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下,一线教师要重视合作探究教学,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有效的落实方法,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苏科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合作探究教学的实施进行了简要探讨,主要分为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课上师生积极互动完成任务三个部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学习为主线,可以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成为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以下基于笔者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就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首要的工作即为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本身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且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但达到这种效果的前提是小组划分科学而合理,有些教师按照座位号或是前后桌来分组,实际上相当于随意而分,没有科学依据。划分学习小组的基本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组内成员取长补短,积极合作,发挥最大学习合力,另一方面保证小组间实力相当,竞争公平,同时有利于课堂总体进度。教师可根据班上实际情况确定小组数目及各组内人数。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不要人数太多,以4—6人为宜,并选择和小组长。
二、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学习为主线,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课改后的苏科版教材每一节知识的呈现大都是以“操作与思考”、“思考与探索”等栏目为主线,可以说是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思路,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因此任务设计最好也是依循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方式,设计为一组若干个,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任务的表述要清晰,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一方面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成功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苏科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第一课时,其学习任务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在画有一个圆的纸上,用直尺上下移动,将直尺边缘看作一条直线,思考在直尺移动过程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位置变化能否用数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组内讨论,共同形成一份简洁清晰的书面答案。
任务二:阅读课本上64页相关内容,先独立填写课后第1题的表格,然后组内对照形成一份统一的答案。
任务三:点与圆有3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也有3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先独立思考尝试画出示意图,然后组内讨论,形成一份简洁清晰的答案。
任务四:先独立阅读课本65页例1并完成课后第2题,然后组内对照答案形成一份统一的、规范清晰的解答。此过程中若有疑問或困难,先在组内解决,如解决不了问老师。
三、师生互动完成任务
课堂上导入新课后,即按照事先确定的小组划分方案将学生快速分组,然后通过多媒体屏幕首先出示任务一,让学生按照任务表述去自主完成。这期间,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积极互动,督促各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进程中,并随时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或自己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视各组进展及课堂总体进度,在合适的时机宣布该阶段的学习结束,然后展示各组任务成果,根据各组成果以及刚才收集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是查漏补缺,以及重点强调和难点突破,可适当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认无问题后,即出示任务二,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这样以此类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在本文案例中,各任务都不算难,多数小组都能自主完成。任务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有变化,以及随着直线到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也发生变化,以便为接下来任务二的探索奠定基础和做出铺垫。任务二包涵的知识是本课的主体和重点,因此也就需要特别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强调其间的相关数量关系。任务三阶段的教学则主要是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突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实质上就是垂足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使学生切实理解。任务四阶段主要四例题和习题讲评,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也多加关注,确保所有小组都能很好地应用刚学的知识。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课上师生积极互动完成任务三个部分。新的教育形势下,合作探究教学必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价值,一线教师要给予其足够重视,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有效的落实方法,本文抛砖引玉,尚望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友华, 李玲.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0):112-112.
[2]黄志梅.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C]// 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
[3]冯荣忠.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运用浅探[J]. 新课程导学, 2017(32):4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学习为主线,可以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成为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以下基于笔者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就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首要的工作即为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本身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且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但达到这种效果的前提是小组划分科学而合理,有些教师按照座位号或是前后桌来分组,实际上相当于随意而分,没有科学依据。划分学习小组的基本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组内成员取长补短,积极合作,发挥最大学习合力,另一方面保证小组间实力相当,竞争公平,同时有利于课堂总体进度。教师可根据班上实际情况确定小组数目及各组内人数。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不要人数太多,以4—6人为宜,并选择和小组长。
二、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学习为主线,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课改后的苏科版教材每一节知识的呈现大都是以“操作与思考”、“思考与探索”等栏目为主线,可以说是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思路,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因此任务设计最好也是依循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方式,设计为一组若干个,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任务的表述要清晰,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一方面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成功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苏科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第一课时,其学习任务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在画有一个圆的纸上,用直尺上下移动,将直尺边缘看作一条直线,思考在直尺移动过程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位置变化能否用数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组内讨论,共同形成一份简洁清晰的书面答案。
任务二:阅读课本上64页相关内容,先独立填写课后第1题的表格,然后组内对照形成一份统一的答案。
任务三:点与圆有3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也有3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先独立思考尝试画出示意图,然后组内讨论,形成一份简洁清晰的答案。
任务四:先独立阅读课本65页例1并完成课后第2题,然后组内对照答案形成一份统一的、规范清晰的解答。此过程中若有疑問或困难,先在组内解决,如解决不了问老师。
三、师生互动完成任务
课堂上导入新课后,即按照事先确定的小组划分方案将学生快速分组,然后通过多媒体屏幕首先出示任务一,让学生按照任务表述去自主完成。这期间,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积极互动,督促各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进程中,并随时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或自己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视各组进展及课堂总体进度,在合适的时机宣布该阶段的学习结束,然后展示各组任务成果,根据各组成果以及刚才收集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是查漏补缺,以及重点强调和难点突破,可适当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认无问题后,即出示任务二,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这样以此类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在本文案例中,各任务都不算难,多数小组都能自主完成。任务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有变化,以及随着直线到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也发生变化,以便为接下来任务二的探索奠定基础和做出铺垫。任务二包涵的知识是本课的主体和重点,因此也就需要特别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强调其间的相关数量关系。任务三阶段的教学则主要是在前一任务的基础上突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实质上就是垂足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使学生切实理解。任务四阶段主要四例题和习题讲评,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也多加关注,确保所有小组都能很好地应用刚学的知识。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课上师生积极互动完成任务三个部分。新的教育形势下,合作探究教学必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价值,一线教师要给予其足够重视,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有效的落实方法,本文抛砖引玉,尚望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友华, 李玲.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0):112-112.
[2]黄志梅.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C]// 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
[3]冯荣忠.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运用浅探[J]. 新课程导学, 2017(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