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低年级写作应放低要求,贴近生活实际,注意方法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敢写、乐写、从而会写。
一、从最低要求出发,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4年级学生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要重视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話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很有限,在写话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写。我们发现要想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是比较难的。针对以上情况,我反复学习有关资料,看特级教师的写作教学实录,并和其他语文教师交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想学习写作之初,最迫切的,应是尽快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逐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因此,面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练习,我认为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不断地指导与帮助,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积极的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让孩子们睁眼凝视,竖耳倾听,敞开心灵,感悟生活,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促进说话写话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今后写作的积极性,为以后中高年级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写作练习从实际出发,从最低要求出发,逐步向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们写话也就不显得那么难了。对于每个孩子的写话作业,尤其对中差生的文章,我会“差中找优,小处着手”,只要他们有一个词用得生动,或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我就及时给予鼓励,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孩子们写话的兴趣。我想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情感,刺激欲望,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尝试写。
二、在阅读积累中学习创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不读书,眼界便会狭窄,面对色彩斑斓的生活,却找不到适合的写作材料;不读书,见识就会短浅,只能人云亦云,写出的作文无新意;不读书,笔墨就会干枯,眼前既有万千美景,笔下流出的只是苍白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功。新课标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就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学生有学以致用的自觉性,首先是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性。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合理地利用插图,设计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对今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生活——学生写话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先生的这番话,正是要告诉我们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作文,就在于他们对生活没有感悟,没有经历。所以面对“写话”这种作业,他们只能是“编”,编妈妈在雨夜中送他上医院;编老师带病为他们补课……这里并不是说这样的质朴的感情不曾在学生的生活中出现过,而是可能因为出现了,没有用心去体会;没有用心去捕捉,没有用心去感悟。因此,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引领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孩子的观察力是细致的,引导他们正确的观察,不难发现生活还有它多姿多彩的一面。只有观察过,记忆过,在写的时候才不至于写不出来,也只有观察过,欣赏过,才能写出表达自己体验和意愿的东西来。
四、写诚实的话,写自己的话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学生在写作时一定得让他们确定“写真事真物”的作文观念,唯有了真,才有了挚情;唯有了真,才会让学生边做作文边学做人;也唯有要求写真人真事,学生才会留意周围社会,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产生把它诉诸于笔端的冲动,达到“不吐不快,自能作文”的境界。
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真善美,还有很多假恶丑的事情就出现在孩子们身边。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育学生,写话既可以写真善美,更应该敢于写那些假恶丑的现象,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是从生活中作文,从作文中做人。正是在平时的写话中关注了写真实的事,写诚实的话,写自己的话,学生达成一个共识:编是编不出好作文的。这样做无疑也达到了边学作文边学做人的目的。
我坚信: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们定会展翅翱翔,定会用五颜六色的笔来描绘多彩的生活。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学步,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会在学习、实践的路上和孩子一同摸索,共同成长。
一、从最低要求出发,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4年级学生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要重视一、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話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很有限,在写话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写。我们发现要想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是比较难的。针对以上情况,我反复学习有关资料,看特级教师的写作教学实录,并和其他语文教师交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想学习写作之初,最迫切的,应是尽快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逐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因此,面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练习,我认为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不断地指导与帮助,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积极的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让孩子们睁眼凝视,竖耳倾听,敞开心灵,感悟生活,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促进说话写话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今后写作的积极性,为以后中高年级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写作练习从实际出发,从最低要求出发,逐步向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们写话也就不显得那么难了。对于每个孩子的写话作业,尤其对中差生的文章,我会“差中找优,小处着手”,只要他们有一个词用得生动,或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我就及时给予鼓励,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孩子们写话的兴趣。我想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情感,刺激欲望,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尝试写。
二、在阅读积累中学习创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不读书,眼界便会狭窄,面对色彩斑斓的生活,却找不到适合的写作材料;不读书,见识就会短浅,只能人云亦云,写出的作文无新意;不读书,笔墨就会干枯,眼前既有万千美景,笔下流出的只是苍白无味。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功。新课标在低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就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学生有学以致用的自觉性,首先是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性。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合理地利用插图,设计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对今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三、生活——学生写话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先生的这番话,正是要告诉我们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作文,就在于他们对生活没有感悟,没有经历。所以面对“写话”这种作业,他们只能是“编”,编妈妈在雨夜中送他上医院;编老师带病为他们补课……这里并不是说这样的质朴的感情不曾在学生的生活中出现过,而是可能因为出现了,没有用心去体会;没有用心去捕捉,没有用心去感悟。因此,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引领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孩子的观察力是细致的,引导他们正确的观察,不难发现生活还有它多姿多彩的一面。只有观察过,记忆过,在写的时候才不至于写不出来,也只有观察过,欣赏过,才能写出表达自己体验和意愿的东西来。
四、写诚实的话,写自己的话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学生在写作时一定得让他们确定“写真事真物”的作文观念,唯有了真,才有了挚情;唯有了真,才会让学生边做作文边学做人;也唯有要求写真人真事,学生才会留意周围社会,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产生把它诉诸于笔端的冲动,达到“不吐不快,自能作文”的境界。
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真善美,还有很多假恶丑的事情就出现在孩子们身边。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育学生,写话既可以写真善美,更应该敢于写那些假恶丑的现象,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是从生活中作文,从作文中做人。正是在平时的写话中关注了写真实的事,写诚实的话,写自己的话,学生达成一个共识:编是编不出好作文的。这样做无疑也达到了边学作文边学做人的目的。
我坚信: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们定会展翅翱翔,定会用五颜六色的笔来描绘多彩的生活。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学步,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会在学习、实践的路上和孩子一同摸索,共同成长。