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气囊”之殇

来源 :国企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6日,因安全气囊召回问题深陷经营困境的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日本高田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该国《民事再生法》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并被受理。
  至此,距离2009年高田气囊致死事件已经过去了8个年头,深陷1.2亿辆汽车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的漩涡之中,依然是其不能承受之重。高田的破产也成了日本制造业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到2017年3月底,高田面临的全部债务已经达到3978亿日元(35.8亿美元),再加上召回费用,其债务总额预计会超过1万亿日元。公司经营已难以为继。
  安全气囊本应是在危急时刻一道保护驾驶员的重要防线,可质量不达标的安全气囊却可能成为一个隐形杀手,成为安装在车内的小型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着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成也气囊 败也气囊
  日本高田株式会社(Takata)最早成立于 1933年,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汽车安全系统的研发。时至今日,84岁高龄的高田已经从早期的生产安全带,发展至如今的生产三点式安全带、方向盘,研发双囊袋气囊、气囊气体发生器、儿童安全座椅等多种当今汽车安全系统,并且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第一为瑞典Autoliv公司)。
  高田公司是全球诸多汽车生产厂家的零部件供应商,包括丰田、福特、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本田是高田公司最大的客户,两者的合作关系超过25年,本田还持有高田公司1.2%的股份。生产安全气囊在最初并不是高田的本意,“如果安全气囊出了问题,高田就会破产。我们不想走上这个危险之桥。”谁曾想,这句话就像卡珊德拉的预言,为这头大象的轰然倒下埋下了伏笔。
  抵不过本田的再三邀请,1987年起,高田全力发展安全气囊业务,同时成为本田驾驶模块开发单元的重要伙伴。
  此后三十年,高田的气囊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高田也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生产厂商,仅次于瑞典奥托立夫公司。截至2014年,它在全世界28个国家拥有58座工厂。调查显示,高田在全球安全气囊和座椅安全带市场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
  就在与本田亲密合作之际,高田的命运又因本田而转了弯。
  推诿逃避 蒙眼自欺
  最早在2000年高田气囊就出现过安全问题,而走入大众视野的则是2009年一起事故。当年5月,18岁美国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在驾驶本田汽车接弟弟放学的途中,与另一辆车发生碰撞,被高田气囊中弹出的一块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导致她大量失血而亡。
  而激怒公众的则是高田傲慢的、拒绝配合的态度。
  此前一年的2008年11月,本田首次因为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召回了4000辆车。2009年5月,由于女孩埃希利帕海姆的死亡,本田公司又宣布召回51万辆车。但伤人的罪魁祸首却迟迟不愿露面。
  2014年10月,由于被太用力充气的气囊可能朝车内的人喷出金属弹片,高田气囊已经造成4人死亡,引起多起诉讼。高田发布通知指出,受到缺陷气囊影响的汽车数量至少为780万辆,但这一数量与前一天该公司宣布的数量474万辆相比差距过于悬殊。因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式调查高田2000年至2007年生产的气囊是否封口不当。
  2014年11月,美国洛杉矶法院又收到了十几起针对高田公司缺陷气囊的集体诉讼。美国国会开始敦促美国司法部对高田气囊公司进行刑事犯罪调查。
  当时,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高田公司在2004年进行产品测试时就已经发现了气囊产品缺陷,但当时上层管理者未对缺陷产品作出处理。面对10家汽车厂商组成独立测试联盟(简称ITC)的测试结果,在媒体和车企的联合压力之下,高田公司才首次公开承认其生产的气囊存在缺陷。
  2015年调查员根据当时得到的线索,确证大概1900万新车、2300万个高田气囊存在缺陷。从2009年至今,高田一直误导、欺骗了他们的调查。本田也发表声明,获悉了有关高田错报、篡改某些安全气囊测试数据的证据,高田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可他们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对于错报、篡改测试结果的指正也拒不承认。
  2015年8月,高田公司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更新了关于安全气囊故障原因的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该公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缺陷气囊问题细节,这样的表态令全球的车企都感到震惊,也让受害者感到寒心。截止目前,高田公司安全气囊已在全球造成至少11人死亡,400余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在公司成立之初,高田的高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终有那么一天,无人会在交通事故中死亡。”今天的高田,早已将曾经的愿景抛诸脑后。他们所表现出的逃避态度和在调查过程中的造假行为,已经失去了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基——诚信,后续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也就不奇怪了。
  水落石出 质量成殇
  高田的合作伙伴本田汽车被伤了心,宣布不再使用高田的安全气囊。
  在2016年3月,高田气囊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终于被查明。美国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首要原因是使用性质不稳定,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下易爆的硝酸铵推进剂,还有高田充气泵设计与制造不合格,以及高温潮湿环境所致。调查结果虽然已經公之于众,但“气囊门”的恶劣影响远没有结束,这些问题气囊犹如一枚不定时的炸弹被安装在遍布全世界的汽车上,尚有数以千万的隐患车辆需要被召回。
