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薯有关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人生中最初的记忆竟然与红薯有关。
  应该是四岁,或是五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忆。正午,夏天的太阳像一块圆圆的盘子(这应该是儿童的印象),悬挂在村子的正上方。我紧随在几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哥哥身后,尽管他们并不乐意,而我像一个跟屁虫一样,屁颠屁颠地黏着,不依不饶。菜园就在村子的东边。此时是正午时分,劳累了一上午的大人在荫凉处做短暂的休整,鼾声四起。原本村子里十分平静,甚至鸡、狗也歇了声。唯一活跃的生物就是我们这一帮小屁孩了。菜园边是茄子、辣椒、豆角,再进去就是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红薯。
  盛夏,红薯尚未长成,只有我们小孩子的拳头大小。这个时节,桃李已过,梨枣橘尚未成熟,酸涩得无法入口,唯一可以作为零食解馋的便是红薯。当然菜园子还有黄瓜、西红柿、西瓜,只是因为看管太严,不易得手。终于,小伙伴们盯上了红薯。模仿电影《侦察兵》的场景,把瘦小的身躯隐藏在高大的茄子、辣椒藤中,匍匐前行,爬到红薯地,扯出红薯藤,摘下如鸡蛋般的红薯。菜园的一侧,便是一湾河水。河边有一潭清澈的井水(可惜现在因地下水严重污染,已无法饮用了),洗净,急咬入口,稚嫩的红薯,香呀!那股味道植入骨髓,时光游走,记忆却无法弥散,竟成了一世的缠绵。
  红薯,曾经是一个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角,满满的烟火味道,深深地嵌入我的生命。一个人童年的记忆,往往都和食物有关。
  初春,父亲就把隔年保留下来的薯种,密密匝匝地排在菜园地育秧,打足底肥,上面铺上一层厚实的稻草。一天浇上两遍水,十几天就催生出一地茂密的红薯芽子。少年时常听到父亲念叨:“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一夜春雨,拂曉又是一天霞光,母亲早早起了床,把大哥大姐叫醒,提了筐,剪好薯秧。母亲挖坑,父亲浇水,大哥大姐一棵棵地插薯秧。父亲说,红薯这东西,活性好,只要插到土里,别缺水,它就能乐滋滋地生长。
  确实,红薯命贱,易侍候,且生命力极强。没过多少日子,就舒筋伸骨了,藤蔓就像长蛇似的,在地里肆意蜿蜒。到了三伏天,已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致了。红薯苗葳蕤繁茂地长,待遮掩满地后,就需要给它翻秧。少年时我也和大人一样,手里握着木杈,把扎了白根的红薯藤子翻过来。木杈重,红薯藤也不轻,一会儿工夫,手上就起了泡。劳作,并不轻松。
  一个夏季的生长,秋天如期而至,蛰伏在泥土中的红薯一个个丰硕起来,静等乡人的挖掘。霜降,红薯藤便枯萎了,如乡下妇人沧桑尽现。这时正是挖红薯的好时节。霜降的红薯,甜似蜜。人们也只有等收获完了地里别的所有东西,才腾出工夫来刨红薯——对于庄稼人来说,红薯,最像是善解人意的朋友。
  挖红薯是一件惬意的活计。
  母亲一大早将败了的红薯藤悉数割尽,抓住几个好日头,晒干,留作漫长冬季里喂猪的好食材。
  割尽红薯藤的田地,平整如砥。父亲翻出钉耙——九个齿——常被少年想象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兵器,中看不中用,现在却是父亲手中的利器。他迈着欢快的步伐来到红薯地,先是拄着锄柄,从远到近,又从近到远,扫视了一会,如同一位巡视战场的将军,内心充满了胜利的渴望。片刻之后,父亲向手心吐了几口唾沫,搓了搓,握紧锄柄,不紧不忙、不轻不重地挖下去,再往上一提,一嘟噜红薯破土而出,闪烁着新鲜的丰润色泽。我们兄弟几个紧跟在父亲身后,快捷地将一只只红薯理净泥土,放进箩筐。阳光尚暖,气温宜人,田野里洋溢着一年里少有的欢声笑语。
  挖出的红薯被一筐筐地抬进堂屋,很快堆成了小山。屋子里盈满了丰收的味道。夜色中,父亲佝偻的背影,与小山一样的红薯相互映照。家,便有了一种山样的厚实。
  乡下的食物中,红薯的吃法最是多样。烤、煨、蒸、煮、炸、熬、晒,可谓五花八门。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去皮啃着吃,也最过瘾。但少年最喜的是煨红薯。把刚刚从泥土里翻出来的红薯,挑捡一些个头不大不小的,扑通扑通扔进柴火堆里;一个时辰的光景,翻出红薯,用手捏一捏,软塌塌的,便已经熟透了;掰开,香气扑鼻而来,既新鲜又香甜,一口气可以吃上好几个,噎得直打嗝。
