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老师心中认为生命教育是德育的范畴,是可以在品德课、语文课教学中渗透的,数学等自然科学不会有生命教育的渗透。其实这是错误的,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无时无刻不渗透生命教育。
一、深挖数学教材,随机渗透生命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生命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应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拿最简单的加法来说,1+1=2, 1+1+1+1+1+1+1=7。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总觉得1很小,就好比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掰断,但是,如果7根筷子或8根筷子排在一起,就很难掰断。这时,你就可以随时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力量看起来很小很小,但是众人的力量连在一起: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个班级就会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方田章、祖冲之等。教师把这些知识系统地连在一起,让学生认真阅读,足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使学生由衷地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我的祖国让我多么自豪”。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
1.思想迁移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剪剪拼拼涂涂画画,动脑思考,自然地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让学生知道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相信事实,不能想当然。
2.比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练习中经常会有一些把我国以前和现在比较的题,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有所触动。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让我们有种民族自豪感。
3.学科之间进行渗透。
“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能源》,可以联系自然知识——能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能源、电、天然气等,从而使学生拓展视野。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逐渐树立了联系、转化的观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生命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要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
小学生在做加减法时,可以自己选择道具,如在山上采集树枝,剪成10厘米左右长,剪整齐后让他们带到学校;可以下河在沙滩上拾漂亮的小石头做道具;还可以拿上画笔,制作一根根涂上漂亮颜色的各种材料制作的棒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写各种应用题。让他们在教室津津乐道地谈论美丽的学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体验了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独立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潜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可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受到了生命教育和美育熏陶,寓生命教育于学习之中,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
(本文系中国关工委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和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成果。)
一、深挖数学教材,随机渗透生命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生命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应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拿最简单的加法来说,1+1=2, 1+1+1+1+1+1+1=7。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总觉得1很小,就好比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掰断,但是,如果7根筷子或8根筷子排在一起,就很难掰断。这时,你就可以随时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力量看起来很小很小,但是众人的力量连在一起: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个班级就会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方田章、祖冲之等。教师把这些知识系统地连在一起,让学生认真阅读,足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使学生由衷地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我的祖国让我多么自豪”。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
1.思想迁移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剪剪拼拼涂涂画画,动脑思考,自然地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让学生知道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相信事实,不能想当然。
2.比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练习中经常会有一些把我国以前和现在比较的题,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有所触动。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让我们有种民族自豪感。
3.学科之间进行渗透。
“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数学活动课《节约能源》,可以联系自然知识——能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能源、电、天然气等,从而使学生拓展视野。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逐渐树立了联系、转化的观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生命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要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
小学生在做加减法时,可以自己选择道具,如在山上采集树枝,剪成10厘米左右长,剪整齐后让他们带到学校;可以下河在沙滩上拾漂亮的小石头做道具;还可以拿上画笔,制作一根根涂上漂亮颜色的各种材料制作的棒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写各种应用题。让他们在教室津津乐道地谈论美丽的学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体验了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独立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潜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可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智力得到了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受到了生命教育和美育熏陶,寓生命教育于学习之中,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
(本文系中国关工委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和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