  安全局部门一直怀疑“硝酸铵推进剂在其中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是安全气囊的问题所在。硝酸铵特点之一是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当发生器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环境当中,气体发生器内部使用的硝酸铵推进剂将被破坏。当气囊在碰撞中展开时,爆炸会将破坏零部件连同气囊一起弹出,伤及驾驶员。但高田并没有为此停止使用硝酸铵,并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材料”,其高管表示,对于更新后的气囊,配方中依旧含有硝酸铵。
  高田是全世界唯一一家使用硝酸铵作为原料的安全气囊厂商,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原材料以硝酸胍为主。硝酸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爆炸,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实际上,在价格上硝酸胍比硝酸铵贵的多。   诡异的是,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深处舆论漩涡的高田公司仍然继续銷售相同材料的气囊,并多次傲慢地表示,“无法确认造成爆炸的根本原因所在”。高田显然没有把产品的安全性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它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消费者,也给与其合作的车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安全气囊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在汽车行业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车企在选择零配件的生产厂商时,可选余地很小,对于各家产品质量的测试把关也不够严格,而且消费者在购车时也不会专程去询问安全气囊的品牌和所含成分。正是配件生产商与车企的双重侥幸心理,让安全气囊变成了“隐形炸弹”。
  车企们必须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更为严格地选择零部件供应厂商。而生产安全气囊的厂商也不应该为了追求低成本而忽略安全隐患的关注。如果一味追求缩减成本所带来的效益,将无法避免质量问题所埋下的可怕陷阱。
  在召回事件发生后,包括本田、丰田、马自达在内的多家汽车厂商表示禁用含有硝酸铵的安全气囊。在各界已经吵得甚嚣尘上的时候,高田子公司TK控股执行副总裁Kevin Kennedy才表示硝酸铵似乎是致使充气机过早破裂因素之一,充气机在承受过大压力的时候会碎裂,高速弹射出金属碎片。Kennedy补充道,使用硝酸铵的老款充气机一直被作为召回车辆的替换件使用——但这些车辆有可能被二次召回来进行维修。
  早些时候,汽车制造商认为高田确实有问题,它们承认掩盖了有缺陷的增压泵。在向法院提交的文件中,原告律师宣称汽车厂商“不太可能是无辜的”,在把高田安全气囊增压泵安装到成千上万的车辆之前,他们已经知道这些增压泵是不安全的。


  NHTSA任命的独立监察人透露,到今年5月中旬,全美大约有3040万个高田安全气囊仍未被修复。而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2亿辆问题车辆等待被召回。这相当于我国2016年乘用车辆销量的5倍。
  八年,对于解决关乎生命的问题,高田走得太慢了,也太被动了。在一再的逃避、推脱和谎言中,高田亲手葬送了自己打拼来的事业。2013年,已经离职的高田茂久再次担任高田总裁,他的任务是为公司“灭火”。可他的工作成果并不令人满意,一味采取躲避态度,甚至使用篡改测试数据等办法企图逃过制裁,这样的“灭火”方式让高田的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蒙羞破产 后患未绝
  面对全球庞大的召回数量和巨额罚单,深陷“气囊门”的高田已经名誉扫地、再难翻身,留给高田的选择少之又少,独立、妥善解决目前的烂摊子已经没有可能,申请破产、“卖身”成了所剩无几的方法。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一位美国法官曾说到,要想替换所有有问题的高田气囊充气泵,需要花费80亿美元,加上其他需要赔偿的费用,高田面临高达90.2亿美元的债务。
  今年6月25日,高田美国子公司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负债高达1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而日本的母公司向东京地区法院申请了保护,同时表示将从均胜电子旗下KSS公司寻求资金帮助,以及帮助其不断生产数百万套更换气囊的充气装置。KSS同意以19亿美元收购高田除了与问题气囊召回有关的全部资产。
  2015年2月,拒绝调查,一味拖沓,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不配合美国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高田被处以每日1.4万美元的罚款。在与美国调查方面的三年周旋中,高田的“拖”既坑了自己,也坑了队友,既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也一步步辜负合作车企和消费者的信任。活生生是现代版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气囊门”事件中,与其合作的车企也因此蒙受了严重损失。全球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商担忧,认为如果高田破产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高田气囊的替换,仅在美国,高田需要召回的气囊充气泵数量就高达4620万个,这也是汽车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安全召回,其中超过65%的气囊充气泵还没有完成替换和修复。


  无论是哪个行业,产品质量都应该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5000万台汽车意味着背后的5000万条生命,轻则伤人失信,重则夺人性命,企业对用户的生命安全应有着敬畏之心。高田气囊事件再次为全球生产安全问题敲响了一次响亮的警钟。
  同时,德国大陆公司等其他安全气囊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安全气囊产品的调查,这也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现代汽车生产领域,全球化运作已经成为了常态,汽车中的各个零部件都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在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之术也是未来车企应该注意的。而汽车企业和零部件生产厂商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车企在选取零部件时应该把好质量关,做好前期的质量安全测试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安全问题。
  专家表示,汽车零配件在进行技术革新的时候需要严格的质量检测,有的甚至需要反复检测,这不仅要增加时间,也要增加资金成本,这对供应商和车企都会产生压力。但是,以缩短检测时间来降低成本,零配件的质量风险就会增大。在这次的高田气囊事件中,连号称技术标准最严苛的丰田也被卷入其中,高田的教训足以让同行们铭记。
