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以“讲”代替学生“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1.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2. 数学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
(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表象;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直”的表象和延长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练习题本身富有创造性,能激发求异思维,增强联想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
3. 倾听的能力 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一一的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所以学生倾听能力也是要培养的。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的做法自己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求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能力远远比取得更好的成绩重要得多。下面仅就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看法。
1. 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1.1 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让。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针对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不觉疲倦。
1.2 教给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低年级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2)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以“讲”代替学生“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
1.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中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2. 数学想象能力的培养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
(1)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认识直线时,先让学生认识线段,形成线段的概念,建立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表象;然后把线段的两端向相反方向延长,引导学生用“直”的表象和延长的动态表象,去想象这条直线穿越空间,没有尽头,帮助学生建立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表象,形成直线的概念。
(2)在知识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练习题本身富有创造性,能激发求异思维,增强联想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
3. 倾听的能力 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一一的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所以学生倾听能力也是要培养的。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的做法自己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