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听说能力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听说领先。培养学生的听力,首先要把教材规定的听力部分内容听懂。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做听力练习,多接触各种各样的语音、语调,一方面为了模仿,另一方面为了听懂并识别其特征。在使用现行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听力。
  一、初期阶段的听力训练
  1.训练学生听字母或数字。教师可以通过“填字游戏”“数字填格”等来训练学生,也可以在听时间或日期的内容时做钟面或多项选择题练习。
  2.教师可以在朗读词语时,让学生识别音标。
  3.在训练学生听力时,语调也不容忽视。训练时,教师出示不同语调的句子,让学生对各种句子的语调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体会朗读要领,让学生找出重音、意群、语调。
  二、听力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1.学生听教材录音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以动作助说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逐句逐段朗读,让学生了解每个句子意思,熟悉句子语调。
  3.教师说出句子让学生听,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或画出简笔画。
  4.教师口述改写或缩写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复述,训练学生的听力。
  三、在听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
  1.在进行听力训练时,除了让学生重视听教材录音或教师的语音之外,也不能忽视让学生听自己的语音、语调,让学生自己录音,然后与规范录音比较,判断出自己语音、语调的正误。
  2.教师准备材料,规定时间和遍数,让学生听并默记所听内容,自我纠正错误,找出自己听力中的弱点。
  四、听写为主的听力训练
  要想写得无误,一定要听得正确。学生注意力要集中,以增加听音的灵敏性与反应能力,加深获得英语语调的印象,也可以进行听音默写练习,以听助记,以记助听。教师多选一些较熟悉的句子,让学生边听边写,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开始可能不适应,但只要坚持,就能使听觉逐渐灵敏,记忆敏捷,写出所听内容。
  五、创设情境,启发思维,培养听力
  情境是理解语言正确含义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和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好图片、实物、情境录音、手势、表情等。情境应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情境,只有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才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如教学初中课本的看病部分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一位同学扮演病人,另一位同学扮演医生,尽量用上一些医院里看病的用语,表演中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了解剧情,又熟悉台词。采用这种方法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效果较好。听说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堂情境设计要有的放矢,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切忌把课堂扩大为“剧场”。
  六、多听多练,加大实践,巩固听说
  掌握一门语言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听、多练、多模仿,不管课上还是课下,英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多听各种有声资料,将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精听能培养学生听力的准确性,泛听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模仿是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掌握语音、语调和节奏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训练步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特别是各种口头练习。再如,课堂上的自由谈话(free talk),可以用问答的方式进行,问答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而灵活掌握,也可以根据对话内容,让全班同学都参与提问或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渠道。
  课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多用英语谈话,多听录音,用英语问候、打招呼、打电话、购物、借东西等,或者组织一些类似“英语角”之类的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训练和能力大有益处。
  七、用英语组织教学
  英语课不是语文课,所以课堂上要少用汉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就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比如,教师每上一节新课,都坚持用英语叙述课文内容,尽量运用学生学过的词和句型,也可以借助手势、动作等体态语音或图片、幻灯等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听懂,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八、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多媒体运用在英语课堂中具有以下的优势:
  1.生动、溢情,创设学习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深悟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英语教学中,课堂45分钟尤其重要。现代教学媒体具有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特点。比如,课前放一段英语歌曲,放一段故事录像,观赏一段动画片等,都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英语的氛围之中。
  2.直观、形象,帮助理解课文。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短片,把相关的课文内容和真实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课文内容,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就迎刃而解了。
  3.密集、开发,增大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教学内容不断向纵深拓展,包千载于音像,容万物于课堂,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处理教材中关于购物方面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听录音、看视频短片,使学生对该内容有初步掌握后,利用自己制作的动画短片,把学生带入不同的“商店”进行模拟操练。如:买文具、买衣服、买水果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并对重点句型和日常用语反复练习。这样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把知识融进了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4.现实、简洁,便于掌握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现实、简便的特点。学生不仅如身临其境,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中感受知识,而且认知过程简单明了,可以弥补语言描述的各种不足,取得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引导,巩固所学内容。由于多媒体教学总是将活生生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所以它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利用它来巩固所学知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不能急功近利。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交际,正确处理好听说训练和读写训练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是育人之本,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思想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而初级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由懵懂走向明理,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很多中学教师发现,他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喜欢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生为
通过在表层添加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与聚磷酸铵(APP)以及纳米氢氧化镁[Mg(OH)2]与APP制备具有阻燃功能的核壳型木塑复合材料,并利用力学性能测试、锥形量热测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阻
在语文教学中,若是能灵活地运用那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课改工作中,就能十分注重灵活地运用各种
本文探讨了电视摄像问题。电视节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视工作者的技术水平。而电视工作者的创意、思想之表达取决于摄影技术水平。本文将对电视画面的组成、摄像中的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呢?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感觉和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认识事物的真正任务是经过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就是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就是思考。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首尾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