其他文献
日本放送协会7月5日  中国与空客签订228亿美元协议 采购140架空客飞机  7月5日,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在德国首都柏林与欧洲著名飞机制造研发公司空中客车签订了采购140架空客飞机的协议,总价值达228亿美元。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恩德斯发表声明称,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其航空事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对能够支持中国航空事业感到荣幸。  韩联社7月27日  “萨德”波及韩国航空业
期刊
进入下半年以来,各地国企混改速度明显加快。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山西等地均在紧锣密鼓酝酿新动作,并根據自身情况制定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目前很多央企已经有所动作,地方国企的兼并重组也进入加速期,分类基础上的兼并整合将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围绕着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正在开启。”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本轮的国企混改重点在于“混合”,以所有制变革为核心,以上市、推进员
期刊
7月17日,《河北省旅游资源交易平台项目可研报告》(初稿)评审会在河北航投集团召开,会议对河北省旅游资源交易平台项目可研性报告进行评审。相关领导对可研报告进行了全面审查,分别对该项目行业政策支持、运营模式、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产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陕西宜君水厂光伏项目并网發电  近日,由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建设的陕西省水务集团宜君水厂1500千瓦光伏发电科技项目顺利并网发
期刊
太震撼了,在远处看还没觉得这“大钢琴”似的滑雪场有多高,走到跟前,它霎时宏伟了起来。由中建二局四公司承建的哈尔滨万达茂项目,在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打磨之后,震撼亮相哈尔滨。让我们一起零距离感受万达茂“大钢琴”施工带来的视觉震撼,亲历“大钢琴”的建造过程。  精搭“钢琴”架  中建二局四公司承建的这座外形酷似“大钢琴”的哈尔滨万达茂项目,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世茂大道与宏源街交口处,规划用地面积约19.25
期刊
印度《先锋报》6月20日报道,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印度塔塔集团6月19日签署意向书,在印度联合生产F-16战斗机。以往,印度国防部都会指定外国军工企业与一家印度国营军工企业合作,以实现在“印度制造”下提升军事能力。而这次却允许与印度私营军工企业合作,特别是在印军非法越过中印边界的时候,引发人们许多猜想。印度塔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古人云:富貴之家,不过三代。可印度的塔塔集团(Tata Gr
期刊
3月15日,四川省与世界500强央企投资合作座谈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徐福顺,四川省副省长刘捷、朱鹤新出席会议,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会议。郝鹏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对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对国资委、中央企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这次会议对双方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期刊
日前,由广西国资委牵头组织,产权与收益管理处、各主管集团审计部和各會计师事务所审计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一行5人,分赴建材院、水力所、工程院和塑料所等4户企业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进点动员会,启动广西国资委201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兰州国资委:千企万商大走访  为进一步落实“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推动兰州市属企业健康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3月15日,兰州国资委召开“千企万商大走访
期刊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9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肖亚庆主任在回应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提问时指出,今年混改突破口要进一步扩大。他说:“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进一步拓展。”“适合在三四级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就在三四級企业搞,有的企业希
期刊
国企动态  山西太钢推进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领,要实现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山西太钢是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开始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前期投资完成的产销一体化项目,为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投资集团积极培育特色企业文化  为深入推进广西投资集团创建自治区企业文化建设
期刊
3月5日,李克強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6.5%的经济增长目标。去年是6.5%~6.7%。10天后,在回答关于这一目标数字的记者提问时,李克强称:“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会低。”  如何在这6.5%中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国企改革正确“施工”是关键。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加快”二字显示出中央对国企改革的态度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