  在乡下,冬季是农闲时节。地闲,人不闲。接下来的事,便是刨红薯丝、洗红薯粉、做红薯粉条。当然,一定要做红薯片——乡下女人的拿手活。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趁着大好天气,母亲忙碌着晒制红薯片。红薯洗净,放在锅中隔水蒸熟,趁热压烂成泥,然后将红薯泥挤压成棒状,冷却后再用刮刀刮成薄片。有时会在红薯泥中加入橘子皮,甚至加一些芝麻,增加香气。家家门口用板凳支起几个大簸箕,一片片地摊开,抑或是摊放到屋顶上,顺着瓦片一行行排开,最大程度地接受阳光的抚慰。怀想少年时代的村庄,家家门口和屋顶上都流淌着壮观的红薯片海洋。对于一个少年来说,简直是童话般的场景。
  做好的红薯片,晒几个日头后,水分褪去,红薯干略微收缩,金黄中透着浅红,表面凝结着一层胶着的糖衣,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通体透明晶亮。剪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用袋子装好,等春节临近之时,就是一份美美的年货哩。当然一定还要熬一锅红薯糖。把红薯放在大锅里煮,煮熟、煮透后捣烂,搅成糊状;然后用纱布口袋过滤,过滤的时候要使劲地搓揉,尽量把里面的糖水汁都挤压出来;最后将过滤出来的糖水汁放在锅里用猛火熬,直到将里面的水分全部蒸发掉,最后就成了半凝固状黑红薯糖。
  香糯的红薯片、清甜的红薯糖,承载了儿时的乐趣,承载着少年时的记忆和乡愁。
  洗红薯粉,是农家人对生活的精心设计和美好规划。
  洗红薯粉是一个很重的活。洗净磨成粉,再沉淀、脱脂、净化,看似普通实则艰辛。先把从地里挖回来的红薯洗净,再用机器辗烂。准备一个巨大的木桶,桶上架一个木架,架上又摊一块袱子(大布巾)。袱子的选择有讲究,窟窿眼越小,粉质越细腻。取一些辗烂了的红薯放进袱子里,舀水边冲淋,边摇晃,然后包住布巾用力挤压,把红薯浆压出来,淌进桶中。洗红薯粉,用水极多。因此洗红薯粉多是选在村口的小溪流。少年时的溪水清澈见底,甚至可以直接饮用。记忆里,母亲低头淘洗,阳光下,白发扎眼!
  洗出来的浆水在木桶里经过一夜的沉淀,水粉自动分离。天麻麻亮,母亲将桶里的水沥干。太阳出来后,再将桶里的湿粉盛起,放在簸箕里晾晒,这需要晴好的天气。边晒边将大块捏碎,便于晒干。一般需要三五个好晴天。晒干后的红薯粉用筛子过一遍,装起来,放进谷仓。
  在童年的日子,母亲常常用红薯粉做成早餐,供一家人享用。做法如此简单,用凉水把“红薯粉”溶化,搅拌;再烧热水;当水烧开时,就把溶化的“红薯粉糊”倒进开水里,不停地搅拌……当糊变黏、变色时,就做成了。这,在当年可是美味,更是朴素而简单的快乐,里面有女人们关于幸福的全部向往。
  北风刮得一天紧似一天,天气一天冷似一天,蹲在树枝上的麻雀都冻得缩成一团。正是做红薯粉条的最佳时节。拿出红薯粉,加水搅拌成糊状,用粉条磨具直接压到烧沸的井水里,捞起放到另一只大水桶里冷却,然后挂在已准备好的竹竿上晒起,手工粉条就算制作成功了。
  红薯粉条是农家喜欢的一款菜,可以像面条一样煮,也可以像粉一样炒,还可以炖火锅、炖牛肉,都是非常美味。蚂蚁上树、炖粉条、酸辣粉、下火锅,每一个都是绝佳的美味。至今,无论我们怎么成长或老去,红薯粉条还是一如当初,那么的香,那么的回味悠长。
  红薯片、红薯糖、红薯粉、红薯粉条……一砣如此质朴简单的红薯,竟然丰润了乡村生活,幸福而真实。
  对于父亲,红薯还有更佳的去处。每年父亲总会挑百把斤红薯到镇上酿酒厂换几十斤酒。那个年代稻谷金贵,能用来酿酒的最佳选择就是红薯和苞谷了。天寒地冻,父亲总会温一壶红薯丝酒,压一压风寒。少年时曾偷喝过红薯丝酒,一口酒下肚,一股火苗从喉咙里窜到肚脐眼,又从胸腔里直往上蹿,眼泪鼻涕四流。长大后,时常陪着老父亲喝点小酒,聊点家常,其乐融融。酒实在是个好东西,它拉近了我与父亲的距离,让我感觉到家是如此的温暖。
  一杯拙劣的红薯酒,是对父亲一年来土里刨食的艰辛最好的回报。
  忙完一切,春天又不远了。选择一些上好的红薯作为来年的种子,放入屋后山坡边避风向阳的窖洞里,这是明年的希望和温暖。这份温暖丰厚而持久,足以带着父亲以最从容的姿态,越过冬季最凌厉的严寒,守望着初春的一畦新绿。
  发稿/沙群
其他文献
[一]  正当我走得汗流浃背,准备稍作休息时,一只动物猝不及防从路边的草丛中蹿出来,速度之快,我目光所能捕捉到的,仅仅发现它拖着一个灰黑色的长尾巴,然后箭一样朝着我家的板栗园方向射去。  那是不是去偷吃我家板栗的花栗鼠呢?  今天星期六,本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弥补弥补近来考试复习耽误了的休息时间。但我的打算已经泡汤。  父亲说:“休什么休,山上的板栗快要被花栗鼠吃光了,今天就去守板栗园。”父亲说他太
期刊
