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数学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将注意力重点放在认知系统上,而对另一个重要因素——情感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织而成,二者在教学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和引导积极的情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人们经常把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比作汽车的燃料,可见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一、对情感教学的理解
情感是人的心理的波动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最重要的特征是情感的两极性、情景性、感染性和移情性.情感的两极性,即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可以找到另外一种和它在性质上恰好相反的情感.情感的情景性,即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情感的感染性,即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别人的情感也能感染自己.情感的移情性,即人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外物,好像外物也具有这种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强烈、稳定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认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认知效果,从而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发展,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调动他的学习力量.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即使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也会通过情感,调动智力因素和唤起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意志、兴趣,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情感,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把握,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心境,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以及情绪的表述.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主要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以及对数学学科的情感(学习兴趣、动机),对教师的情感(师生关系状态),学生学习的心态(积极的情绪是快乐、自信,消极的情绪是焦虑、厌倦),课堂情绪氛围(师生关系、教学情境的融洽度),表现情绪的能力.是教师唤起
学生的某种需要,它可以是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产生能使学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由此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学生的情感素质发展明显滞后,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很多消极的情感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识——性格的过程,而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而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数学学习如果没有情感的注入,将是不可能学好的.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加之正确的方法引导,就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情感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情感在学习中的感染功能
一个人的情感具有给予他人情感以影响的功能,即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自身能感受得到,同时这种情绪也会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察觉,进而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就是情感共鸣.当你走进欢乐的人群会受到感染而精神振作,一旦进入悲伤的人群中也会感到压抑、低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自己对数学学科和所教内容的热情展现出来,使自己处在一个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忱投入的状态,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这种情绪状态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处于一个相应的积极状态.师生彼此之间的情绪交融,相互调适、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正是在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和共鸣中建立起来的,对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焦虑感很有帮助.
2.情感在学习中的移情功能
情感具有移情性,表现为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就能生动地概括了这种独特的情感现象,这是一种情感的扩散、泛化现象.现实中,往往会有学生会因为特别喜欢某位教师从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科目,甚至最终会影响学生选择的道路.
3.情感在学习中的动力功能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增强或减弱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对认知具有动力增强功能,人在愉悦时,感知比较灵敏,记忆力比较牢固,想象力比较活跃,学习劲头十足,能全力以赴,不断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认知活动的开展,使人紧张、苦恼、过度的焦虑,稍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进而使认知活动迟钝、受阻.
情感对学习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这些都能体现情
感对认知系统的影响,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就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情感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情感教学对中学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由于教与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加上年龄、知识等因素,会有不平等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原则应是:理解和平等,尊重和欣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各种功能,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情感教学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上课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精神振作,充满信心,要善于使用“表情动作”使学生感应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愉快和谐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肯定性评价,将促使学生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这种情感支撑着他们努力前进.情感对今天的学习乃至明天的辉煌将有重大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注意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热情原则”;二是“融情原则”;三是“移情原则”.
3.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材的内容更为广泛,形式多样,更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必然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自觉提高自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多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蕴含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黄桂坚)
一、对情感教学的理解
情感是人的心理的波动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最重要的特征是情感的两极性、情景性、感染性和移情性.情感的两极性,即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可以找到另外一种和它在性质上恰好相反的情感.情感的情景性,即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情感的感染性,即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别人的情感也能感染自己.情感的移情性,即人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外物,好像外物也具有这种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强烈、稳定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认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认知效果,从而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发展,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调动他的学习力量.有了良好的情感,就会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即使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也会通过情感,调动智力因素和唤起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意志、兴趣,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情感,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把握,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心境,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以及情绪的表述.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主要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以及对数学学科的情感(学习兴趣、动机),对教师的情感(师生关系状态),学生学习的心态(积极的情绪是快乐、自信,消极的情绪是焦虑、厌倦),课堂情绪氛围(师生关系、教学情境的融洽度),表现情绪的能力.是教师唤起
学生的某种需要,它可以是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产生能使学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由此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学生的情感素质发展明显滞后,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很多消极的情感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识——性格的过程,而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而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数学学习如果没有情感的注入,将是不可能学好的.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加之正确的方法引导,就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情感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情感在学习中的感染功能
一个人的情感具有给予他人情感以影响的功能,即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自身能感受得到,同时这种情绪也会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察觉,进而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就是情感共鸣.当你走进欢乐的人群会受到感染而精神振作,一旦进入悲伤的人群中也会感到压抑、低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自己对数学学科和所教内容的热情展现出来,使自己处在一个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忱投入的状态,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这种情绪状态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处于一个相应的积极状态.师生彼此之间的情绪交融,相互调适、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正是在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和共鸣中建立起来的,对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焦虑感很有帮助.
2.情感在学习中的移情功能
情感具有移情性,表现为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就能生动地概括了这种独特的情感现象,这是一种情感的扩散、泛化现象.现实中,往往会有学生会因为特别喜欢某位教师从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科目,甚至最终会影响学生选择的道路.
3.情感在学习中的动力功能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增强或减弱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对认知具有动力增强功能,人在愉悦时,感知比较灵敏,记忆力比较牢固,想象力比较活跃,学习劲头十足,能全力以赴,不断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认知活动的开展,使人紧张、苦恼、过度的焦虑,稍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进而使认知活动迟钝、受阻.
情感对学习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这些都能体现情
感对认知系统的影响,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就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情感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情感教学对中学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由于教与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加上年龄、知识等因素,会有不平等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原则应是:理解和平等,尊重和欣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各种功能,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情感教学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上课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精神振作,充满信心,要善于使用“表情动作”使学生感应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愉快和谐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肯定性评价,将促使学生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这种情感支撑着他们努力前进.情感对今天的学习乃至明天的辉煌将有重大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注意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热情原则”;二是“融情原则”;三是“移情原则”.
3.改进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材的内容更为广泛,形式多样,更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必然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自觉提高自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多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蕴含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