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是保持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就业;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校持续大幅度地“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升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不干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能签约先签约,签了后约毁前约
很多毕业生求职时,往往漫天撒网地向许多用人单位散发自荐材料,一接到单位的签约通知,便匆忙与之签约,以后一旦遇到更好的用人单位,马上又与签约单位解除协议。有的毕业生甚至对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对就业协议书的基本内容都不了解,就签上自己的名字,任由单位在协议书上填,当毕业生觉得自己吃亏时,只好选择违约,从而造成事实上的诚信缺失。有的毕业生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有意接收他,干脆就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3.求职心切,缺乏必要的保护
由于大学生初次就业,社会经验不够成熟,在就业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随意处理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加上不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其合法权益被用人单位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4.求职简历弄虚作假,缺乏就业诚信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为了取得用人单位的垂青,达到吸引用人单位注意的目的,在求职材料上做手脚,夸大自己的成绩,在个人简历上造假,甚至制造虚假证书,表现出就业诚信意识淡薄。结果,协议签订后,有的用人单位一核查,协议也就解除了。
5.求职跟风,缺乏自主择业目标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毕业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6.有业不就,甘当“漂”族
“有业不就”大学生中,一是多数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基层和西部需要大量毕业生奉献才智,但想去的毕业生并不多。二是更多的毕业生采取,“临时就业”方式,尝试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有的毕业生不断跳槽,不断换单位,但仍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三是还有一些家境宽裕的毕业生,觉得衣食无忧,就业受约束,干脆就在家呆着。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择业期望
要向大学毕业生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国家关于引导大学生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规定,帮助大学生分析全国宏观就业形势,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职业定位,促进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择业期望。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大学生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的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内因,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的问题,只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才能使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具有明确目标和为实现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确立合理的期望值,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统一起来。因此,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正确处理求职择业过程中各种义利关系。
3.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建功立业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岗位需要,一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毕业生,有的毕业生掌握着许多用人单位有效需求信息,却不积极就业,有的毕业生手里却没有任何需要信息,“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加强就业指导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
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从起点抓起不应局限在四年级临毕业阶段,应该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新生一进校,就得让其明白就业的重要性,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就业报告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树立努力的方向。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重点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从全社会来看,在我国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地方,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祖国、奉献社会。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以奉献精神提升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社会每一个成员自身成长来讲,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建设链条中道德基石。只有在社会各个层面弘扬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倡导和形成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真、善、美的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都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崇尚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同时将乐于奉献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使人人都在为他人提供服务,人人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人人都在关爱他人,人人又都在受到他人的关爱,才可能真正从社会基础层面上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因此在就业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求职过程中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着虚夸自身条件等情况,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就业诚信缺失是诚信危机的一种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诚信产生了质疑,使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大学生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对就业时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其今后在社会上的成长与发展,从目前来看,则直接影响其就业求职。许多大学毕业生可能专业素质较高,但就业时自信心不足,这就会影响其求职面试时的表现,造成面试的失误。也有的大学生因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就业竞争的勇气。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通过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为面对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庄岩,刘马芳,孟庆磊.大学生就业呼唤诚信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2]卢立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3]王晓三.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1).
[4]田虎伟.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5]沙淑清.大学理念与就业[M].地质出版社,2005.
[6]曾湘泉.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John Henry.Cardinal Newman.The Ideal of a University.Loyola University Press,1987:464.
[8]Michael Hymen.Observation o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Is American System Relevant For Germany[M].Muenster LIT,2001:25.
作者简介:黄国清(1963—),江西安福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经济。
【关键词】就业;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校持续大幅度地“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渐升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不干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能签约先签约,签了后约毁前约
很多毕业生求职时,往往漫天撒网地向许多用人单位散发自荐材料,一接到单位的签约通知,便匆忙与之签约,以后一旦遇到更好的用人单位,马上又与签约单位解除协议。有的毕业生甚至对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对就业协议书的基本内容都不了解,就签上自己的名字,任由单位在协议书上填,当毕业生觉得自己吃亏时,只好选择违约,从而造成事实上的诚信缺失。有的毕业生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有意接收他,干脆就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3.求职心切,缺乏必要的保护
由于大学生初次就业,社会经验不够成熟,在就业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随意处理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加上不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其合法权益被用人单位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4.求职简历弄虚作假,缺乏就业诚信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为了取得用人单位的垂青,达到吸引用人单位注意的目的,在求职材料上做手脚,夸大自己的成绩,在个人简历上造假,甚至制造虚假证书,表现出就业诚信意识淡薄。结果,协议签订后,有的用人单位一核查,协议也就解除了。
5.求职跟风,缺乏自主择业目标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毕业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6.有业不就,甘当“漂”族
“有业不就”大学生中,一是多数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基层和西部需要大量毕业生奉献才智,但想去的毕业生并不多。二是更多的毕业生采取,“临时就业”方式,尝试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有的毕业生不断跳槽,不断换单位,但仍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三是还有一些家境宽裕的毕业生,觉得衣食无忧,就业受约束,干脆就在家呆着。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择业期望
要向大学毕业生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国家关于引导大学生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就业的规定,帮助大学生分析全国宏观就业形势,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职业定位,促进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择业期望。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大学生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的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内因,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的问题,只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才能使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具有明确目标和为实现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确立合理的期望值,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统一起来。因此,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正确处理求职择业过程中各种义利关系。
3.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建功立业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岗位需要,一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毕业生,有的毕业生掌握着许多用人单位有效需求信息,却不积极就业,有的毕业生手里却没有任何需要信息,“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加强就业指导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
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从起点抓起不应局限在四年级临毕业阶段,应该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新生一进校,就得让其明白就业的重要性,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就业报告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树立努力的方向。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重点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从全社会来看,在我国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基层也必然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地方,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祖国、奉献社会。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以奉献精神提升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社会每一个成员自身成长来讲,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建设链条中道德基石。只有在社会各个层面弘扬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倡导和形成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真、善、美的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都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崇尚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同时将乐于奉献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使人人都在为他人提供服务,人人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人人都在关爱他人,人人又都在受到他人的关爱,才可能真正从社会基础层面上创造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因此在就业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求职过程中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着虚夸自身条件等情况,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就业诚信缺失是诚信危机的一种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诚信产生了质疑,使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大学生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对就业时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其今后在社会上的成长与发展,从目前来看,则直接影响其就业求职。许多大学毕业生可能专业素质较高,但就业时自信心不足,这就会影响其求职面试时的表现,造成面试的失误。也有的大学生因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就业竞争的勇气。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通过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为面对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庄岩,刘马芳,孟庆磊.大学生就业呼唤诚信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2]卢立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3]王晓三.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1).
[4]田虎伟.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5]沙淑清.大学理念与就业[M].地质出版社,2005.
[6]曾湘泉.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John Henry.Cardinal Newman.The Ideal of a University.Loyola University Press,1987:464.
[8]Michael Hymen.Observation o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Is American System Relevant For Germany[M].Muenster LIT,2001:25.
作者简介:黄国清(1963—),江西安福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