雨已经停了,地面上湿漉漉的。  这所寄宿制乡中心小学里,同学们在食堂吃过早餐,陆续端着饭盆走进教室。他们的鞋底沾着路上的泥水,在走廊上、教室里踩踏出一个个脏脚印。天空里仍然塞满雨意沉沉的乌云,好像随时会有大雨降下来。  预备铃声响起的时候,六年级教室的座位上已经坐满了同学。值日生拉开电灯开关,教室顿时显得明亮。班主任李老师在课桌间漫步,留意那些心思还没安定下来的学生。  于莲香坐在后排墙角,心里抑
期刊
一下课,就有人扯着嗓子喊:“号外号外,咱们班的孟帅帅入选学校足球队啦!”随即,消息旋风一样在班里传开了。男生们除了啧啧称赞,还都行动起来,得了红眼病似的围着孟帅帅问长问短。  “足球队还要人吗?”  “老师都测了哪些项目?”  “选上的还有谁?”  “孟帅帅,你看我去行不行?”  ……  同学们围着孟帅帅问长问短的时候,吕文浩只是远远地站着,就好像这一切与他无关,但是同學们说的每一句话他却听得比谁
期刊
榛间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是个哑巴,他好像是生下来就不会说话。他看到天上飞过一只鸟,想跟它打招呼:“小鸟小鸟,你知道大山那边是什么吗?”但是他听到自己只是发出呜哩哇啦的声音。鸟儿当然听不懂,非但不理他,还把一滴鸟屎扔在他头上。  有时候他对着天上的一片白云喊:“白云,你去了山那边还会回来吗?”但是他的话连他自己也听不明白,哇呀呀的听了都觉得讨厌,所以下一句“大山那边有什么”他也不再去问白云了。  他经常
期刊
“丁零——丁零——”铃音一顿一顿,伴着厚重的脚步声,是驼队徐徐进入了城镇。领头的骆驼最为高大,它半眯着圆圆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小小的阴影。坐在骆驼上的商人披着白色头巾,穿着白色长袍,在他身后是数不清的骆驼,驮着不知道装着什么新鲜玩意儿的麻袋,只能隐隐地闻到混着沙子味道的香味。  驼铃的声音在白天响起,又在夜晚消失,只留下奇异的香味流连在城中久久不能散去,老板也被勾得买了许多。这些穿越沙漠而
期刊
冬天越来越近。  接连几个夜晚,都听到屋外寒风飒飒。院子里,桃树、梨树、柳树的叶子大都落了,憔悴得很。八棵高大的楝树也落尽了叶子,长长的枝干伸展在碧蓝的天空下,枝头却还挂着一串串黄色的楝树籽,略微有花朵的模样,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今日立冬。或许是为了提醒我们,下午三点多,太阳不见了,气温骤降,并刮起了风。楝树籽一兜一兜地在风里摇曳,一不留神,几颗楝树籽就掉在了你的头上,随即,又滚落在地。用脚
期刊
一  一毛钱,对于那个时候的小学生来说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一个星期能有一毛钱的零花钱,就觉得自己很富有。  我就攒下过几毛钱,对于父母不常给零花钱的我来说,这多不容易!肯定不舍得花,花了就没了呀!于是我就一直放在身边。  有一天,我的好朋友急吼吼地问前后位子的同学有没有钱,同学甲似乎是有钱的,但他犹豫着,没舍得借。同学乙说:“我也想借钱呢!”同学丙是个小富翁,但他也摇头了。好朋友没主动问我借,
期刊
一  “邵阳,介绍一下自己吧!”班主任老袁站到讲台一侧,将中间位置留给新来的转学生。那个少年有一对耸立的剑眉,一双明亮的凤眼,微笑的薄唇中露出两颗洁白的小虎牙。整个人干净清爽,像夏日午后的一阵清风。  许是清晨的阳光太耀眼,徐木木盯着讲台上穿着白色衬衫的男生,一瞬间有点恍惚,觉得这个男生的气场像极了一个人。  “你是……徐木木?”少年的目光直直盯过来,眉毛惊讶地微微抬起。  没想到邵阳张嘴居然冒出
期刊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终末期肝病已行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ALI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多因素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大
想象一下,如果在你自己都被人叫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的时候,你还得管另外一个人叫外婆,她还管你叫“小弟”,那是不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而又温暖的事情?我的表哥表姐们就是这么幸福的一群人,当然喽,虽然我离当外公的年龄还早得很,不过,我依然和我的表哥表姐们一样幸福,因为我和他们依旧是外婆眼里的“小弟”或者“小妹”。  外婆快一百岁了,她说一不小心就要一百岁啦!  外婆总是说:“你们这些小毛孩也都长大了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